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珠,朱翠娟,鄧春友
(1 博羅縣人民醫院護理部 廣東 惠州 516100)
(2 博羅縣龍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惠州 516100)
糖尿病腎病(DKD)是一種糖尿病合并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微血管病變,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影響。DKD 具有發病率高、遷延難愈、給患者身心健康影響大等特點,對DKD 患者開展合理、有效的臨床護理能夠延緩患者病情的發展,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改善DKD 患者生活質量就是臨床護理的重點內容[1]。本文旨在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DKD 患者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 我 院 收 治 的91 例DKD 患者,并將其經計算機隨機抽樣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各45 例與46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0例。年齡為46~82(63.27±6.35)歲。發病時間為1 ~7(3.26±0.75)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3例。年齡為47~84(63.29±6.31)歲。發病時間為1 ~9(3.29±0.78)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發病時間范圍經過軟件分析得,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內容的基礎上與我院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正式文件批準。患者均需滿足納入標準:經我院醫學檢查確診為DKD 患者;依從性高,配合度好患者。排除合并精神障礙、合并溝通障礙、合并智力障礙患者;排除存在其他嚴重疾病患者。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內容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藥物指導等。
研究組為綜合護理,內容為:
1.2.1 生活方式的管理 (1)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飲食方案的制定需參考患者的飲食喜好以及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要求患者盡量根據其飲食方案進食,囑患者進食時應該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結構。①低蛋白飲食:對于DKD患者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指導每天攝入0.6 g ~0.8 g/kg,同時應避免高蛋白飲食(>1.3 g/(kg·d),高蛋白的攝入可導致腎功能下降,尿蛋白的增加[2]。②低鹽飲食:指導患者每天攝入鈉為1.5 ~2.3 g,對于合并高血壓的DKD 患者,鈉的攝入應進行個體化管理。③低脂飲食:建議DKD 患者可以將富含卡鏈wˉ3 脂肪酸加富含脂肪的魚類、堅果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地中海式飲食結構作為日常膳食總脂肪酸的攝入一部分,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3ˉ4]。同時增加氨基酸、纖維素類飲食的攝入量,合理控制水分的攝入量。(2)適宜運動:指導DKD 患者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 中等強度(如快步行走)的有氧運動,每周至少5 d 分次進行,每次至少30 min,但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高危人群應減少運動。(3)戒煙限酒:指導DKD 男性患者每天飲酒量應小于2 個酒精單位,女性小于1 個酒精單位,同時,要對飲酒后可能出現低血糖進行健康宣教,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要重視宣教的重要性,此外,DKD 患者應戒煙[5],避免增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1.2.2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要與患者展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充分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溝通與交流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獲取患者的信任度,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另外,在工作期間護理人員要多以鼓勵、積極的語言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1.2.3 預防感染 患者在發病后機體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從而比較容易出現皮膚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情況,因此要指導患者加強個人衛生,勤修指甲,穿寬松柔軟衣服,掌握會陰部清潔方法,避免由于瘙癢出現抓破皮膚引起感染;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皮膚感覺異常,洗澡時水溫建議低于40℃,避免燙傷,同時加強足部護理,注意保暖。
1.2.4 行為干預 護理人員可以定期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活動,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也可以進行口頭宣教,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注意作息時間,維持好的精神狀態,避免由于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引起不良刺激。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指標參數(血糖、尿素氮、肌酐)。護理滿意度:應用我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作為評判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選項,患者需在對應選項畫“√”,不允許涂鴉,涂鴉卷面作廢處理;統一回收之后統計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用到的有效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SS 21.0 進行統計分析,(± s)表示計量,百分比(%)表示計數,計量應用t檢驗,計數應用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為82.09%,對照組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肌酐水平等指標參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指標參數對比(± s)

表2 兩組指標參數對比(± s)
肌酐/(μmol·Lˉ1)研究組 45 7.88±1.23 7.56±0.18 75.16±5.51對照組 46 9.41±1.24 8.24±0.26 123.21±22.36 t 5.9083 14.4754 14.0039 P 0.0000 0.0000 0.0000組別 例數 血糖水平/(mmol·Lˉ1)尿素氮/(mmol·Lˉ1)
DKD 在近年來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DKD的發病原因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作息時間的變化有一定的關聯,同時,DKD 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DKD 患者住院時間較長,需要護理的時間也較長,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間通常會出現焦慮不安、急躁等不良情緒,本次研究中對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其中包含心理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開展交流與溝通,并通過鼓勵性與安慰性的語言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除了心理護理干預之外,還有飲食護理,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不僅僅需要良好的護理干預,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還需要給予患者必要的飲食護理,通過飲食護理改善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DKD 患者也具有一定的效果;通過行為干預能夠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行為干預當中包括運動指導以及健康宣教,讓DKD 患者開展必要的運動,可以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可有效減慢疾病的發展,同時,健康宣教能夠讓患者掌握更多的病理知識,提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對預防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預防感染護理干預則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避免發生感染,加重患者病情[6];通過護理干預的方式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完善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對患者的疾病以及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總而言之,綜合護理應用于DKD患者當中能夠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本次結果顯示: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肌酐水平等指標參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DKD)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肌酐水平具有改善作用,同時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