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芳
(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02)
眾所周知園林景觀有城市之肺的美稱,是每個國家必不可缺少的景觀。隨著我國近年來社會經濟化城市化發展,園林景觀的建設被國家政府提上日程,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園林景觀不僅可以美化城市,增加城市的綠化程度,更能推動“綠色中國”建設。園林景觀設計要將城市風貌與自然風貌相結合,每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不同,這就要園林景觀建設因地制宜,充分體現園林設計風格和藝術風格,更加豐富歷史文化。但不能否認,目前園林景觀的設計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推動綠色中國建設,需積極提高園林設計規劃水平及社會效益,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園林景觀設計的良好發展。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項極具復雜性且非常系統化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園林景觀設計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設計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園林景觀設計時必須全面進行實地考察和研討,才能夠保證設計信息的全面性和綜合性,保證設計理念和景觀建設的一致性。但是,很多園林景觀設計并沒有很好地調研過城市的實際情況,設計理念和城市規劃存在很大差異,這就導致產生很多分歧。有些城市的景觀設計者沒有全面地進行信息收集,設計時如果一味地照搬照抄,就會出現嚴重的自然問題。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味搭配喬木+灌木+草坪的植被搭配模式,而沒有全面考慮花園的大小、土壤環境、交通安全等因素、往往會導致很多植物死亡,甚至滋生昆蟲造成疾病蔓延。如果說受歡迎的大草坪實際暴露的是對綠地量極度缺乏關心,那么喬木+灌木+草坪的植被搭配模式就是曲解綠地量、片面強調綠地量的極端模式。園林景觀設計者的不重視造成“千城一面、萬鎮同顏”城市局面,城市缺少特色、缺少歷史文化,嚴重阻礙園林景觀的發展。
園林景觀設計既繼承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又具有中國傳統的特色風格。景觀設計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性,還要注重景觀設計的功能性,保證景觀的可持續發展[1]。目前,中國存在的大問題大多數是景觀設計,景觀設計和建設過于追求美,給人一種視覺感受,關注藝術的美是可以理解的,但忽略了功能、生態、景觀工程的安全和經濟本身,這是不可取的。園林景觀設計注重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作為園林綠化一部分的植物景觀,應該遵循這個原則。但是,現在的園林景觀設計傾向于只追求綠化率、綠化視覺效果,忽略了許多景觀的功能。比如在狹窄的街道上種上一棵碩大的雪松;把狹窄的活動區改造成草坪;用承載力低的草坪替換被砍伐掉的承載力高的林地;這些都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形式和功能的矛盾。通俗來說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典型代表,究其原因在于在園林的景觀設計上缺乏以人為本的考慮。
現在大多數園林景觀設計中仍然存在傳統園林景觀設計的概念,設計時并沒有真正探索和研究在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中人與自然的統一性,也沒有結合快速發展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如新型苗木移植技術、“AEI-OM”水質與生態恢復一體化技術等。景觀設計應融入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滲透到城市整體規劃中,充分體現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現代化進程。設計師和決策者具有整體的生態景觀意識,會讓我們的景觀工程更上一層樓。
植物的造型與山、石、水、建筑不同。植物元素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生命的特征,這也是園林景觀藝術的魅力。一旦失去生命力的植物景觀只能是殘枝枯萎,無法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所以園林景觀設計是要保證植物能夠健康持續成長的條件下進行的。科學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植物生理生態系統、場所功能、視覺園林等方面的需要,還要預見植物的園林效果。植物景觀是隨著植物的生長而發展變化的生命景觀,因此有必要長期考慮植物栽培和建設后的景觀變化和保護管理。但是,在現實的問題中,存在著設計、施工、維護的矛盾問題。例如,在景觀效果預見中常常將生長條件很好的植物作為理想的效果標準,但其大小和季節的變化、增長速度、栽培地和微氣候、干涉等因素都缺乏周密的考慮。調查研究表明,在城市植物景觀中,處于同等條件下,大部分樹木的生長量和生長率低于自然界樹木的生長量和生長率,但設計者對此并不重視。
①整體設計。景觀設計既要考慮園林與城市的關系,也要考慮園林內的植物和植物與園林環境的關系。園林景觀設計師將城市文化與園林布局結合起來,設計出獨特的景觀;②分區設計。園林內部的生態系統是獨一無二的,根據生態環境種植適宜的綠色植物。提高綠色植物的生存率,不僅可以提高園林觀賞價值,而且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對園林景觀特征的設計實現有良好的效果。最后是特別設計。以該園林的慢行系統為中心進行設計,并在市中心跑道周圍植入適當的綠色植物。整體來看,由于不同園林的生態環境不同,在分析植物生長習性和外觀特征的基礎上,應優化植物布局,形成具有特色的園林生態系統[2],圖1為園林景觀設計。

圖1 園林景觀設計
在進行景觀設計工作時,要創新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突出園林的個性風格,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具體來說,設計師在充分理解城市環境、庭院環境組合起來的,要選擇實際情況和適當的綠色植物,植物造景與庭院生態系統能很好地融合,形成景觀植物建設與環境直接相結合。例如,在設計園林水時,要了解植物的自然形態、生態習性、組合布局的要求、營造良好的植物生存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穩定生態環境,發揮植物配置的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低碳概念,在景觀設計的所有方面,減少污染、減少消耗、減少排放、創造合理且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自然生態系統模型。為此,需要遵循一些建筑原則。為了降低園林的建設成本,長期維持水景,需要對水景植物進行維護工作,避免水景植物在水污染的影響下健康生長。如果庭院存在水污染,在設計水景時應大量種植對污染物分解能力強、吸附能力強的浮萍、蘆葦等水生植物,充分發揮凈化水體和控制水污染的作用。此外,在城市庭院中適當引入當地的景觀,不僅為人們提供干凈的開放空間,還能豐富景觀設計的經驗。為了充分發揮鄉村風景個性化設計的優點,設計師有必要在鄉村進行調查,近代園林景觀設計活動結合鄉村的風景,提高風景的生態價值,保護生態環境最高實現的效果。
在園林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景觀的規劃和設計要合理科學,根據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來完成綠色植物的采購。同時,考慮各種綠色植物的使用成本,通過綜合比較篩選環境適應性高、成本低、觀賞效果大的綠色植物。在景觀設計階段,確認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相對應,選擇有效的流程,大幅增強庭院效果。由于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景觀設計的效果與預期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礎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從而正確指導景觀建設,增強景觀效果。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說,豐富理論知識積累,增強設計能力,使園林成為城市重要文化符號,帶動城市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在設計過程中,既要尊重景觀植物的多樣性,又要選擇多種植物。根據植物的種類,顏色和形狀,使它們在園林中健康生長,成功地吸引了園林觀眾的目光。景觀是植物分布的主要來源。如果忽視景觀,植物群落的美麗將大打折扣。因此,景觀設計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
景觀設計的概念大不相同,地域不同,歷史也大不相同,傳統的歷史文化對景觀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在景觀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注重歷史傳統,并將其納入設計理念。這樣一來,景觀建筑的設計就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堅持歷史和時代的統一是重要的基本要求。現代景觀設計不僅注重結構的藝術性,更注重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適應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國現代景觀設計不僅要繼承傳統的設計理念,還要采用低碳、人性化的理念,綜合考慮景觀規劃設計,園林藝術與人性化的結合,美化城市,使園林功能更加豐富,意義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