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斐
(茂名市人民醫院 廣東 茂名 525000)
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工髖關節材料的出現以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應用給越來越多的患者帶來希望,改變了以往傳統治療的諸多弊端,在臨床中的使用頻率逐漸提高[1ˉ2]。由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髖關節疾病患者最為有效的一種治療方式[3],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髖關節功能,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4]。但是,如果術后未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就會引發諸如靜脈血栓、感染、褥瘡及出血等并發癥[5],不僅會致使患者住院時間延長,還會增加術后恢復痛苦和負擔,危害患者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本文從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髖關節置換術病例中抽取120 例,分析優質護理及優質護理聯合預見性護理兩種護理方式下預防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并發癥帶來的影響,下面進行詳細內容的分析和探討。
從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髖關節置換術病例中抽取12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60)和參照組(n=60)。研究組患者中,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齡55 歲~78 歲,平均年齡(63.25±5.89)歲,參照組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27 例,年齡52 ~79 歲,平均年齡(62.98±5.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行進一步分析對比。
①實施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②護理依從性高患者;③簽署我院知情同意書。
①治療和護理依從度不佳患者;②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③合并心臟病、高血壓等全身性慢性疾病;④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⑤精神類疾病患者。
參照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首先,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髖關節置換術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同時闡述功能鍛煉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其次,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心理護理,通過溝通和鼓勵的方式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樹立康復信心,最后,護理人員予以患者飲食護理,確保每日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質,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首先,實施預防感染護理,護理人員需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確保引流管保持通暢,如患者體溫異常升高應立即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診療,其次,實施預防靜脈血栓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后需抬高患肢,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適度功能鍛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避免患者血運不佳。最后,預防壓瘡護理,護理人員需保證患者病床干燥和干凈,輔助患者按時翻身,針對受到壓迫部位進行適當按摩。
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情況,包括靜脈血栓、感染、褥瘡及出血[6],同時計算相應并發癥發生率。
120 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產生的數據需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 分析和計算,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并使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3.33%,顯著低于參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38.33%,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老年人群受自身身體素質影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狀,骨頭相對脆弱,且當下老年患者飲食結構相對不合理,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量相對不足,營養不均衡也會增加患病風險,一旦骨頭受到強烈的外力沖擊時就會出現骨折,據相關報道顯示,老年患者髖關節骨折在骨折中占比56.22%[7],位居老年骨折第二位,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之一。
當下,髖關節骨折患者多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已經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8],具備豐富的治療經驗和可靠的治療方式,成為髖關節骨折患者首選治療方式。人工髖關節置換就是一種使用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假體[9],在手術的方式下替換原有損傷的髖關節,將病灶部位徹底清除,進而減緩疼痛、改善畸形,實現髖關節功能的恢復。
優質護理簡單來說就是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和重點,通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飲食護理三個方面,在為患者創建一個更舒適的康復環境時,還能夠舒緩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和治療信心[10],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治療,患者依從性較高,同時輔以合理的飲食護理,保證老年患者體內營養均衡,實現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髖關節功能的盡早恢復,但是,優質護理下并未重視對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長時間臥床、保持姿勢靜止或引流管更換不及時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并發癥發生風險[11],導致患者雖受到良好護理但并發癥發生率卻居高不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普遍偏低,嚴重時甚至會發生護患糾紛,損害醫院社會形象。
預見性護理的出現和應用改變了這一現狀,預見性護理就是護理人員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在規定程序下進行患者健康狀況判斷和預估,針對患者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預見性護理,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上減輕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介紹護患糾紛的發生,對提高醫院社會地位和形象起到積極作用。
研究患者中,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33%、感染發生率為3.33%、褥瘡發生率為5%、出血發生率為1.67%,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3.33%。參照組中,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3.33%、感染發生率為6.67%、褥瘡發生率為10%、出血發生率為8.33%,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8.33%,研究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可見相比于常規優質護理來說,預見性護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與張明慧、陳立紅、徐芙蓉等人的《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髖骨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觀察》結果基本一致[12],具有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在實施預見性護理下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患者及其家屬應更加重視術后并發癥預防和護理工作,積極配合,不斷加強功能鍛煉,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患者盡早康復并回歸社會生活,且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可以重新恢復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除醫生規定的不能進行的劇烈活動外,其余活動均沒有限制,認為具有極佳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