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今年5月,黃粉蟲在歐盟范圍內獲批成為第一種人類可食用昆蟲,可以作為新型食品投放市場。事實上,在歐盟通過該立法之前,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已經通過本國立法,明確了一些昆蟲的可食用屬性。
荷蘭算是世界上開發昆蟲應用實例最多的國家之一,目前,除了國內生產以外,荷蘭每年都需要進口近千萬歐元的各類昆蟲。其中,蜜蜂和黃蜂被用于授粉和保護作物,蛆蟲和蚱蜢等被加工成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
去年,法國初創企業?nsect募集了2.24億美元在巴黎附近建設昆蟲養殖場。按照計劃,養殖場內的昆蟲將用于生產寵物食品、魚飼料以及有機肥料,在歐盟通過立法后,該企業的部分昆蟲也準備進軍人類食品行業。
英國營養研究會的研究表明,昆蟲營養價值可觀,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一些昆蟲的鐵含量甚至超過牛肉。不僅如此,將昆蟲作為人類食品,也將為減排做出巨大貢獻。從蛋白質轉化率來看,產出相同數量的蛋白質,雞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昆蟲的300倍,牛肉是2850倍,而且養殖昆蟲所需的土地和水都更少。
盡管如此,對普通歐洲人來說,吃昆蟲還是一件非常新奇且挑戰不小的事情。雖然蠕蟲在古羅馬時代被認為是美味佳肴,但它們并不是現代歐洲飲食習慣的一部分。2019年德國調查公司Civey所做調查顯示,70%的歐洲消費者明確表示不打算食用昆蟲食品,而只有1/5的人考慮嘗試食用昆蟲食品。在記者生活的比利時,在數年前就通過了立法,10種昆蟲可以作為人類食物。2014年當該立法剛剛被通過時,無數食品廠商、超市和餐廳加入了開發昆蟲食品的行列,被剁成餡的蟲子被做成了漢堡肉餅、肉丸子,整條的蟲子被放進了意大利面醬中翻炒,超市的貨架上也擺上了外形酷似薯條的油炸蟲子。但遺憾的是,一陣熱度過后,這些昆蟲食品遭到了冷遇。一家食品廠的負責人表示,面對著超市貨架上歐洲人習以為常的雞肉、牛肉、羊肉產品,大家對樣子有些“惡心”的昆蟲產品接受程度還是不高。他說:“對昆蟲食品的開發也不能簡單化,僅把整條蟲子加到食品中,而是應該深度開發,讓消費者既能吸收昆蟲的營養,又不會被它的樣貌弄沒了胃口。”
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黃粉蟲對一般人群是安全的,但對甲殼類和塵螨過敏的人是否有致敏風險尚不明確,保險起見,建議有甲殼類和塵螨過敏史的人不要食用。比利時一家超市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超市現在正開發一種添加了黃粉蟲粉的曲奇餅干,他說:“相比于整條蟲子加進食物,把蟲子磨成粉再少量添加進食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樣不會影響食物的整體味道和口感,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接受程度會比較高。”他還認為,歐洲消費者對昆蟲食品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接受過程,比如說,今年適應了添加5%昆蟲粉的餅干,明年再推出10%的,不能一蹴而就。
法國食品公司Jimini's的創始人巴斯蒂安·哈巴斯滕斯認為:“購買昆蟲食品的消費者主要目的是尋求新的食品體驗。我們的任務是將其轉化為適合歐洲人正常飲食習慣的產品。”據了解,該公司正在開發加入了昆蟲粉、有牛排口感的食品。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昆蟲生產者行業協會國際食品和飼料昆蟲平臺負責人喬納什·馬修認為,當下的歐盟昆蟲市場規模還不大,但是前景不錯。據統計,歐盟現在每年生產6000噸昆蟲,但據國際食品和飼料昆蟲平臺預測,到2030年,歐盟的昆蟲產量將達到200萬噸到500萬噸之間。
國際食品和飼料昆蟲平臺負責人康斯坦丁·穆拉魯認為,相比人類直接食用昆蟲,把昆蟲作為動物飼料的發展前景更為光明。目前,歐盟嚴重依賴飼料進口,而昆蟲飼料能解決這一難題。▲
環球時報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