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栩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貴陽 550081)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建筑行業也開始進入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將信息化手段應用于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能夠有效帶動項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實現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保證項目管理品質,成為現階段企業的競爭發展性優勢。
將BIM 技術和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有機結合,項目管理多方能夠實現共同討論和實時互動,對項目工程的重難點和關鍵節點也能夠及時進行把控,打破專業壁壘,強化工作效能。BIM+技術咨詢服務的運作打破了過去各自為政的人員分工方式,促使各個工作人員能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保持著更加緊密的聯系。項目管理中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也能夠相互結合和充分吸收,實現打造復合型人才的要求。BIM+的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模式,實現各種數據信息的集成、更新,項目管理人員能夠一同參與其中,促使組織效率有所提高,同時還能夠將各種數據信息一鍵上傳到云端平臺,為后續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數據保障。BIM 建筑生命周期如圖1所示。

圖1 BIM 建筑生命周期
通常而言,全過程咨詢項目服務通常需要涉及較長的時間周期,各個板塊涉及的工作人員多,受到傳統模式的制約,工作人員難以有效進行溝通,促使咨詢人員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在此情況下,開拓BIM 管理協同平臺能夠促使工程項目內部各個咨詢人員進行高效溝通和交流,促使內部管理效率能夠得到進步和提升。與此同時,基于BIM 模型,工作人員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項目工程數據信息,使建設單位和施工總承包的工作效率也能夠實現顯著提高,推動項目工程的順利完成。
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具有明顯的成本管理優勢,能夠有效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BIM 通過對項目工程的虛擬建造,能夠將施工圖紙中出現的問題早發現、早解決,也能有效避免在實際施工作業中造成過多的資源浪費現象。基于施工圖紙可建性,能夠在施工作業之前就對項目工程量展開經濟性分析,確保每一筆資金投入能夠符合經濟效益。現階段,我國BIM 技術的應用研究正處于不斷發展過程中,BIM+的應用能力有限,如果想充分發揮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效果,應當加強技術功能研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使工程管理人員能夠實現組織管理、造價控制水平的提高,促使BIM 技術和項目工程管理的融合程度更高,工程建設管理呈現多元化的功效。
對于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爭議性問題,能夠通過對造價計量模型和BIM 模型的綜合分析,高效解決爭議,增強管理效果。項目審核環節,通過應用BIM 模型,項目核對時間比起一般的核對時間有所減少。將項目施工方案和施工模型相結合,能夠將施工中的技術應用以可視化手段完成技術交底,降低實際施工過程中安全隱患發生的可能。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通過應用BIM 管理協同平臺能夠破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作人員能夠隨時對工程施工進度、施工安全問題展開考量,并能夠及時追責,滿足項目工程的品質要求。
近些年來,為了有效響應和推進“數字中國”,積極應用各種信息化手段,推進“智慧住建”的恒穩建設和發展。各個城市也開始嘗試應用信息化手段展開項目分析,實現全過程咨詢服務體系的創新,促使BIM+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開始成為今后發展趨勢。本文以某項目工程為例,該項目工程占地約為377 畝,投資金額大約為2.7 億,總建筑面積大約為7.2m2,主要包括基本的廠房、實驗大樓、配電室、員工公寓以及門衛室等。廠房為輕鋼結構,其他建筑工程保持混凝土框架結構。此項目處于招標階段選擇方案時,主要有兩個階段,分別是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和監理—造價—BIM 咨詢服務。基于工程總承包能夠有效應對傳統模式下出現設計環節和施工作業期間不協調的問題,促使項目建設更加順利,也能夠方便進行項目管理。選用“監理+造價+BIM 應用”的咨詢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應用優勢,能夠打破傳統模式下的信息不流通問題,促使工作人員能夠進行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溝通,為后續工程項目的展開奠定良好基礎。
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的施工階段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基于技術手段,能夠在施工作業前就對施工方案、施工圖紙進行檢查,如果出現問題也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修正、調整方案,促使項目工程的設計合理、建設規范。具體來講,在對機電專業碰撞檢查實踐中,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機電圖紙模型,借助三維監測技術的力量生成檢測情況的分析報告,并能夠就系統管線碰撞點等情況進行實時檢測,方便工作人員展開工作[1]。另一方面,借助BIM 技術,工作人員可以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完成工程量數據信息的精確提取,促使工程造價的同步管理,并能夠生成的各種數據信息,改進和優化施工設計方案,在降低成本造價的基礎上,實現限額設計的基本要求。
該項目工程主要運用全過程咨詢服務模式,并積極應用EPC承包方式。和傳統的組織模式存在明顯差別,在項目實施階段組織架構主要為建設單位、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設備廠家、其他單位以及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在此過程中全過程工程咨詢單位內部組織架構由工程項目總控負責人擔當項目統領作用。下屬組織結構分別是造價專業咨詢負責人、監理專業咨詢負責人、BIM 專業咨詢負責人,每一個負責人下屬又分別有不同的工作人員負責相應作業,促使項目工程能夠實現高效管理、合理運作[2]。
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的施工環節同樣具有顯著作用。首先,通過BIM 技術能夠搭建出相應的三維模型,并能夠將模型一鍵上傳到云端平臺,促使工作人員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項目管理。當處于建筑工程項目實際施工作業中,需要工作人員從現場實際施工情況和施工進度進行考量,并以此出發構建專門的三維場地布置模型,實現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各種設施場地的優化布局,避免由于項目施工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同時需要對材料區域進行合理劃分,避免出現材料多次搬運的問題[3]。與此同時,在全過程咨詢服務項目中,可以借助技術手段實現方案模擬,進行三維技術交底,將原本靜態的施工方案變成動態的動畫視頻,強化實際施工作業水平。
其次,在整個項目施工作業過程中,借助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對項目管理質量和施工成本的把控,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從質量控制的角度進行分析,借助BIM 技術能夠實現質量安全生產協同的作用。借助技術手段,工作人員能夠完成對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的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控,僅僅通過手機端,管理人員就可以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動態監管,并能夠將施工現場的各種數據信息上傳到系統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為后續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從成本控制的角度進行分析,項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Revit、BIM5D 工程量、項目工程預算文件展開全方位的對比分析和綜合考量[3]。當處于項目工程施工階段,可以借助技術平臺,對項目工程的施工材料進行管理,并通過限額領料制度的推行,促使項目工程施工材料處于可控范圍內,企業也不會進行多余的成本投入。
再次,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能夠對進度款進行合理管理。在項目管理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各種物資量的全方位統籌分析,并能夠從具體的建筑工程樓層和流水段的實際建材需求情況進行科學計算,克服既往工作模式的困境,極大提高項目工程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基于4D 模型還能夠將項目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進行實時反映,促使工作人員能夠直接借助模型了解項目工程實際施工進度。也能夠將進度款、甲控材料用量等信息進行整合,推動審核工作的高效進行。
綜上所述,對BIM+技術在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情況展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BIM+”理念貫穿于項目管理過程中,促使全過程咨詢項目管理能夠朝向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積極應用技術手段推動全過程咨詢的創新化發展,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