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宇同

近日,外媒報道印度恒河發現許多疑似新冠疫情死亡人員浮尸,當地警方部署大量警力,甚至在河邊安裝監控以阻止當地人向水中拋尸。其實出于環保的目的,印度法律早就宣布水葬是非法的,但從宗教和傳統習俗的角度,又確實有很多印度人是水葬的,至于哪些人可以水葬,則要視其身份而定,有的甚至還要看婚姻狀況。
未婚少女多水葬
對印度人來說,最常見的殯葬方式是火葬,然后將骨灰撒入恒河。火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火焰驅除這一世的罪業,幫助逝者的靈魂脫離舊的軀殼進入新的生命輪回。但根據印度教教義,有些人被認為是純潔的,不需要通過圣火去除這一世的罪業,比如孕婦、不滿5歲的嬰幼兒以及苦行僧,即宗教意義上“純潔”的人可以不必火葬,直接進行水葬。除了上述三類人,還有一類人也往往是被水葬的,那就是未婚的少女。2015年初,在恒河曾發現80多具浮尸,一度引發轟動,后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死者并非被謀殺,而是被水葬,其中就有許多死者是少女。
少女水葬通常被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其未婚是純潔的,另一方面原因則很可能與求子相關。2015年當時負責調查恒河浮尸事件的當地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些少女之所以被水葬是因為他們的家人想讓她們下一世能夠重生在同一個家庭”。《環球時報》記者當初還曾經為此迷惑了一段時間,因為明知道許多印度家庭不喜歡生女兒,總感覺這位官員沒把話說透。直到后來看到印度教有關重生的一些說法,重生往往是以另一種不同的生命形式——最有可能的就是另一種性別抑或其他物
種。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另一個方面的原因了,許多印度家庭為亡女進行水葬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求子,希望逝去的女兒將來變成男孩重生在自己家。
恒河苦行僧“坐著”水葬
印度教認為,生命源于水。世界的本初就是大神毗濕奴飄蕩在大海中,在他的肚臍上生出蓮花,蓮花中又生出諸神創造了世界。所以,一段生命的歸結和重啟也要在水中進行。印度教的火葬儀式也離不開水,比如在火化前,家人要在逝者的嘴里含上一口恒河水,其壽衣上也要灑些恒河水淋濕,實在沒有條件的話灑些牛尿亦可替代。進行水葬時,要給逝者換上印度教代表色橙紅色壽衣,纏上白色的裹尸布,由婆羅門祭司主持儀式并誦經,家人用木質或竹質的擔架抬著尸體一邊誦經一邊步入水中,然后放開手任尸體隨波逐流在圣河漂遠。
近年來,為防止水體污染和疾病傳播,印度從法律層面禁止水葬,恒河浮尸的景象已經很少見到了。許多民眾選擇偷偷進行水葬,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多是民不告、官不究的狀態。此外,一些人也選擇了一種變相的方式水葬,即在枯水季的時候將尸體淺淺埋葬在河床的土地上,豐水期河流漲水的時候就會將尸體沖走。盡管水葬是非法的,但據印度媒體報道,近年恒河每年大概也會發現近3000具浮尸。在恒河邊的圣城瓦拉納西,還有專門的人負責把沖到岸邊擱淺的人及動物的尸體拖回河中讓其繼續漂走,做這種工作的人一般為賤民階層,祖上就干這行。近年來,只要媒體曝光比較引人關注的恒河浮尸及河床土葬事件,當地政府就會介入,將尸體統一實施火葬,相關費用由政府承擔。
在瓦拉納西,還有的苦行僧會以坐化的姿勢進行水葬。去世的苦行僧保持盤腿坐姿,全身掛滿花環,其他送葬的苦行僧及信眾們拿著一些樂器和法器敲敲打打,念誦著經文將遺體裝入一個按照遺體姿態和尺寸打造的木箱,幫助逝者一直保持著坐姿,木箱底部裝些壓箱底的石頭。大家乘船駛到河中心,一起將木箱投入水中看其沉沒。
新德里有個兒童“水葬冢”
亞穆納河從印度首都新德里城邊流過,作為恒河支流,這也是印度一條重要的圣河,其污染程度比恒河更甚,常年漂浮著的垃圾形成許多“浮島”。在新德里橫跨亞穆納河的鐵橋附近有一座特殊的小島,這里是一處兒童“水葬冢”,是許多經歷過喪子之痛的家長的傷心地。
選擇何種喪葬方式,費用問題也是其中一些窮人家庭考量的重要因素,火葬需要的費用大約是數千盧比,而窮人們將孩子水葬只需要花費幾十盧比,最多不超過100盧比(約合人民幣9元)。而且按照印度教傳統,幼兒宜進行水葬。此外依照傳統,人去世后必須盡快安葬,不論是火葬還是水葬,都要在當天進行。但許多火葬場會以不成文的規定拒絕接收幼兒火葬。這樣一來,許多有錢人家庭無奈的家長也不得不選擇將去世的孩子葬在這里。久而久之,就在亞穆納河形成了規模相當大的一片“水葬冢”。
這處“水葬冢”并非官辦,而是自發形成的。說是水葬,其實這個小島是有土地的,在周圍遍布垃圾的土地上挖個淺淺的坑就把遺體埋葬了。印度媒體曾報道過,有痛失愛子的富人將孩子葬在這個“水葬冢”后擔心幼兒遺體被野獸損毀,派仆人在墓地看守,但仆人堅持到天黑就不得不離開了,他對媒體說:“難聞的味道還在其次,關鍵是沒有人敢待在那里過夜啊。”
新德里一些喪子的人也曾經給政府寫信呼吁借鑒外國“長生林”的做法,允許對幼兒進行土葬并在墓地種上樹苗,讓樹苗代替孩子慰藉親人,但未得到有效的回應。▲
環球時報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