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 敏
(廣州新海醫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糖尿病在臨床較為常見,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對人們健康水平有著較大影響,并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常見患病人群為中老年人[1]。這類患者需長時間用藥來控制血糖水平,但是在此過程中,很多患者對疾病認知不到位,并且由于患者依從性、經濟因素等的影響,導致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引發各種并發癥,加大患者心理負擔,進而影響其睡眠質量,出現失眠,進一步影響血糖水平[2]。因此,對于2 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來講,不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還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失眠癥狀。本研究選取我院2 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80 例,觀察右佐匹克隆治療效果。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我院2 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3 ~73(61.83±3.29)歲,糖尿病病程2 ~10(6.28±1.44)年,失眠病程0.3 ~5(2.11±0.74)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4~75(62.27±3.85)歲,糖尿病病程2 ~11(6.73±1.28)年,失眠病程0.3 ~4(2.58±0.9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納入標準: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類疾病;酒精或藥物依賴者;本研究用藥禁忌者。
對照組:阿普唑侖(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0890),每晚睡前服用0.8 mg,治療14 d。
觀察組:右佐匹克隆(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70069),每晚睡前服用3 mg,治療14 d。
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睡眠質量:睡眠障礙評定量表(SDRS),評分低即睡眠質量好;不良反應發生率;情緒狀況: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低即情緒狀況好。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14 d,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8.04±2.14)mmol/L、(6.49±1.35)mmol/L,餐后2 h 血糖分別為(11.42±1.54)mmol/L、(10.83±1.73)mmol/L,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表1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組別 n 空腹血糖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14 d觀察組 40 8.47±3.29 8.04±2.14 6.49±1.35對照組 40 8.41±2.37 8.11±2.17 6.62±1.58 t 0.0935 0.1452 0.3956 P 0.9257 0.8849 0.6935組別 n 餐后2 h 血糖治療前 治療7 d 治療14 d觀察組 40 12.78±2.37 11.42±1.54 10.83±1.73對照組 40 12.83±2.41 11.37±1.73 11.12±1.52 t 0.0935 0.1365 0.7964 P 0.9257 0.8918 0.4282
治療前,兩組SDR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7 d(13.14±4.03)分,治療后14 d(8.63±2.34)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 s,分)

表2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 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觀察組 40 29.64±4.23 13.14±4.03 8.63±2.34對照組 40 29.72±4.18 15.22±5.21 10.38±3.29 t 0.0850 1.9972 2.7414 P 0.9324 0.0493 0.0076
觀察組(7.50%)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干預后,觀察組SAS 評分(46.38±2.55)分,SDS評分(42.21±1.27)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情緒狀況對比(± s,分)

表4 情緒狀況對比(± s,分)
組別 n 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0 64.73±2.48 46.38±2.55 61.27±3.61 42.21±1.27對照組 40 64.83±3.26 49.27±2.38 62.45±3.65 45.37±1.45 t 0.1544 5.2400 1.4440 10.3684 P 0.8777 0.0000 0.1522 0.0000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2 型糖尿病[3]。有研究表明,長時間睡眠障礙會對神經內分泌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患者出現肥胖等情況,還有些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進而臨床降血糖治療無法發揮理想效果,血糖控制不穩定,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失眠[4]。糖尿病后期并發癥較多,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臨床研究中,對糖尿病與年齡、體重、體育鍛煉等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多,但是對該病與睡眠之間的關系研究相對較少。有學者認為,糖尿病與睡眠障礙也存在很大聯系。
本結果中,治療后7 d、14 d,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8.04±2.14)mmol/L、(6.49±1.35)mmol/L,餐后2 h 血糖分別為(11.42±1.54)mmol/L、(10.83±1.73)mmol/L,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7 d(13.14±4.03)分,治療后14 d(8.63±2.34)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 評分(46.38±2.55)分,SDS 評分(42.21±1.27)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觀察組(7.50%)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人體來講,好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睡眠,能充分地緩解大腦及身體,使其得以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對內環境進行調節,并維持在穩定狀態,較好的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5]。有研究證實,睡眠褪黑色素的控制對胰島素分泌的調節具有積極作用。右佐匹克隆是一種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其藥效強且毒性小,特點為快速短效,能縮短睡眠潛伏期,增加睡眠時間,使用后也不會出現宿醉的情況,并且對記憶力等也不會造成影響,是一種效果較好的促睡眠藥物。有學者認為,胰島素B 細胞分泌功能等會受睡眠障礙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會增加體內拮抗胰島素激素分泌,而該藥的使用對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情況較好,進而促進胰島素B 細胞分泌,有利于胰島素敏感性的提高[6]。本研究結果表明,右佐匹克隆治療2 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在控制血糖控制方面與阿普唑侖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其睡眠質量及情緒狀態改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綜上,給予2 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右佐匹克隆治療,對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意義,在改善患者失眠癥狀及不良情緒方面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