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早霞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時尚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206)
水拓染技藝是一種依據油水分離原理,用畫具和油性顏料在由水和植物膠粉調制而成的畫液上進行作畫,并利用被拓印物表面的吸附性,將繪制好的畫拓印至固體材料表面形成裝飾圖案的藝術創作技法[1-3],其以創作者主觀意識的介入來突出圖案的個性化、情感化及體驗性特點[4],與當下社會文化物態化及符號化的設計需求不謀而合,因此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但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資料非常少,且研究方向各有側重,主要集中在水拓染的歷史溯源、圖案繪制技法與特征分析、數字繪畫模擬、應用現狀等方面[5],而從人文角度探究水拓染技藝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創新應用的文獻較少。
基于此,本文一方面以設計的視角對水拓染的文化內涵、審美特征及情感表達進行解讀,探析其技藝特色;另一方面通過材料、圖案、工藝等設計元素的變化拓展,探究水拓染技藝與服飾設計結合的發展空間,為現代服飾的創新設計提供思路。
水拓染技藝是水拓染裝飾設計活動的核心工藝技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傳承的載體。 公元8 至9 世紀,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寫道:“李叔詹嘗識一范陽山人,停于私第,時語休咎必中,兼善推步禁咒。 止半年,忽謂李曰:‘某有一藝,將去,欲以為別,所謂水畫也。’乃請后廳上掘地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沒水滿之。 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硯,先援筆叩齒良久,乃縱筆毫水上。 就視,但見水色渾渾耳。 經二日,搨以稚絹四幅,食頃,舉出觀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無不備也[6]。”可見中國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掌握了水拓染的工藝技法,而后隨著絲綢之路傳至中亞和歐洲等地,并順應各國文化衍生出新的工藝形式與技法[7]。
1.2.1 工藝之美
水拓染技藝作為一種古老的印染手工藝,既有獨特的精神指向和文化韻味,又有神奇、超逸的藝術表現力[2]。 與刺繡等比較精細化、程式化的傳統手工藝相比,其過程體驗性和人本觀念更強,受不同創作者主觀表現意識的影響,其時而簡單拙樸、時而流光溢彩、時而清雅秀麗、時而磅礴恢弘,風格相對自由多元。 圖1 為李昕桐花卉主題水拓畫的創作過程[8]:首先將畫紙平鋪于畫液表面進行空拓來喚醒畫液,如圖1(a)所示;然后根據設計需要用蘸有顏料的馬鬃毛刷有節奏地敲打食指,讓各色顏料隨意地灑落在水面上泛起微弱漣漪,并靜置至顏料慢慢散開;接著用畫錐、畫梳、畫勺等工具劃動、梳理、攪拌畫液,讓顏料在流動之間相互滲透、交融,形成獨特的肌理底紋,如圖1(b)所示;隨后用畫針蘸取顏料先點出大小、形狀不同的圓作為枝葉和花朵的初步形態,再通過勾、拉、劃等手法在這些圓上繪制出圖案的細節形態,寥寥幾下,就讓原本平淡無奇的圓圈變成了美麗的花瓣和葉片,十分神奇,如圖1(c)所示;最后將畫好的圖案拓染至絲綢面料上,并進行固色、沖洗、晾干等后處理。 整個創作過程就像魔術,讓觀者在驚喜與意外中感受著水拓染的工藝之美。
1.2.2 圖案之美

圖1 水拓染工藝之美
水拓染圖案記錄的是顏料在畫液上的移動軌跡,其中既有人為的意識活動,也有物質自身的運動規律與法則,是創意與自然互動互融的結果。畫液的流動性和顏料的擴散性讓水拓染紋樣擁有特別流暢、優美的線條造型,本文繪制的水拓染圖案線條見圖2。 有利于作畫者創造出復雜多變、自然生動、情感豐富的抽象或具象圖案。 在此過程中,受顏料屬性、繪制工具、畫液濃度、作畫方式及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圖案效果存在較大的偶發性。偶發紋樣的形成凝固了瞬間形象,因此每幅水拓染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的,這讓作畫者在創作時多了一份期待,同時也為水拓染圖案本身增添了神秘色彩[3]。 綜上可見,水拓染圖案具有流動之美、偶發之美和唯一之美。

圖2 水拓染圖案線條之美
1.2.3 色彩之美
色彩是水拓染圖案構成中最有表現力的部分,好的色彩搭配可以激起觀者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反應[4]。
水拓染圖案色彩之美見圖3[9-10],這是國內繪畫藝術家秦旸的水拓染作品。 其色彩運用可分為2類:一是墨色,如圖3(a)所示,創作者根據表現元素的特點,在墨的濃淡之間形成虛實變化,塑造表現物象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凸顯深遠而悠長的“水墨”意境,具有純粹、樸素、雅致的特點;二是彩色,如圖3(b)所示,創作者將不同色相、明度和純度的色彩進行組合、疊加,利用顏料在畫液中的張力變化和畫液本身的流動性,形成層次結構豐富、虛實交錯、生動有趣的獨特配色效果,整個圖案明快清爽,設計感強,視覺沖擊力大,充分展現了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創作熱情,同時也成功地激發了觀者對圖案外層空間的無限遐想和解讀。

圖3 水拓染圖案色彩之美
主張體驗式審美的水拓染技藝,在具備技術性物質特征的同時更注重對人文精神和自我情感體系的構筑[11]。 其通過自然偶發變化來獲取藝術之美的體驗,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自然美學理念的表達一脈相承,二者都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此外,其沒有明確的操作規范和評價標準,有利于作畫者根據自身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象去發展、表現個人的藝術技巧,進而通過個性創作與情緒感染來實現自我情感的表達,使觀者產生藝術認同感。
具有個性化、手工化、偶然性特征的傳統水拓染技藝在服飾設計領域日益受到關注,并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服飾產品設計中,但與此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圖案操控性不穩定,水拓染圖案繪制是在水面上完成,水的流變性特征使其在創作過程中會出現諸多不可控因素,加上材料、創作環境、個人經驗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很難保證繪制效果符合預期[5];二是與拓染圖案相配伍的面料存在局限性,如無法在肌理相對粗糙的三維面料上拓出清晰圖案;三是創作尺寸受畫盤大小、形狀的限制,無法做到隨意變化;四是工藝繁雜、生產效率低、成本偏高[5]。 以上問題使得傳統水拓染技藝的應用受到了極大地限制。
在時尚設計理念與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水拓染技藝在現代服飾產品中的應用途徑得以不斷拓展,主要體現在設計思維跨界、材料配伍延展、圖案設計創新及工藝技術疊加等方面。
思維跨界是指改變單一專業領域的縱向思維方式,通過橫向觀察尋找不同行業之間的交叉點,讓原本毫無關系甚至矛盾、對立的設計元素在相互交融中產生新的創意[12]。 基于跨界思維的水拓染裝飾工藝通過多元思維的交流及不同領域元素的碰撞,為人們呈現出設計風格鮮明、藝術特征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的視覺裝飾形象,以思維創意的跨界與形式內容的融合構筑起新的水拓染裝飾創作模式與審美秩序。 水拓染設計思維跨界見圖4[13], 設計師通過設計思維跨界巧妙地將抽象的、隨意的水拓染圖案與嚴謹的、規律的幾何化骨架共置于一個整體內,通過元素間的碰撞、融合建立起具有建筑結構美感的視覺和諧秩序,而圖案方塊大小、疏密的變化則營造出服飾的層次感與科技感,使水拓染的裝飾美感不僅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特征及設計者內心精神感悟的表達上,還表現于對客觀對象理性、科學的展示。

圖4 水拓染設計思維跨界
在傳統水拓染工藝中,創作圖案的顏料是由天然礦土研磨成粉后加水和牛膽汁調制而成,礦粉與水的配比、牛膽汁滴入的數量及各類色彩的調配都需要在豐富的經驗之上再反復調試才能完成。 獨特的材料、繁雜的工藝,使得這一傳統手工技藝曾一度處于瀕臨失傳的境地。 隨著化學合成染料的誕生、工業化生產方式的轉變及生物降解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水拓染工藝簡化與普及的同時,也迎來了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 在材料選擇上,其即可以選取古法研制的天然礦物顏料彰顯質樸、高雅的氣質,也可以選用色彩豐富的化學合成顏料呈現有趣、個性的藝術效果。
在現代紡織印花技術的助力下,幾乎所有服裝面料都可用水拓染圖案進行裝飾。 水拓染圖案配伍褶皺面料[14]見圖5,這是三宅一生(Issey Miyake)2016 早秋系列作品,設計師以宇航員眼中的太空景象為靈感,借助先進的數碼印花技術,將運動感極強的旋渦狀水拓染圖案與獨具特色的三宅褶皺面料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水拓染圖案裝飾由二維靜態平面向三維動態立體的演變,成功營造出浩瀚宇宙的廣闊場景,使觀者產生心靈觸動和情感共鳴。
水拓染圖案是創作者結合自身審美與思考,以顏料在畫液表面的空間排布來形成具有抽象或具象物態的視覺效果,是一種以設計師為主導的裝飾形態。 設計師創作方法的多元化使其呈現出風格多樣的藝術效果。

圖5 水拓染圖案配伍褶皺面料
3.3.1 原生變化設計
原生變化設計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技術手段對水拓染原生圖案進行破壞或添加設計,讓其呈現出新的視覺外觀。 如通過改變拓染載體的空間形態或表面肌理來破壞原生圖案的自然完整性,或打破傳統理性設計思維將形態、風格截然不同的元素疊加在一起,營造設計混亂之感。 水拓染圖案原生變化設計[15]見圖6(a),其為水拓染圖案裝飾的棒球帽,設計師打破傳統水拓染的裝飾程序,將原生圖案直接拓于成品棒球帽上,利用棒球帽多曲面、不規則的空間形態來制造拓染缺陷。 一方面使拓染圖案以破碎的方式散落在帽子表面,形成斑駁陸離的破壞性視覺外觀;另一方面通過圖、底色彩的對比凸顯出裝飾效果的戲謔感與叛逆感。 整體裝飾形態在背離傳統秩序邏輯的過程中透露出諸多不穩定情緒,進而引發觀者對其進行物質、精神訴求的深層思考。圖6(b)為匡威2016 Suminagashi 系列產品之一[16],設計師將自由靈動的波紋式水拓染圖案與規則有序的波爾卡圓點疊加在一起,呈現出混亂的視覺效果,旨在通過圖案屬性差異營造裝飾對立,為觀者提供極大的思維想象空間。

圖6 水拓染圖案原生變化設計
3.3.2 二次再造設計
除了原生變化設計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設計理念、設計表現手法對水拓染圖案進行二次再造設計。 如圖7 所示,利用Photoshop 繪圖軟件,從形態、色彩、風格、肌理等方面出發,通過扭曲、調色、風格化、像素化等手段對水拓染圖案進行了創新再造設計,使其形成新的視覺外觀與圖紋語義,并結合服飾款式特點將其運用到現代服飾產品設計中,讓二者在碰撞中實現相互轉化、相互融合,進而傳遞出符合當下個性主義傾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為水拓染裝飾工藝的創新發展提供思路。

圖7 水拓染圖案二次再造設計
隨著數碼應用技術及現代紡織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多種工藝組合的綜合工藝形式變得日益豐富,這為水拓染工藝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如將水拓染技藝與數碼印花、拼接、針織提花等工藝技術相結合,使其發展演變出新的設計形式和裝飾形象。 水拓染工藝與數碼印花技術組合的效果[17]見圖8,設計師利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等設備把水拓染圖案記錄下來,然后輸入計算機中變成數碼印花圖片素材,再經過一定的修飾處理后通過電腦印花分色描稿系統和RIP 軟件控制的噴墨印花系統將染液噴射到服裝面料上[18],形成裝飾圖案。 該服飾一方面通過色彩搭配實現整體的視覺和諧,另一方面又以不同形態、面積的水拓染圖案在空間環境中的排布組織來營造裝飾紋理的層次感,視覺沖擊力十分強烈,既凸出設計師個性意識的審美表達,又帶給了受眾多元多義的視覺感悟。

圖8 工藝技術組合
水拓染技藝有著獨特的藝術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有著制約因素和應用局限性。 本文基于設計思維、材料、圖案、工藝4 個方面對水拓染技藝與現代服飾設計的融合方法進行了研究,并通過個性化的設計手法和多元化的綜合應用,構建了水拓染技藝在現代服飾設計中應用的具體路徑,創新了現代服飾設計中水拓染技藝的多重表達方式,使服飾呈現出更具設計感的視覺形態,有助于擺脫現代服飾同質化的設計現狀,同時也為現代服飾設計觀念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革新,推動了傳統水拓染技藝在現代服飾設計實踐中的應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