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瓊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 浙江 杭州 310009)
不完全性藥物流產指藥物流產未流干凈,宮腔中仍有妊娠組織殘留。臨床研究發現,不完全性藥物流產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可達7%~40%[1]。不完全性藥物流產易引發相關并發癥,常見如盆腔感染、宮腔殘留、宮腔黏連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大出血[2]。因此,對于流產患者而言,積極防治不完全性藥物流產尤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臨床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就202 例患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并對比戊酸雌二醇治療與戊酸雌二醇、黃體酮膠囊配伍治療的效果差異,匯報如下。
選取本院婦科2018 年5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202 例不完全性藥物流產患者,根據不同療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1 例。對照組:年齡20 ~37 歲,平均(27.82±2.45)歲;胎盤殘留時間5 ~28 d,平均(17.73±5.02)d;殘留組織面積1 ~5 cm2,平均(2.63±1.09)cm2;孕次1 ~5 次,平均(2.73±1.60)次;流產次數1 ~4 次,平均(2.02±1.15)次;初孕婦24 例,經孕婦77 例,已婚43 例,未婚58 例。觀察組:年齡20 ~38 歲,平均(27.87±2.42)歲;胎盤殘留時間5 ~28 d,平均(17.70±5.06)d;殘留組織面積1~5 cm2,平均(2.60±1.11)cm2;孕次1 ~5 次,平均(2.79±1.58)次;流產次數1~4次,平均(2.06±1.13)次;初孕婦25 例,經孕婦76 例,已婚45 例,未婚56 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
納入標準:①病歷完整;②年齡≥20 歲;③宮內妊娠;④單胎;⑤知曉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癥;②疤痕子宮;③雙胎妊娠;④帶環妊娠;⑤藥物流產禁忌證;⑥精神疾病;⑦凝血功能障礙;⑧對研究藥物過敏。
對照組:予以戊酸雌二醇(拜耳醫藥,國藥準字J20171038)治療,口服,3 片/次,1 次/d,連治3 周。
觀察組:予以戊酸雌二醇治療,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予以黃體酮膠囊(浙江仙琚,國藥準字H20041902)配伍治療,于第10 d 開始用藥,2 粒/次,2 次/d,連治12 d。
(1)治療效果:分為①有效:B 超提示宮腔內異常回聲消失,βˉHCG 轉陰;②無效:B 超提示宮腔內仍有異常回聲,βˉHCG 陽性[1]。(2)臨床指標:包括陰道出血時間、陰道出血量、HCG 恢復時間、月經復潮時間。(3)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經量減少、盆腔感染、宮腔黏連。(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失眠、惡心、頭痛、皮疹。
采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 s)表示,分別行χ2、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s)
分組 例數陰道出血時間/d陰道出血量/mL HCG 恢復時間/d月經復潮時間/d觀察組 101 11.43±2.78 55.27±8.66 22.15±3.49 36.79±6.19對照組 101 17.78±3.25 57.83±9.25 24.76±4.37 44.65±8.63 t 14.922 2.030 4.690 7.438 P 0.000 0.042 0.000 0.000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流產是終止妊娠的有效手段。鉗刮術是傳統的流產方法,因其是有創性操作,會對機體構成較大的損傷,且損傷存在一定的風險,導致患者的接受度不高,臨床應用受限。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流產相關藥物的研發,藥物流產逐漸取代了鉗刮術,被證實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易行的流產方法,不僅能有效預防子宮損傷、出血、感染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還能避免鉗刮術的疼痛及相關并發癥。尤其對于孕周較短的孕婦而言,藥物流產的臨床效果更為明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是常用的流產藥物,屬于非干擾性藥物,具有應用方便、價格低廉等優勢。
然而,臨床實踐表明,藥物流產存在陰道出血時間長、出血量多等不良反應,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米非司酮的抗雌激素作用會影響子宮恢復;子宮敏感度降低,前列腺素對子宮的收縮作用減小,導致蛻膜難以徹底排出、滯留于宮腔,因而流產后的出血時間較長。另有報道指出,孕囊直徑>25 mm、有胚芽、剖宮產史、高齡、流產次數多是影響藥物流產成功與否的主要影響因素,此類患者藥物流產后一般只能排出部分妊娠組織,因此宮腔內仍會有妊娠組織殘留,即而形成不完全性藥物流產[3]。
清宮術是處理不完全性藥物流產的有效手段,能夠刮出殘留組織,但因其屬于有創操作,和鉗刮術類似,均會對機體構成損傷,也會引發相關并發癥,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不孕[4]。所以,目前針對不完全性藥物流產的治療仍然以藥物為主。戊酸雌二醇是一種雌激素類藥物,口服給藥方便、簡單,經人體吸收后,能夠和子宮內膜中的雌激素受體特異性結合,可促進子宮內膜表皮生長,繼而達到修復子宮內膜,減少出血、縮短出血時間的目的[5]。該藥還具有調節月經周期、改善內分泌紊亂的作用[6]。黃體酮膠囊是一種孕激素類藥物,其主要成分是黃體酮,可促進子宮內膜增生快速脫落,促使子宮頸閉合,且對藥物流產后的月經來潮恢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該藥口服吸收快,且無明顯不良反應[7ˉ8]。
本文對比戊酸雌二醇治療與戊酸雌二醇、黃體酮膠囊配伍治療不完全性藥物流產的效果差異,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優于對照組。安全性對比方面,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則與對照組相近,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戊酸雌二醇、黃體酮膠囊配伍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均優于單純戊酸雌二醇治療。
綜上所述,戊酸雌二醇與黃體酮膠囊配伍在不完全性藥物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效率高,能明顯改善臨床指標,減少并發癥,且與單用戊酸雌二醇相比不新增不良反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