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雪清,徐靜華,羅 芳
(惠州市惠陽三和醫院內一科 廣東 惠州 5162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一種呼吸系統常見病癥,多伴發呼吸衰竭,臨床上以慢性氣道功能障礙、肺部氣道功能阻塞等為主要特征,一旦發病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F階段,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多選用無創正壓通氣方式,但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不適狀況,導致上機困難,影響其耐受性、依從性,導致預后質量下降,因此應配合合理護理,以提升無創正壓通氣療效[2ˉ3]。本次對象為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入院的6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入院的6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入選標準:①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4]相符者;②伴發呼吸衰竭者;③基本資料完整者;④知情并同意參與者。排除標準:①其他病癥所致呼吸衰竭者;②伴嚴重精神病癥者;③伴意識障礙者;④拒絕配合者;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依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2 例。研究組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19/13 例;年齡46 ~74 歲,平均年齡(60.08±5.84)歲。對照組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18/14 例;年齡47 ~75 歲,平均年齡(60.27±5.96)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選用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應實時觀察患者的疾病及生命體征變化,向其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相關知識,嚴格按照醫囑督促患者按時服用藥物,說明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定期清潔病房環境與檢查呼吸裝置,確保通氣正常等。
1.2.2 研究組 選用個性化護理干預,即:(1)建立個性化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個性化護理干預小組組長,明確各個小組成員的工作職責,并開展組內培訓與考核,通過考核者即可參與護理服務工作。(2)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制定。護理人員應收集并統計患者的基礎信息,如臨床體征、既往病史、是否吸煙飲酒、體質量、家庭情況、心功能等,根據基礎信息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3)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實施。首選,個性化心理干預。對于出現煩躁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其溝通,多使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通過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保持冷靜,而對于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可邀請治療后身體狀態恢復良好的患者分享經驗,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打消顧慮,減輕焦慮及抑郁情緒。其次,個性化認知干預。由專職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相關知識,加深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并講解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等相關知識,開展衛生宣教。再次,個性化行為干預。由于通氣插管治療期間,患者痰液量會明顯增加,極易阻塞呼吸道,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及協助患者排痰,減少排痰期間的不適感。最后,個性化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以易消化、高蛋白、清淡飲食為主,適當增加新鮮蔬果攝入量,確保營養攝入均衡,針對營養不良者,應適當補充血液制品,如白蛋白、血漿等,而針對無法經口進食者,可選取鼻飼方式。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血氣分析指標(血氧飽合度、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pH 值)水平、生活質量評分變化。血氣分析指標選取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Cobas b 123 型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選取生活質量指數量表(QLI)評估生活質量,滿分為1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數據經SPSS 19.0 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由%、(± s)代表,依次行χ2、t檢驗,P<0.05即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較護理前血氧飽合度、動脈血氧分壓、pH 值顯著升高,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護理后血氧飽合度、動脈血氧分壓、pH 值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注:比較護理前,*代表P <0.05。
組別 n 血氧飽合度/%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mmHg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2 88.41±1.47 95.08±0.58* 69.43±6.38 47.08±0.39*對照組 32 88.34±1.45 92.62±0.47* 69.31±6.34 52.04±0.53*t 0.192 18.641 0.075 42.640 P>0.05 <0.05 >0.05 <0.05組別 n 動脈血氧分壓/mmHg pH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2 53.78±4.97 74.18±0.42* 7.28±0.05 7.41±0.02*對照組 32 53.71±4.93 70.08±0.29* 7.27±0.06 7.36±0.03*t 0.057 45.442 0.724 7.845 P>0.05 <0.05 >0.05 <0.05
兩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較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升高(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研究組 32 3.38±0.91 6.83±1.05 11.104 0.000對照組 32 3.35±0.87 5.78±0.94 8.485 0.000 t 0.1354.215ˉˉP>0.05 <0.05 ˉ 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呼吸內科常見病癥,多由阻塞性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誘發,而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進展后發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臨床特征主要為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等,對患者身心健康有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5ˉ6]。就目前來看,臨床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多選用無創正壓通氣方式,主要在于此方式具備操作簡單、創傷小等優勢,可有效改善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狀態,降低氧耗,減少呼吸肌做功,但治療期間需配合合理護理,在此基礎上確保最佳療效[7ˉ8]。
常規護理作為一種傳統模式,護理工作重心主要在于落實醫囑,未充分重視護理期間影響患者康復因素的處理,缺乏針對性護理措施,無法滿足臨床護理服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應尋找更為合理、有效的護理模式[9]。個性化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其護理服務理念為“以患者為中心”,重點強調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系統性服務。本文中,研究組護理后血氧飽合度、動脈血氧分壓、pH 值、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個性化護理干預作為一種現代化護理服務模式,包含建立個性化護理干預小組、制定及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等多個環節,其中建立個體化精細護理小組可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職責,細化分工,護理方案制定可確保護理工作的規范性、專業性及合理性,護理方案實施中個性化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輕其負面情緒,個性化認知干預可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并發癥預防的認知,個性化行為干預可有效防止呼吸道阻塞,促進排痰,個性化飲食干預可確保營養攝入均衡,避免飲食不當導致病情加重,促使其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發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