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米熱·阿不都拉
(新疆財經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高校師生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因此,高校圖書館要適應這一需求,必須轉變服務模式。被動的傳統檢索查找方式不再滿足用戶的需求,由于知識管理理念的革新,專業化的知識服務模式逐漸受到青睞。因此,基于學科的知識服務模式已經被許多高校圖書館采用,為師生提供更好的主動檢索服務,基于學科的知識服務模式的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
在學術服務的一般概念中最重要的就是摒棄傳統文獻工作模式,按照學科、專業的分類來安排,從而使知識服務專業化、科學化。高校圖書館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師生的高要求,進而建立了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體系。學術知識服務的主要內容是學科館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依據,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教師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在學院和大學,并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專業和有針對性的知識服務。與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不同的是,這種模式更加主動,更加具有開拓性與創新性。當應用這種模式時,用戶會得到更多的專業建議,為之后的研究與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資源。雖然目前學科化知識服務有關建設還在穩步階段,但這種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體系主要由學科館員、知識信息資源庫、學科知識服務平臺等組成。
整個體系中起到最大作用的部分是學科館員,學科館員的工作內容關聯到各個部分,將每個部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所以學科館員一方面要具有專業的學科知識基礎另一方面要非常清楚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內容。學科館員工作職責大致如下:1)學科主題判斷:建立信息通信頻道用于高校圖書館與讀者之間聯絡,定期聯系相應的學院和部門收集讀者的要求、意見和建議。2)主題資源的構建:參加圖書館知識信息收集結構戰略的制定,參加學科化知識信息資源的判斷,在每學年的期末時間對圖書館館藏信息的利用進行處理與研究。3)學科知識信息的宣傳:對圖書館中各個學科的知識資源達到熟悉的程度,以此作為向用戶發布信息時的資料。4)圖書館用戶培訓:對圖書館的用戶要規定時間、地點,以合適的教學時長對其進行培訓。5)信息系統導航:要隨時掌握院系部門的發展,收集、識別和整理相應部門的資源(包括館藏資源和網絡學術資源)。然后以信息系統導航的形式推薦給部門。6)學科的更新檢測:根據各個學科的開發,提供師生固有的信息服務,提供相關學科信息資料的幫助[2]。
知識信息資源庫不僅涵蓋高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還包含了網絡數字資源、信息檢索所需要的知識信息資源。將所有的信息進行信息管理,按照學科具體分類整理知識信息,信息資源要具有專業性,主要包括文獻、事實、數據等海量信息。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類等方面的技術已趨于成熟,特別是當學科化知識服務體系發揮作用之后,科學化的處理知識信息得到進一步 發展。
學科知識服務平臺是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體系的具體外在體現,是學科館員與圖書館用戶的溝通橋梁。學科館員利用知識服務平臺將知識服務提供給圖書館用戶。學科知識服務平臺與知識服務模式體系的組織聯系如圖1所示。
如上圖所示,學科知識服務平臺與數字圖書館、學科館員、虛擬學科分館互相作用。特色資源數據與學科知識信息形成作用樞紐將學科知識傳遞給學科知識服務平臺,使圖書館用戶能夠獲得學科,專業知識服務。學科知識服務平臺主要通過學科知識門戶,網絡資源公開,學科導航,知識挖掘,RSS定制推送,學科認定知識服務等工具建立。其中網絡資源揭示主要就是根據搜索詞條通過搜索引擎進行全網搜索,找出適合專業學科使用,有價值的知識網站。知識挖掘主要是將隱藏在文獻資料中的深層次知識通過智能技術進一步定期定量處理。RSS定制與推送服務基本方式為通過RSS閱讀器將最新的資源信息及時推送給圖書館用戶。定期知識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專業知識特色,根據師生研究的課題以及學科重點提供更加專業的知識服務時學科館員的職責。由于高校承擔著各種科學實驗項目,所需要的專業學科化知識服務更多,通過定期的知識服務,可以改善對圖書館要求的相關服務支持[3]。

圖1 學科知識服務平臺
這種服務模式可以利用各種模式實現,從而使得該服務體系具有多樣化等特點。1)基于電子郵件:學科館員將個人郵箱添加到部門郵箱中,利用電子郵件及時與圖書館用戶取得聯系,了解用戶需要的學科信息。電子郵件不受時間、地點等限制,用戶不會透露真實信息,但是也有著不能實時溝通,交流不便等問題。2)基于網絡交互:網絡交互模式為學科館員提供了虛擬交流平臺,利用網絡學科館員在報道其他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可以發布自己的原創信息資源。利用目前的互聯網技術,網絡中的各種信息資源可以實現永久保存機制,對之后知識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資料[4]。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的發展現狀:雖然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是最近幾年發展興起的服務體系,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多數高校圖書館已經利用該模式為師生提供專業化、網絡化的知識服務。2002年,廈門大學圖書館確立了主題知識服務模式,建立了相應的業績。截止目前,部分高校圖書館為了進行主題知識導航等知識服務實踐,使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模式的發展意義:館藏文獻為師生獲得專業知識奠定了基礎,在保障師生自我知識提升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進而保障了高校學科的健康發展。學科的健康發展與不斷提升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的成敗直接影響到師生專業知識的獲取。高校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影響是互相的,圖書館為師生的專業技能提供學習的機會,同時高校師生也為圖書館提供了發展建議,從而保證了圖書館自身建設的發展需求[5]。
在高校圖書館發展過程中,這種服務模式帶來了新的轉機,隨著網絡科技的進一步提升,該模式在高校圖書館的運營中起到的作用愈發顯著,以下分四個部分進行討論。
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體系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使得高校圖書館的知識服務管理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系統化。信息交流平臺作為知識服務的外在體現,逐漸向著科學化靠近。在信息交流平臺上,對于不同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案,根據本校的學科側重點,確定學科化知識服務的重點。信息交流平臺需要強大的信息資源庫支撐,多數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庫包括館藏實體資源與館藏虛擬資源,這樣可以更大程度的滿足廣大師生對知識專業化的需求。圖書館建立科學化的信息交流平臺后,學生更容易查找專業期刊論文,進而開展深層次的學術研究。科學信息交流平臺使師生能夠在交流和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專業思想,提高其專業水平[6]。
高校承擔著國家或地區部分科學研究任務,科研任務順利進展的基礎是師生具有專業的學科知識。高校圖書館為師生提供專業化的知識服務的基礎是擁有龐大的知識資源收藏。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將大部分信息資源按照學科特點進行分類,師生通過自身專業找到符合專業發展研究的文獻書籍,而不再是盲目的檢索,從而提升師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能力,進而支撐教學科研。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之一就是學科建設,圖書館的學科化知識服務體系間接鞏固了學科建設,從而有效地支撐著教學科研任務。
在運用基于學科的知識服務模式后,大學圖書館的管理者應該對該模型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并且具備一定的學科背景知識與圖書館管理能力,管理人員對該模式的認知對學科化知識服務水平的高低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管理人員樹立了嚴謹的學科知識服務態度,溝通交流能力與學科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了使得該模式能夠順利發展下去,管理人員具備了長遠的眼光,即使學科信息不斷的更新交替,也可以根據自身對學科的認知以及館藏文獻的了解增加知識服務項目,進而促進學科建設。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得到了師生的認可,也可以認為是該知識模式得到了認可。
由實體館藏資源與虛擬數字資源是目前圖書館館藏的基礎,在實施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體系后,增添了學科知識機構以及學科知識資源庫等。在豐富本校圖書館館藏的同時,了解其他高校相應學科的發展與科研成果,進而與本校館藏資源進行整合,使師生更大程度了解相關學科的建設發展,從而提升本校的學科建設。高校圖書館根據本校重點學科提供更多的館藏資源配置,完善知識資源庫,進而推動教學科研發展。
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是近年來剛剛發展的服務體系,將不同學科進行區分,仍以師生為服務中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動力。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構成的各個部分的不斷更新發展以及管理人員的職業素質不斷提升中,該模式在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上會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