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暖暖,吳志明
(江南大學 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仿生褶皺,即在二維平面布料上運用折、疊、堆、縮、捏、縫、挑等技法,以重復、拼貼、組合等實現方式創造三維立體仿生形態[1]。 仿生褶皺藝術效果生動形象,具有創造性、變化性和立體性的特點,應用于服裝造型中可突破常規理念,提升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服裝的需求。 現有資料顯示,仿生褶皺在服裝造型中的運用實例較多,但關于仿生褶皺服裝造型變化和設計表現的相關研究甚少。 喻琳艷等[1]探析了折紙藝術寓意仿生性設計表現技法和結構工藝技法;Karamova 等[2]在“綠色”哲學和仿生學的背景下,研究了民族服裝設計中的造型規律及仿生原理的形成和演變,并闡明了其對于發展仿生藝術文化的重要性;Fan等[3]介紹了仿生服裝設計的藝術概念,分析并討論了仿生服裝的造型方法,總結了現代仿生服裝的設計理念和發展方向。 陳瑩等[4]從實踐中解讀了疊褶的造型方法與設計思維,總結了褶飾的應用規律與技巧,為仿生褶皺造型的變化與應用提供思路方法。 鄒平等[5]剖析了折紙造型的工藝構成技術及其應用,為仿生褶皺在服裝造型中應用提供參考價值。 基于此,本文系統地闡述了仿生褶皺的概念及造型特征,通過大量的案例深入研究仿生褶皺的造型變化,總結了仿生褶皺應用于服裝上的設計表現形式及其規律,為仿生褶皺在服裝造型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仿生褶皺又稱生態褶,是指模仿自然界生物體或某一物質存在的外部形態特征及其象征寓意,再通過不同的褶皺變化形式將其外在形象表現出來[6]。 仿生褶皺造型一般通過直接性模仿或間接性提煉2 種應用方式來表現。 仿生褶皺可采取直接借鑒自然生物體的外部形態來進行仿生褶皺服裝造型設計,也可通過提煉生物體形態的特征要素,通過夸張、變形等藝術手法,將提取的要素間接性地運用到服裝造型設計中,使之產生仿生褶皺的形態效果[7]。
仿生褶皺造型特征包括:①造型仿生性:仿生褶皺造型具有顯著的仿生性,可以根據生活中各種事物進行仿生造型,即模仿自然生物體的物體形象并以褶皺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如仿植物造型、仿動物造型等,使服裝造型效果生動形象、別具一格。 仿生褶皺造型見圖1,由圖1(a)示出仿生水母褶皺造型,整體服裝形態宛如漂浮靈動的水精靈,造型優美,充滿趣味。 ②立體塑造性:仿生褶皺造型具有較強的立體塑造性,主要體現在服裝整體外觀造型上,可以是貼合人體的廓形,也可以是夸張的空間造型,使服裝造型效果豐富多彩,具有三維立體空間感和層次感[8]。 ③實用功能性:仿生褶皺具有實用功能,如運用褶皺在服裝中代替省道、內結構線等,為服裝結構設計提供創新靈感和發展方向。 ④裝飾性:仿生褶皺具有裝飾功能,其豐富的肌理形態和夸張的外部造型效果,在服裝局部或整體造型設計中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可提升服裝的立體裝飾美感。 由圖1(b)示出仿生褶皺造型的功能性[9],仿生玫瑰的褶皺紋路代替服裝原有的省道和結構線,突破了傳統服裝的結構線設計,整體造型設計巧妙又不失美感。

圖1 仿生褶皺造型
仿生褶皺造型以獨特的藝術效果,打破了傳統服裝裝飾形式和造型結構特點,豐富了面料的肌理感,加強了服裝造型的層次表現力。 在服裝造型變化與創新過程中,除了造型內容的變化,同一對象形成機制的改變,如制作材料的不同、成型工藝改進、技法的改變、綴飾的添加,都會使服裝造型產生豐富的變化[5]。 在仿生褶皺造型設計中,主要通過仿生褶皺的形式、位置、組合、材質等變化來塑造不同的造型藝術效果。
3.1.1 仿生褶皺的大小變化
仿生褶皺大小變化是通過改變仿生褶皺褶面橫豎向的數值大小(即仿生褶皺長短、寬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 改變某個仿生褶皺造型的大小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形成的服裝造型視覺沖擊力較強,具有一定的夸張性。 仿生褶皺的形態變化見圖2,由圖2(a)示出仿生褶皺大小變化的服裝,是斯蒂芬·羅蘭(StéphaneRolland)在2011 年秋季時裝秀中的服裝,其造型從肩部逐漸呈現縮小趨勢止于腰部一點,有序中表達平靜與內斂的擴張感,增強服裝的立體造型效果。
3.1.2 仿生褶皺的曲直變化
仿生褶皺的曲直變化是指改變仿生褶皺造型的曲直走勢而產生的形態變化,使仿生褶皺更具有靈動性和立體表現力,視覺效果比較豐富,但對于面料保型性要求較高,在仿生褶皺技法及工藝的實現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由圖2(b)示出仿生褶皺曲直變化的服裝,范思哲(VERSACE)的一次秀場中采用了伸縮性和定形性較好的面料,通過對褶皺面料部分進行彎曲、翻轉、展放等造型手法后再與裙身相結合,形成動與靜、疏與密的造型變化。
3.1.3 仿生褶皺的聚集變化
仿生褶皺的聚集變化是指將多個單體仿生褶皺以任意方式在任意位置聚合在一起,創造一個排列有序的仿生褶皺群而形成的“點、線、面、體”的變化。 當聚集點的位置與聚集方式發生變化時,仿生褶皺造型也會產生別具一格的視覺藝術效果。 由圖2(c)示出服裝的仿生褶皺聚集變化[10],圖中采用了中間固定,兩邊分散展放的形式,呈現出富有動感和層次感的翅膀狀的“點”造型。
3.1.4 仿生褶皺的放射變化
仿生褶皺的放射變化是指仿生褶皺以某一點為初始點,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位置向四周進行舒展、擴張而創造出的有趣的、運動的視覺效果。 由圖2(d)示出仿生褶皺放射變化的服裝,從里到外逐漸呈放射狀展開,呈現花朵的造型,有序中表現出內斂與動態的擴張感,強調服裝內部肌理和外部廓形特征,增強視覺沖擊力。

圖2 仿生褶皺的形態變化
3.2.1 仿生褶皺的重復變化
重復變化指將某個仿生褶皺作為參考對象對其進行反復添加,以不同方式重新排列組合后再運用在服裝上而產生的變化。 重復變化可以分為規律性重復變化和無規律性重復變化。 規律性重復變化即某個仿生褶皺從一個方向開始按順序依次進行重復羅列,規律性強,藝術效果較突出,具有較強的均勻性和協調性。 無規律性重復變化主要是通過在仿生褶皺的形態、大小、數量、方向等方面進行無規則變化,呈現凹凸起伏、變化豐富的形態效果,給人較強的視覺沖擊感與裝飾感[11]。 仿生褶皺的重復變化見圖3,由圖3(a)示出規律性重復變化的服裝。 造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動物脊椎,褶皺走勢結合人臺后背的曲線進行變化,整體造型充滿趣味感和新穎感。 由圖3(b)示出無規律性重復變化[12]的服裝,整件服裝造型雖為同一疊褶元素重復變化構成的花朵狀仿生褶皺造型,但是沒有固定的規律,每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寬度、長短、方向等形式變化。

圖3 仿生褶皺的重復變化
3.2.2 仿生褶皺的疊加變化
疊加變化即一種或多種褶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疊加后得到新的仿生褶皺造型的變化。 進行疊加變化設計后的仿生褶皺改變原有造型的單一性,但保留了疊加過程中形成的內外輪廓,層次豐富,表現出強化、強調、重疊的量感效果。 仿生褶皺的疊加變化[13]見圖4,由圖4(a)示出胸部多層疊加變化的服裝,中心位置形成了漂亮的花卉造型,外部輪廓呈愛心狀,強化了服裝視覺中心效果。 由圖4(b)示出下擺重復變化[11]的服裝,香奈兒(Chanel)在2016 春季時裝秀中的一款造型裙擺以層疊的方式進行疊加變化,形成仿生魚尾造型,突出了連衣裙裙擺的層次感和韻律感,符合形式美的基礎上,在結構上也達到了平衡。 由圖4(c)示出整體造型重復變化[14]的服裝,瑪切薩(Marchesa)在2012 春夏紐約時裝周中運用仿生褶皺進行疊加變化形成整體造型,大面積的花卉裝飾用于連衣裙的裙身,服裝增添了文藝和浪漫氣息,造型充滿個性化和藝術化。

圖4 仿生褶皺的疊加變化
3.2.3 仿生褶皺的對比變化
仿生褶皺的對比變化范圍比較廣泛,不僅可以是多種造型的對比變化,也可以是色彩對比變化,還可是不同技法的對比變化等,這都開拓了設計者的思維和創新空間。 在對仿生褶皺造型進行對比變化時,應注重符合形式法則及與面料性能的結合。 仿生褶皺的對比變化見圖5,由圖5 示出仿生褶皺的色彩對比變化、技法對比變化、造型對比變化在服裝造型中的應用。

圖5 仿生褶皺的對比變化
3.2.4 仿生褶皺的數量變化
仿生褶皺的數量變化是指某一仿生褶皺造型的有序、無序的增加或減少而產生的變化。 仿生褶皺的數量變化見圖6,由圖6 示出仿生褶皺規律性數量變化的實例,對某一仿生褶皺進行數量變化后,整體造型效果更具視覺韻律感和層次感。

圖6 仿生褶皺的數量變化
3.3.1 仿生褶皺的面料變化
面料變化即仿生褶皺采用不同面料而產生的不一樣效果變化。 服裝面料是服裝造型的基礎,不僅承載著服裝色彩與圖案效果,對服裝的造型與整體風格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服裝面料與質感的變化,影響服裝呈現的造型效果以及造型給人帶來的印象與美感。
根據不同的設計使用需求,設計師所選用的面料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柔軟型面料具有良好的懸垂性,光澤自然柔和,適用于古典優雅風格的仿生褶皺造型。 硬挺型面料具有良好的立體屬性,能突出仿生褶皺造型的邊緣細節,使造型更具立體感且不失流暢性,常用于夸張性仿生褶皺造型的制作。 光澤型面料平整光滑,且表面可反射光線,適用于晚會、舞臺表演類仿生褶皺造型的設計。 透明型面料的最大特點是質地輕盈通透,應用于仿生褶皺造型能更好展現輕盈浪漫的魅力、體現現代女性溫文爾雅的氣質。 仿生褶皺的面料變化見圖7,由圖7(a)示出透明型面料變化的造型,華倫天奴(Valentino)在2011 年春季成衣系列中運用透明型面料形成的仿生褶皺花卉造型,層層花瓣輪廓清晰明了,若隱若現,突出了溫柔嫻靜、優雅精致的女性特征。 由圖7(b)示出光澤型面料變化的造型,郭培在2017—2018 秋冬高級定制發布秀上,運用光澤型面料形成花卉造型,特殊面料的運用為仿生花卉增添了飄渺靈動、高貴典雅的視覺藝術效果。 由圖7(c)示出硬挺型面料變化的造型,運用硬挺型面料形成的服裝局部造型,給人一種力量感和雕塑感,款式設計具有一定的創意性。

圖7 仿生褶皺的面料變化
3.3.2 仿生褶皺的輔料變化
仿生褶皺輔料變化是指仿生褶皺造型中的各種輔助材料(如魚骨、黏合襯等)的結合應用而產生的變化。 輔助材料變化分為2 種,一種是運用黏貼、拼接或縫紉等手法與面料相結合形成的裝飾性輔料變化,為仿生褶皺的造型設計增光添彩,呈現出柔軟細膩、生動活潑的褶皺藝術效果;另一種是以布料為主體,在其正面或反面運用某一輔料輔助完成設計需求,從而呈現唯美、時尚、充滿個性化的仿生褶皺造型。 仿生褶皺的輔料變化見圖8,由圖8(a)示出裝飾性輔料變化的造型設計,Galia Lahav 在2018—2019 秋冬高級定制發布秀中的一款連衣裙中運用仿生褶皺裝飾性輔料變化,強調不同肌理結合產生的效果變化;由圖8(b)示出功能性輔料變化的造型設計,仿生褶皺與魚骨相結合營造出夸張、量感十足的服裝風格。

圖8 仿生褶皺的輔料變化
仿生褶皺充當了人與自然、褶皺藝術與服裝造型溝通的橋梁。 根據仿生褶皺在服裝造型中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功能效果,可以將其分為裝飾性設計表現和結構性設計表現[14]。
裝飾性仿生褶皺是指通過一種或幾種褶皺技法形成的、在服裝造型上起到裝飾作用的仿生褶皺,可分為點飾型、立體線飾型和面飾型仿生褶皺3 種。
4.1.1 點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點性裝飾(點飾型),即將仿生褶皺造型運用在服裝某一位置或服裝局部(如領部、胸部、腰部、袖口、下擺等細節位置)做小面積裝飾應用。 點飾型仿生褶皺具有較強視覺沖擊力,款式造型和面料選擇范圍較廣泛,可充分發揮設計師的創造性、聯想性思維,能達到裝飾性目的即可。 點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見圖9,由圖9(a)示出單個點飾型設計,華倫天奴(Valentino)在2009 春季時裝秀的一款服裝中表達的是仿生褶皺的點飾型,仿生玫瑰花造型應用在服裝的腰部位置,起到裝飾服裝、增添趣味的作用。 單個點飾型仿生褶皺設計往往可以改變服裝的視覺中心點,突出服裝設計著力點,豐富服裝局部的肌理感和層次感;由圖9(b)示出多個點飾型設計,仿生花卉褶皺造型裝飾于服裝不同部位,分散排列形成多個視覺點,豐富服裝表現力與感染力。

圖9 點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4.1.2 立體線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與傳統線飾不同,立體線飾型仿生褶皺是指將面料經過折疊后豎向運用在服裝中的形成線狀肌理效果。 立體線飾型仿生褶皺不僅有位置的變化,同時也兼具長度和厚度的變化,表現形式比較特殊,形態效果新穎有特點。 因形成手法與視覺效果的特殊性,立體線飾在仿生褶皺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線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15]見圖10,由圖10 示出的造型采用上方整齊有序排列,中間聚集,下邊打散展放的形式,以立體線條的形態呈現花狀造型,使服裝造型富有立體裝飾美感的同時更具有線型流動感和韻律感。

圖10 線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4.1.3 面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面性裝飾,即將仿生褶皺造型運用在服裝裁片或服裝造型,即直接運用褶皺技法在服裝裁片或服裝上產生大面積仿生褶皺肌理,使面料裁片或服裝造型產生仿生褶皺紋理效果。 面飾型仿生褶皺在服裝造型中占較大面積,從而產生的藝術效果更豐富,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較大,易讓人過目不忘。
從排列方式來講,面性裝飾可分為規則型、不規則型裝飾2 種,規則面給人一種安寧、穩定的感覺,不規則面則形態較為復雜,產生的造型效果更豐富、生動。 面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見圖11,由圖11示出以疊褶為基本元素,通過重復、排列、變形等造型手法,形成面飾型仿生褶皺造型,營造出獨特、生動、趣味的藝術效果。

圖11 面飾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
結構性仿生褶皺設計在選擇仿生對象進行藝術創造時,首先要滿足藝術審美原則,講究仿生褶皺作品的形態美;其次,要注重服裝的實用功能,符合人體基本特征、滿足人體活動量的基礎上,運用合適的褶皺工藝技法,將仿生褶皺和服裝結構造型較好的融為一體[16-17]。
4.2.1 內部結構性設計表現
內部結構性仿生褶皺是指將仿生褶皺通過褶皺技法巧妙的代替服裝內部結構線(省道、分割線)的一種服裝造型設計表現形式。 設計內部結構性仿生褶皺時,不僅要考慮服裝造型變化,而且要充分考慮利用褶皺進行余缺處理,從而達到合體的目的。 仿生褶皺內部結構性設計表現見圖12,其為一款內部結構性仿生褶皺連衣裙,通過折疊和旋轉變化等造型手法巧妙地將腰省納入褶裥中,發揮功能性作用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圖12 仿生褶皺內部結構性設計表現
4.2.2 外部造型性設計表現
外部造型性仿生褶皺是指整件服裝整體造型或外部輪廓模仿某一自然生物體的外在形態并以褶皺的形式呈現出來,即仿生褶皺與服裝的外部輪廓相結合的一種設計表現方法。 通常采用塑性好,有一定挺括度和厚度的面料來進行塑造,有些造型的設計表現還需要借助一些特殊工藝技術和輔料(如黏合襯、魚骨、鋼絲、鯨骨等)來進行。 廓形仿生褶皺服裝可以是整片式的,也可以是拼接進行組合形成的。 外部造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18-19]見圖13,由圖13示出的服裝設計靈感來源于水母,整體造型呈T 型廓形,增添服裝趣味、節奏韻律感和變化的動感。
仿生褶皺以其豐富的造型變化和設計表現、獨特的肌理形態和立體表現力,打破了傳統服裝造型結構,為設計師提供了無限的創意靈感。 本文通過對仿生褶皺的基本構成與變化形式進行分析,從大小變化、曲直變化、聚集變化和放射變化4 個方面探討了仿生褶皺形態的變化形式;從重復變化、疊加變化、對比變化和數量變化4 個方面解析了仿生褶皺的形式美變化;從面料變化和輔料變化2 個方面探討了仿生褶皺材質的變化形式。 通過對仿生褶皺在服裝設計中的實例分析,總結出仿生褶皺在服裝中具有裝飾性、結構性設計表現形式,進一步拓展了服裝立體造型的設計思維,推進了仿生褶皺的實踐應用,對仿生褶皺服裝的設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圖13 外部造型仿生褶皺設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