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公共交通總公司 任 鑫
(作者系阜陽市公共交通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阜陽市公共交通總公司(以下簡稱阜陽公交)成立于1972年,是阜陽市唯一一家經營城市公共客運的國有公益性服務企業。企業始終堅持“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人民滿意公交的戰略目標,全力打造“保障有力、服務優質、設施完善、運營安全、管理規范”的現代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近年來,阜陽市委、市政府將公交優先與擁堵治理合二為一,大力倡導低碳經濟,綠色出行,逐年加大優先發展公交的支持力度,將公交事業作為民生和民心工程,從土地規劃、財政補貼、車輛購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支持。
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在公交發展中處于重要位置,在對阜城交通現狀、需求和發展前景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政府加快公交停保場建設,投資約4.1億元,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公交六場、七場現代化場站,保障公交車輛安全營運和維修;推進公交首末站建設,提高公交車進場率,持續推進公交配套設施建設,建成公交專用道約25公里。
緊緊圍繞城市建設發展布局,按照“減重復、增覆蓋,疏擁堵、促循環,短接駁、消盲點”的線網發展思路,加大中心城區線網優化力度,提高線網服務覆蓋范圍;不斷增強保障能力,充分發揮公交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優勢,積極發展高品質、多元化的公交服務新模式,擴大服務能力,積極發展通勤班車、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務模式,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公交出行需求。
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落實主體責任,完善規章制度,強化預防治本,加大過程監管,健全應急機制,厚植安全文化,嚴格考核監督,企業公共汽電車行車責任事故率呈下降趨勢;全面推行“十米車廂親情公交”服務,積極開展“爭做服務明星”“爭創特色示范線路”“推廣普通話服務”、公交服務“六個一”提升行動計劃等主題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駕駛員安全、禮儀、服務等培訓;建立健全星級服務體系,完善星級服務制度,打造星級服務品牌,公共交通乘客滿意度提高至91.7%,增長20個百分點。
阜陽公交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低碳出行,結合每年組織開展的“公交出行宣傳周”“世界無車日”等活動,加大對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的宣傳引導,不斷推進公交車輛更新換代,加速推廣新能源公交車的示范運行。十三五期間累計更新車輛401臺,其中純電動公交車267臺。目前,企業擁有公交車輛801臺,新能源公交車占66.29%,綠色公交車輛占87.76%;建設雙槍充電樁189個,充電弓8個。綠色公交的大力發展,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舒適的出行環境,也極大增強公交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更為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做出了積極貢獻。
阜陽公交依靠科技創新,致力打造智慧公交,公交視頻監控系統、ERP綜合管理系統、交通一卡通全國互聯互通工程等重大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動“互聯網+公交”深度融合、公交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和智慧公交運營管理的深層次建設,城市公共交通智能調度、監控中心和公共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得到升級完善;推進城市公交“一卡通”的深度開發利用,企業先后推出“公交潁州通”APP、掌上公交APP、電子站牌、阜陽公交微信公眾號、云閃付、微信、支付寶、美團、人臉識別移動支付等智能化出行服務;加強物聯網深度融合對接,利用“兩端一微”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公交服務信息;開展“銀聯移動支付1分錢乘公交”和“62開頭銀聯IC卡閃付8折乘公交”優惠活動,進一步降低人民群眾公交出行費用,增強公交吸引力。
阜陽市委、市政府從2012年起,加大對公交企業的財政支持,市財政預算安排虧損補貼資金由每年的1000萬元提增至4050萬元專項資金;2018年又在4050萬元補貼的基礎上,啟動了市、區二級財政補貼機制,年預算資金提增至8050萬元,漲幅高達98.8%,用于補貼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穩定可持續發展,阜陽市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駛入了快車道。
(1)完善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啟動了企業規章制度修訂匯編工作,企業改革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2)優化整合企業管理資源。建立精干高效的運營、服務組織架構,撤合并改5個職能部門,將營運管理和安全管理統一職能進行分離,企業管理體制更加高效,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3)千方百計挖潛增效。擴大三產經營格局,成立保修公司和經營開發公司,企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目前,企業三產年收入近5千萬元,漲幅達92%,彌補了公交主業虧損,形成了“以副補主”新格局;通過對運營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實現節能降耗,促進了企業的長足發展。
(1)傾力打造公交車廂文化。將公交車廂公益屬性“還惠于民”,率先在全省取消車廂內商業廣告,推行“一車一景觀,一車一主題”的車廂文化,著力打造“流動的道德講堂”。
(2)全面塑造公交品牌形象。以“星級管理、星級服務”為依托,全面實施公交品牌創建,打造出“答朝榮服務熱線”“陳燕線路”“喻明線路”“巾幗文明號”“工人先鋒號”等一批在國家、省、市有較高影響力的品牌,極大地提升了行業品牌形象,企業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3)文明風尚深入人心。率先在全市開展“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大力推廣“安全行車5321操作規程”,開展“禮讓斑馬線、安全進校園”活動,組織公交志愿者深入城區主要路段開展文明勸導活動;開展“公交守護驛站 溫暖回家路”暖心活動,為走失老人和兒童搭建一條回家通道。
(4)持續加強職工思想素質建設。深入開展“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國學、讀經典”“道德講堂”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思想文化素養和“四德意識”,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5)關心關愛職工。組織職工健康體檢、配發工作服,發放生日蛋糕,堅持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活動;積極舉辦文娛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堅持實施大病和特困職工救助,鼓勵在崗職工繼續提升學歷和專業技術職稱,為高技術人才提供成長環境,提高工資待遇,職工的獲得感、歸屬感和企業的凝聚力得到極大增強。
(6)典型標桿競相涌現。積極培育和發掘公交職工隊伍中的先進典型,涌現出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答朝榮,全國勞動模范陳燕,省級勞動模范喻明等一批先進個人;32名公交職工被授予“阜陽好人”。“做好人成好事”在公交蔚然成風,“好人現象”已成為阜陽公交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
公交專用道、首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線網布局不夠科學合理,公交分擔率不高,“互聯網+公交”融合發展深度不夠等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進程;多種出行方式并存,客流逐年下滑,公交吸引力下降趨勢明顯,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加強。
多措并舉推動落實公共交通發展的資金、路權、場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公交資金投入機制和票制票價調節機制,為城市公交發展提供穩定、充足的資金保障。科學制定政府購買公共交通服務方案,制定并落實公交企業運營成本核算和服務質量考評標準,并將考核結果與運營績效、財政補貼和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等掛鉤。
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堅持“越堵越設”公交專用道,采用社會車輛分路段、時段限行的辦法,為公交運行提供快速通道,并加大對占用公交專用道的執法和監管,保障公交路權;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動態監控和調度,積極推行公交信號優先系統,減少乘客公共交通出行時間。
(1)建立科學的可評估數學模型,通過模擬推演,結合實際運營,按照城市發展的目標要求,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方便城市居民出行為目的,扎實開展客流調查,用大數據分析優化班次時間,重點擴大公交覆蓋率,滿足新區、小區、社區市民出行需求。
(2)提高公交客運覆蓋面,采取以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大型社區、商場為集結點向新老城區輻射的模式,同時通過增加公交線路、現有公交線路延伸、局部改線、加密班次等方法,完善公交線路布局,基本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對接”。
(3)規劃建設快速公交(BRT),編制公交換乘系統規劃,推行半小時免費換乘,實施“一卡換乘”和“優惠換乘”的票價制度,完善多元化公共交通服務網絡,讓老百姓從“易乘”到“樂乘”。
(4)積極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堅持“城鄉統籌、資源共享”的發展方式,實現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化目標,讓人民群眾共享公共交通改革發展成果。
(1)加大掌上公交應用范圍。5G時代來臨,提前布局智慧公交,深化智能公交系統的應用,積極推廣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成果,提高管理運行效率,增加網上數據交互接口和網上續費功能,實現公交卡線上年審,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加強對公共交通運行的狀態監測、分析和預判,提供豐富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
(2)開發有儲值功能的電子虛擬卡,將實體卡銷售功能轉到線上,降低企業成本和零幣使用率。
(3)開發龐大的乘車用戶基數。據有關部門統計,2020年全國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系統的用戶可達4億人次,未來全國平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還將提升,公交企業可以依托“互聯網+公交”,客流量數據化之后,公交系統將可以拓展更多商業化變現模式,對乘客群體實現精準化營銷服務,在服務用戶過程中挖掘更多的商業價值,未來商業化潛力巨大。
支持公交企業尋求品牌化、集群化的多元化發展,不斷增加收入渠道、提升抵御風險能力、降低對主業的依賴,培育獨立的市場競爭實力。
(1)依托資源優勢,增強企業造血功能。對新建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可依規定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在保證公共交通需求功能的基礎上,建設多功能一體的現代化公共交通綜合體;對現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用地實現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綜合開發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運營虧損,增強公交企業的造血功能;加強體制機制保障,完善建設資金保障。
(2)發揮行業優勢,拓寬產業鏈條。結合自身實際,探究公共交通行業用氣、用電價格優惠政策,發展行業和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條項目,拓寬企業經營領域,獲取更多利潤。國內不少優秀的公交企業依托優勢在能源投資銷售、場站物業綜合開發、汽車裝備制造、城市建設開發利用等方面延伸產業鏈,在堅持發展主業的同時適度發展副業,提升“造血”和抗風險能力。
(3)對傳統公交三產項目遵循“資源整合、資產高效”原則,從“在家等業務”轉變為“向外尋市場”,創新營銷模式,豐富服務產品,拓展服務對象,提高市場占有率與品牌競爭力;同時利用公交現有資源開發建設自營超市、洗車、停車場、維保場等新項目,以實現“主業做優、副業做強”的發展目標,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積極探索微信公眾號商業化市場潛力,不斷延伸服務。根據市場需求采取多種運營模式,不斷優化程序開發,實現多元化經營,傳播公交優秀的資源信息,讓公交微信公眾號更具市場潛力。
加強市場調研,掌握、分析出行需求和特征,推行“科學技術+服務模式創新”相結合,定期組織乘客互動會,對公交線路、站點設置、發車班次等進行論證調整,開通定制公交、大站快線、社區公交等新型服務模式,實現點對點應需公交服務,探索更大經濟價值的商務定制模式,擴大客流需求市場輻射面,研究探索微循環網約小巴,不斷滿足市民個性化、多樣化出行需求。
阜陽公交在改革發展新起點上,乘風破浪,奮楫揚帆,不斷提升公交引導城市發展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全力打造政府滿意、群眾滿意、員工滿意的現代化公共交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