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
(甘肅路橋第四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 730000)
近年來,公路橋梁工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發生管理問題,這直接影響了工程的良好建設與發展。因此,工程領域中應嚴格強調各項管理任務的落實,從而在更好地保證符合管理要點的同時,篩選出最佳的措施來執行任務。
本次施工組織設計的范圍為:銀川至昆明國家高速公路(G85)彭陽至平涼至大橋村段K5+640~K26+400、K74+476.132~K77+289.759 段內的路基、橋涵、防護及其他附屬工程。橋址區主要位于河谷階地及部分沖溝內,被第四系沖積層覆蓋,為“V”型溝谷,溝谷寬度50~80m,區段內海拔1300~1400m,地形呈陡坡狀,起伏變化相對較大。地層巖性主要有沖洪積粉質粘土、卵石等。
工程組織管理的工作中,主要強調管理人員的配置、執行的施工組織任務、現場區域中的管理。具體措施為:
(1)在管理人員配置的工作中,應該明確并且優化相關的人員分工形式,按照每位人員的專業特長、崗位工作優勢等實現對口性的管理,將專業優勢充分彰顯并發揮出來,同時選擇信譽度較為良好、掌握了豐富經驗的施工隊伍,動態化地執行任務管理,在獎罰分明的情況下著力強調質量與進度的控制。
(2)在施工組織的具體工作中,應運用較為優秀的組織管理機制,完善籌劃模式、規劃機制,在均衡性生產的同時維護工程周期。而且在組織管理期間要求開始施工之前,仔細認真核對技術方案、設計圖紙,借助BIM 建模技術明確有無工藝技術缺陷、設計圖紙問題。
(3)系統化執行機械設備組織管理,在工程現場方面明確需要運用的設備型號、規格性能等,提出要求和標準,便于充分落實各項管理活動。
(4)切實執行質量管控的任務,提出工程的質量標準、動態性與嚴密性的監管要求,從而保證公路橋梁工程結構的質量與穩定性。
在這項管理工作中應嚴格落實國家標準、企業制度要求等,根據年度計劃明確部門的設備、材料管理任務與標準,在三位一體管理的情況下,以保證工程質量、項目質量符合規定:
(1)在材料采購的環節中就應該落實規定要求,對采購計劃嚴格審核與分析,明確具體的采購數量、質量等指標,執行其中的會計核算工作,定期盤點材料和設備,保證賬目信息與實際的信息相互一致。
(2)在材料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遵循集中性供應的要點,將供應管理、使用管理、節約管理等相互結合,要求管理部門加強對各個環節的質量驗收、數量核對等,形成健全的質量和性能管理機制。
工程管理部門和管理組織應嚴格遵守基本性的質量管控工作要點,使質量與標準相符。其中,需要著重的內容有:
(1)明確設定工程的具體質量目標。要求部門和單位按照目標的內容來針對性現場質量的控制,并健全其中的質量管理體系和保證體系,提出一系列的工作措施。
(2)在管理的環節中明確所有部門的要求、標準內容等。尤其是隧道工程、路面工程、路基工程必須確保建設質量與標準相符,以此維護工程結構的建設穩定性和強度。與此同時,在質量管控的環節中應結合項目的特點和標準來執行工作,以更好地符合項目的要求和標準。
要確保相關工程范圍之內優化性地執行管理工作,必須保證制度內容的完善性與健全性,在完善內容的同時提高公路橋梁工程的管理有效性:
(1)完善質量方面的制度,在制度中要求管理部門做好工序、檢查、隱蔽結構管理方面的控制,尤其是材料、半成品等,一定要與標準相符合。
(2)在制度中提出質量交底的基本要求,開始施工建設之前,應在現場區域為所有人員交底,使人員掌握質量指標、要求,有效性的在工程區域中根據制度內容施工建設[1]。
為增強公路橋梁各個工程結構的質量,應加強技術的管理力度,從而確保本工程項目質量符合標準。對此應做到:
(1)提升整體項目在技術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明確工程師技術責任的同時使各項工序、項目向程序化的方向進展,沒有做好技術交底的部門不可以實施施工活動。
(2)在技術管控的過程中加強試驗檢測的控制力度,在工程領域中關注工地、自檢的試驗處理,無論是混凝土材料還是其他類型的材料都應該在實驗室中試驗檢測,明確配置最佳的配合比、指標,只有保證配合比質量與要求相符,不會發生安全問題或者質量隱患,才能允許進入到現場區域完成工程施工活動。
(3)在技術交底、土質審核的環節中按照工程的技術要求、項目內容等,組織技術人才和工作人員結合ISO 的標準執行工作,采用PDCA 的管理方式(如圖1所示),通過此類管理模式維護公路橋梁工程的技術效果、質量水平。

圖1 PDCA 管理模式
對于公路橋梁工程來說,最為重要的工程結構就是隧道部分、路面部分、路基部分,不同的結構施工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同,只有嚴格根據結構特點深入執行管理任務,才能不斷地增強項目管控內容和系統。在此過程中,需做到的內容主要包括:
(1)在隧道結構方面應加強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在隧道結構建設期間提出對通行性能、使用功能、抗洪性能與防災性能的具體標準,按照外部區域的環境設計要求等展開處理工作。同時,要確保隧道結構的內部外部質量、強度合格,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對于穩定性的基本要求。
(2)加強路面結構方面的管控。尤其是瀝青、混凝土的不同路面,無論何種路面都必須保證混合料的質量,精確性、準確性地完成材料配置工作,預防出現誤差問題,保證誤差在1%之內,從而在高質量、高標準化施工的同時規避其他的質量或者安全性的不足。
(3)在基礎結構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施工之前分析公路橋梁基礎部分的土質特點,如果屬于軟弱結構,要運用高強度的材料換填處理或者使用設備夯實,也可以利用灌注樁的形式增強穩定性,在基礎強度與標準相符的情況下才能執行下一步的施工任務。
(4)在公路橋梁的路基、路面鋪設工作、碾壓環節和封層的環節,也應系統化地執行有關的管理任務,在貫徹質量標準、落實各個部分質量要求的同時促使質量的標準化提升、性能的穩定性增強。重要工程結構的質量管理工作中,強調技術人員在現場區域檢測各個重要結構的質量、性能、強度,綜合研究調查有無質量缺陷問題,通過對重要結構的質量控制、管理等方式維護整體公路橋梁結構的質量,避免因為某些重要結構質量不符合標準導致工程項目的性能降低,壽命縮短。
除了上述的管理措施以外,在工程項目管控期間還應該注意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安全性管理方式、周期進度管理方式等達到工作目的,現場區域中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組織部門,和第三方監理單位、施工部門、技術部門等互相合作,共同在現場區域中針對于公路橋梁不同結構的質量和性能的維護,形成相對應的管理體系,不再局限于傳統性的工作模式,而是在多元化、綜合性措施的支持下應對可能會出現的不足之處,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借助管理手段提升公路橋梁結構的建設水平和穩定性。不僅如此,還要通過先進技術、信息化措施增強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規范性水平,以發揮出先進技術措施的作用價值。概言之,即以良好的管理方式改善工程的管理現狀,達到預期的管控目標[3]。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在公路橋梁工程領域的管理工作中,受到相關工程特點、項目特點的要求,應遵守著技術管理要點、質量管理要點、設備材料管理要點等,而且在管理工作中應積極運用先進的管理措施和對策,在完善制度的同時借助不同的管理方式、措施等維護公路橋梁工程的質量、安全性和技術應用效果,按照國家的標準、項目的制度內容等在現場區域不斷地增強相關的工程建設有效性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