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學倩
(大連金普新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大連 116000)
樁基缺陷是目前影響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施工、操作差異、成型環境及材料質量的不同,常常導致樁基內部出現斷樁、擴頸、縮徑等缺陷,將嚴重影響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是工程上使用較為頻繁的檢測方法,如何準確獲取復雜地質條件下,樁基缺陷的聲波特征,成為提高樁基檢測準確性的關鍵問題;因此,建立合理的仿真模型,準確模擬不同的地址條件下樁基缺陷的聲波特征,獲取激振頻率、基樁參數、地質狀況等對低應變反射波的傳輸效果,建立低應變反射波樁基檢測的數值模型十分必要。
本文為建立樁基—錘碰撞低應變反射波的波形特性,基于現場試驗,結合ANSYS 仿真方法,建立LS-DYNA 的數值理論模型,研究不同擊錘材質,不同缺陷等對樁基聲波特性(頻率、波速、波形)的影響規律,通過數值和試驗結合。建立準確的樁基檢測模型,為工程中獲取樁基缺陷,保證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試驗及理論支撐。
數值模型中擊錘與樁基材料參數見表1。

表1 ANSYS 模擬中錘與樁材料參數
模型樁長2.1,樁徑0.4m,樁周土層厚度2.0m,樁底土層厚度取4.0m;手錘直徑0.05m,高0.1m 的圓柱。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時,在樁頂施加激振力,樁處于線彈性變形階段,所以可以將材料模型定義為線彈性。通常混凝土為C30,彈性模量為E=3.0e10Pa,泊松比D=0.17,密度ρ=2400kg/m3。在后文中將會對手錘的材料參數作具體介紹。當不計土對測試效果的作用時,取其壓縮模量E=6.0e6Pa,泊松比=0.3,密度ρ=1900kg/m3。
圖1為表征4 種不同材質小錘敲擊的激振波,圖2為各種錘的波形在樁底的反射及衰減。由圖1、圖2中可以看出,脈沖寬度按尼龍錘→鋁錘→鋼錘→木錘的順序依次增寬;入射波振幅按鋼錘→鋁錘→尼龍錘→木錘的順序依次減小。總體上,在使用不同材料擊錘時,隨著波脈沖寬度的增加幅值逐漸減小,頻譜幅值按照鋼錘→鋁錘→尼龍錘→聚乙烯塑料錘的順序依次減小。

圖1 不同材質錘敲擊樁產生的時-速曲線

圖2 不同材質錘敲擊樁產生的頻譜
在樁頂通過不同材質的擊錘施加激振應力,從而形成低應變反射波;不同材質擊錘形成的激振波形有一定差異,激振錘的材質硬度與所產生的激振脈沖頻率成正比,當錘的硬度越大,越易激發出高頻,脈沖寬度、頻率表征不同的錘擊情況。本文采用工程樁基檢測中常用的鋼錘、聚乙烯塑料錘、鋁錘、木錘進行仿真分析,確定激振頻率與樁基缺陷的關系。表2為不同擊錘的反射波參數。

表2 ANSYS 模擬錘與樁參數
由表2可以看出錘的硬度越大,波在樁中傳播時衰減的越多,首波時間與反射波間的時間差差別較大,由于錘的硬度不同,波在樁中傳播的時間基本上隨著材質硬度的增加而呈遞減趨勢。不同材質擊錘表現的聲波時域曲線見圖3。

圖3 15μs 時域曲線
由圖3以看出,鋼錘、鋁錘、木錘能呈現較為清晰的衰減波形。激振力脈沖寬度越大,入射波信號的幅值越小,樁底反射信號也越弱,但是脈沖寬度越大,信號衰減絕對值越小,也就是衰減速度變慢。需要說明的是敲擊力脈沖寬度不是越寬越好,也不是越窄越好,應根據樁長、樁徑及不同的測試目的采用不同的脈沖寬度。
本文針對斷樁缺陷的仿真模型進行分析,選取樁基1.4m 處斷樁,通過ANSYS 數值計算,得到斷樁處低應變反射波的頻域圖,模擬結果見表3。

表3 樁基1.4m 處斷樁處反射波頻域仿真結果
表3為1.4m 斷樁處頻域曲線,由表3可見,橡膠錘敲擊產生的頻率圖頻譜不清晰,不適合1.4m 斷樁使用,基本看不出頻率變化,鋼錘與鋁錘敲擊會產生較多高頻成分,頻域圖中清晰地給出基頻、缺陷頻率等頻率值,可準確確定缺陷位置。
(1)隨著波脈沖寬度的增加幅值逐漸減小。從頻譜圖來看,頻譜幅值按照鋼錘→鋁錘→尼龍錘→聚乙烯塑料錘→木錘→橡膠錘的順序依次減小。
(2)隨著激振頻率的減小,入射波的幅值會逐漸減小,反射波的幅值會逐漸增大,衰減也變慢,樁底反射也越來越明顯。
(3)由于激振力的脈沖寬度越大,頻率就越低,接近樁底的擴徑界面反射波與樁底反射波相互疊加干擾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