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強,張 海(通訊作者),陳曉東,潘 洪
(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 重慶 400052)
結直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惡性腫瘤,也被稱為大腸癌。由于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所以很多患者在首次診斷時已進入晚期,治療較為困難,因此,早期診斷結直腸癌并規范化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1]。手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方法,并在術后配合放化療治療,術后也會存在并發癥,影響患者的預后,本研究探討2020 年1 月—11 月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2 例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瘺發生率及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
選擇2020 年1 月—2020 年11 月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2 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31 例腹腔鏡組,女16 例,男15 例,36 ~78 歲,均值(56.62±11.37)歲,Ⅰ期11 例,Ⅱ期16 例,Ⅲ期4例。31 例開腹組,男13 例,女18 例,36 ~78 歲,均值(56.97±11.48)歲,Ⅰ期9 例,Ⅱ期14 例,Ⅲ期8例;兩組年齡、性別、癌癥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符合手術指證。排除標準:研究不合作,患其他惡性腫瘤,器官功能障礙,不符合手術適應癥,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阿爾茨海默病史。
開腹組:患者麻醉后,在腹部切一切口,找到結直腸病變部位,進行切除,術后縫合傷口,進行相應治療。
腹腔鏡組:患者麻醉后,采取高截石位,在肚臍上面打一個孔,伸一個管子進去,用二氧化碳來建立氣腹,并且置入腹腔鏡,變換體位,暴露出顯示好的部位,進行探查,之后在下腹部根據情況建立三到四個孔,通過這些孔徑伸進去器械,切除直腸來完成手術。術后止血并縫合傷口。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吻合口瘺等并發癥,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和出血量。
用S P S S 20.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數[n(%)]表示,數據對比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s)表示,數據對比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短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量少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和出血量(± s)

表1 兩組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和出血量(± s)
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首次排氣時間/d腹腔鏡組 31 100.65±21.37 43.26±5.64 2.33±0.42開腹組 31 154.56±30.62 65.97±9.62 4.52±0.51 t 8.0386 11.3388 18.4558 P 0.0000 0.0000 0.0000組別 n 排便時間/d 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 31 3.59±0.45 9.86±1.95開腹組 31 5.37±0.68 14.43±2.11 t 12.1541 8.8562 P 0.0000 0.0000
與開腹組的結果進行比較,腹腔鏡組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比較[n(%)]
腹腔鏡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結直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結直腸上皮的惡性腫瘤,所謂惡性腫瘤是指人體組織細胞病理性過度增生而形成的結構和功能異常的局部腫瘤。臨床上大多數大腸癌發生在左半結腸,即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橫結腸和右側上行連接處的惡性腫瘤很少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傳統飲食結構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我國相對較為常見。其發生具有以下特點:(1)常見于老年人:70%的患者年齡超過65 歲;(2)癥狀隱匿:大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或僅有部分輕微癥狀,難以發現;(3)遠處轉移很容易發生。目前,大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等,療效因患者的不同階段而有顯著差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本次腹腔鏡組臨床總有效率90.32%顯著高于開腹組(P<0.05),吻合口瘺0%等并發癥顯著低于開腹組(P<0.05),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顯著短于開腹組(P<0.05),出血量顯著少于開腹組(P<0.05)。該結果與余振興[2]的研究,腹腔鏡手術吻合口瘺發生率為9.09%結果一致。證明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改善。開放性手術創傷大,術后引起的并發癥也相對較多。常見的后遺癥有傷口感染、免疫力下降、腹腔出血、吻合口瘺等。傷口愈合不好或體質敏感的患者,手術后長期可出現疤痕部位隱隱疼痛,長期臥床可導致粘連性腸梗阻、便秘發生。開腹手術也可能導致腹部肌肉松弛,手術中使用的麻醉藥物也可能導致短時間的全身疲勞。腹腔鏡手術是現代高科技醫療技術,利用電子、光學等先進設備原理完成手術,是傳統開放手術跨越時代的進步[3]。在閉合的腹腔和腹腔內進行,攝像系統在冷光源照射下,通過連接腹腔內的腹腔鏡,在監視屏上拍攝腹腔內的器官[4]。在高科技顯示屏的指導下,外科醫生在腹腔外操作手術器械,對病變組織進行探查、電凝、止血、組織分離、切口和縫合等手術,它是電子光學相機等高技術在臨床外科應用的典范,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安全、恢復快等優點。然而,腹腔鏡手術和開放手術相比存在以下缺點:首先,腹腔鏡設備昂貴,手術更復雜,需要腹腔鏡手術再培訓,外科醫生有技術要求,所以腹腔鏡手術比開放手術更昂貴。其次手術前很難估計手術時間。在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術中剖腹手術,手術創傷大于剖腹手術。而且對于某些特殊手術,腹腔鏡手術無法完成,必須進行剖腹手術[5ˉ6]。但是對于結直腸癌術腹腔鏡手術的效果更好,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創傷小,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較小,因此對于結直腸癌是具有應用價值的。
綜上所述,腹腔鏡結直腸癌術,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吻合口瘺等并發癥低,手術、排便、首次排氣、住院時間短,出血量少,對患者的術后康復更有利,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