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成
(灌云縣人民醫院兒科 江蘇 連云港 222200)
小兒川崎病(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是累及小兒全身血管的一種病癥,其發病原因未知,雖也屬于良性疾病[1],但是小兒川崎病所造成的嚴重心血管的并發癥對于患兒來說卻是相當致命的,其累及患兒冠狀動脈或是心肌的后果是最為嚴重的[2]。因此針對小兒川崎患兒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對于確保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成長意義重大[3]。選取我院收治的15 例小兒川崎病患者作為樣本對象,給予不同劑量的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干預,探究分析大劑量丙種球蛋白對小兒川崎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5 例小兒川崎病(小兒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患兒,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 例,對照組8 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兒5 例,女性患兒3 例,年齡1 ~13 歲;對照組男性患兒4 例,女性患兒3 例,年齡1 ~12 歲。本次的調查研究內容,患兒家屬知情并且簽署了知情書。排除標準:①相關藥物或者醫療行為過敏或有不良反應;②患有嚴重合并癥;③有重度精神疾病以至于不能正常溝通交流的患兒。兩組患兒的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兩組患兒都需要采用0.3 mg/kg的地塞米松(生產廠家: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1924)靜脈推注治療以及30 mg/kg·d 的阿司匹林(生產廠家: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814)口服治療,阿司匹林分為3 次口服;患兒的發熱情況消退后,每3日將劑量遞減,在退熱后的第2 周時將劑量維持在3 ~5 mg/kg·d 然后繼續治療6 ~8 周的時間。
對照組的患兒接受小劑量的丙種球蛋白治療:靜脈注射0.4 g/kg 的丙種球蛋白,1 次/d,共治療2 d;而觀察組的患兒則接受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治療:患兒靜脈注射1.0 g/kg 的丙種球蛋白,1 次/d,治療2 d。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以及各項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如患兒接受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的改善程度相較于之前超過80% 則為治療顯效;如患兒接受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的改善程度相較于之前達到或超過30%則為治療有效;如如患兒接受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的改善程度相較于之前的改善狀況未達到30%則為治療無效。治療的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當P<0.05 時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接受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與對照組相比,接受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更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比較(例)
觀察組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用時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s, d)

表3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對比(± s, d)
組別 例數 發熱 黏膜充血 手足硬腫 淋巴結腫大觀察組 8 1.40±0.66 1.25±0.20 0.91±0.33 1.41±0.52對照組 7 4.58±3.22 4.23±0.51 3.85±1.46 5.17±0.41 t 2.74 15.30 5.56 15.38 P 0.02 0.00 0.00 0.00
小兒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是由日本的川崎博士所總結出的一類小兒多發良性疾病,所以小兒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也叫小兒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 KD)[4]。患有小兒川崎病的患兒會遭遇的最可怕結局即是死于其并發的冠脈疾病。小兒川崎病患兒臨床癥狀以發熱、淋巴結腫大、口腔黏膜充血、皮疹以及手足硬性水腫為主要表現,其中最為常見的高熱可以持續2 ~2 周時間[5]。臨床上根據小兒川崎病的發病時間以及癥狀將此病分成了4 個時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恢復期以及慢性期,當患兒處于急性期時給予其及時的治療干預則可以有最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常規的治療干預手段是采用藥物干預。本次研究采用了基于常規療法以及阿司匹林干預的之上的丙種球蛋白治療,作為一種被動的免疫療法,可以將免疫球蛋白中的大量免疫抗體傳輸給患兒進而以最快速度使患兒從低免疫力或是無免疫力的情況轉換為暫時免疫的保護狀態,患兒體內的毒素、細菌以及病毒等會被抗體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所直接殺滅。而根據本次結果可知,接受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接受小劑量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了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觀察組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用時明顯低于采用小劑量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川崎病患者采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可以使治療的有效率大幅度提升,且小兒的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也較低,安全性較高,能更快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臨床具有優秀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