肖 瑋,涂亞慶,萬 平,李 明,劉國松
(陸軍勤務學院,重慶 401311)
自2017年2月18日“新工 科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概念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國家教育部先后形成“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和《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新工科的提出是為應對由全球新一輪教育、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挑戰,旨在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新需求,順應國際競爭的新形勢,通過研究、探索、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及教育經驗,促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在助力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同時,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為此,以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為代表的多所高校,紛紛投入到了新工科建設的浪潮中[1-2]。軍隊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新工科建設是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寫好軍隊高等教育“奮進之筆”的重要舉措。
教員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加強教員隊伍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強調:“嚴格教員資質,提升教員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員隊伍?!盵3]美國教育家、哈佛大學前校長詹姆斯·布賴恩特·柯南特曾說:“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員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員一定要出色?!?/p>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新興工科專業。與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明顯的行業特殊性和濃厚的軍事特色[4-5],從某種程度上對從業教員的要求更高。他們不僅需要精通物聯網學科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豐富的工程實戰經歷,還應會打仗、懂指揮、善管理。這也是造成目前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力量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5]。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又好又快開展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建設新路子,對打牢人才培養基礎,推動物聯網學科專業建設,促進軍隊戰斗力生成,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
新工科建設是一項站位高、影響深、涉及人數多、極具中國特色的系統性復雜工程,對中國高等教育,包括軍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長足發展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對從事新興工科專業—物聯網工程的軍校教員,在知識結構、執教能力、任職經歷和職業道德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圖1所示。

圖1 新工科建設對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員提出的新要求
新工科是為滿足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順應國際競爭新形勢,培養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國際競爭力強的高素質、新型工科人才而產生的系列新型工科的統稱。物聯網工程專業就是新工科中一個新型的前沿交叉技術專業,以及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控制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相比其他新工科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對從業教員在知識結構等方面要求更高:除了要求從業教員是精通多學科專業知識的理論+實踐型復合人才外,還需密切關注與跟蹤物聯網行業和相關技術發展動態,豐富物聯網工程實踐經驗,及時更新與拓展自身知識儲備。2011年教育部首次批準59所地方高等院校招生物聯網相關專業,軍隊院校于2015年首次招生。由于招生時間較短,對口專業教員較少,現有絕大多數從業教員是從計算機、通信、自動化、電氣、網絡工程等相近專業抽組而成,均不同程度存在知識結構較單一、工程實踐經驗欠缺、學科融合困難等問題,亟需相關政策措施加速相關教員的業務素質和多學科融合提升。
教員的執教能力就是指教員教書育人的能力,即如何在正確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員的執教能力涵蓋了教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涉及的所有教育手段、方法、技巧和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除了要求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員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潛心專研教育教學理論和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實踐,有效促進教學改革研究成果向一線課堂教學實踐應用轉化。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為積極響應國務院穩步復工復產的通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大高校積極開展教員線上授課、學員線上學習等系列在線教學活動,實現居家隔離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這無疑給教員的執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員創新教學理念,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革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以學員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如通過開展翻轉課堂,建設在線課程、錄制慕課、微課等[6-9]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弊端,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求知;基于BOPPPS模型和4F提問法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進行課程設計[10],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運用騰訊會議、云班課等智能手段促進師生互動反饋的及時高效。
2019年12月頒布的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明確指出,軍隊院校教育必須為強國興軍服務,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明顯的行業特殊性和濃厚的軍事特色,主要是培養從事軍事物聯網系統設計、規劃、應用、維護等方面的指(指揮)-管(管理)-技(技能)合一的新型軍事人才。為了實現上述人才培養目標,除了要求從業教員精通物聯網工程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會打仗、懂指揮、善管理。為此,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員必須有豐富的部隊任、代職經歷,熟悉部隊對物聯網工程人才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把握世界軍事和現代戰爭發展趨勢、實戰化教學活動中,全面貫徹為戰育人、以戰領教的教育指導思想,著眼打贏育人才;自覺強化落實課堂戰場雙向無縫對接,實現軍校人才供給側與部隊人才使用側、未來戰場需求側的精準對接,確保培養的物聯網工程人才能夠打贏現代化戰爭。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軍校教員,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更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員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員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新工科背景下,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很多引領、掌握先進軍工技術的軍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員是地方企業和獵頭公司高薪聘請的對象。地方企業提供的薪酬和待遇常常超出軍校教員現有薪金的數十倍或更多。面對地方企業的高薪誘惑、相對寬松的教學科研環境,對軍校教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立德樹人”。軍校教員作為“立德樹人”的忠實踐行者,亟需他們堅持政治引領,用實際行動抵制住種種誘惑,不忘初心,心系國家的國防事業,潛心國防事業和部隊教研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育人的全過程,引導學員堅定理想信念、鑄牢軍魂意識、矢志強軍打贏,讓“一不怕苦,二不死”的軍隊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為滿足新工科建設對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員提出的新要求,解決專業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本文提出如圖2所示的三維互動、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該模式遵循“賦能現有教員,吸納優秀人才,融合多方資源”的原則,通過多樣化內培、多渠道外引、多學科共建三種方式,分別從師資素質的寬度、高度、深度開展三維互動、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旨在整合院校、部隊、企業等多方資源,齊力打造一支精通教書育人規律、學緣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過硬、曉戰善教的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切實筑牢人才培養基礎。

圖2 三維互動、多元融合的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新模式
現有教員是軍隊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主要且重要的構成部分,數量眾多,覆蓋面寬。多樣化內培的師資隊伍培養方式遵循的是“賦能現有教員”的原則,為全面提升現有教員能力素質而提出的,旨在從師資素質寬度方面開展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多樣化內培主要包括系統深造(國家級培訓、省部級培訓、院校級培訓、院校-部隊聯合培養、院校-企業聯合培養)、學術提升(出國留學、學術訪問、會議交流)、部隊/企業任代職、項目聯合攻關、常態化教學比武和業務能力競賽等多種形式。通過多樣化內培,一方面,現有教員能夠結合日常承擔的教學科研任務,充分利用系統深造、學術提升等機會加強對物聯網專業領域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學習和深入研究,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另一方面,現有教員能夠充分利用部隊/企業任代職、項目聯合攻關等方式緊貼部隊、企業的實戰化工作內容,全面參加各級部門、單位組織的物聯網相關預研、論證和科研工作,深入了解部隊企業對物聯網人才的需求,投身一線軍隊物聯網的建設中,從而促進現有教員在實踐中不斷升華理論知識,豐富總結實戰經驗,持續提升能力素質,促進現有師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多渠道外引的師資隊伍培養方式是遵循“吸納優秀人才”的原則,為解決當前急需、緊缺的軍隊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問題而提出的,旨在引進物聯網學科專業領域的名家大師、卓越個人、優秀團隊等,提升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造詣的高度。通過多渠道外引引進部隊或企業優秀物聯網人才或團隊,解決亟需師資力量問題。一方面,合理設置人才引進標準和政策研究制定,完善“學歷、經歷、能力”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判標準,通過名家大師個別引進、優秀團隊集體引進等方式全面吸納軍內外優秀物聯網工程人才充實教員隊伍,逐步形成學歷層次高、工作經歷豐富、科研能力強的固定教學團隊;另一方面,結合部隊用人單位和未來戰爭對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定期聘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和基層部隊業務骨干來院擔任專、兼職教員,作為現有師資隊伍一股穩定、有力的補充力量,提高軍校教學訓練與部隊發展需求的貼近度和契合度。
基于多學科融合的師資隊伍培養方式是遵循“融合多方資源”的原則,為促進現有師資和引進師資的深度融合而提出的,從深度上挖深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子。通過多學科融合的方式,促進現有師資和引進師資的有機融合,優勢互補,良性互動。一方面,積極改進和完善現有物聯網學科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機制,鼓勵多學科師資隊伍間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示范課實踐、項目合作等方式進行全面而深度的融合,逐步塑造一支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教研能力過硬、諳熟部隊需求、實戰經歷豐富的專兼職教員隊伍;邀請、吸引軍內外物聯網行業資深專家、部隊/企業骨干力量走進院校,院校一線教員到部隊、企業任代職,構成良性雙向交流模式,共同促進軍隊物聯網行業、軍隊院校物聯網學科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制定相關鼓勵性政策制度和優惠措施,創造和諧、溫馨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最大程度調動教員的工作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軍隊院校物聯網學科建設事業中來。
在新工科背景下,軍隊院校開展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對促進戰斗力生成,打贏未來戰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力量相對匱乏的問題,結合新工科對軍校教員在知識結構、執教能力、任職經歷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如何又好又快加強新工科背景下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進行了探索性思考,提出了一種三維互動、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該模式遵循“賦能現有教員,吸納優秀人才,融合多方資源”的原則,通過多樣化內培、多渠道外引、多學科融合三種方式,分別從師資素質的寬度、高度、深度開展三維互動、多元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實踐。下一步打算將以某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為例,在實踐中運用三維互動、立體多元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旨在打造一支精通教書育人規律、學緣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過硬、曉戰善教的軍隊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打牢人才培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