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會場環境比較艱苦,但意義重大,這不僅體現了綠色低碳的發展進程,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學習黨史,學習和發揚黨的艱苦奮斗精神。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之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今天我們舉辦此次論壇,對于推動“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我們已經處在兩個100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奮斗目標,正在乘勢而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同時,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力量的對比正在發生重大變動,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明顯增加。一是在大國博弈下,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新的調整。世界進入了動蕩變革期,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有增無減。二是經濟全球化遭遇變故,美國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受到了威脅。三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正在推動世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發生新的變化,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正在重塑。面對如此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我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們正在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強起來靠創新靠人才。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問題和人才工作的深度規劃,明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用更好的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當前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構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都是人才。時代給我們提出了任務,要求我們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不僅要大力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人才,還要培養適應數字時代的人才,為國家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的引擎和動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和保障。國際人才交流港的功能和使命在于要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發揮智庫人才稟賦優勢,推動建立東中西部人才開放平臺對接機制等服務平臺;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做好相關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工作、項目孵化、市場拓展工作,培養西部地區專業化人才;高水平推進絲路國際人才交流,為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貢獻力量。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聚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發展、外向型經濟重點發展方向,提供、提高管理人才服務,服務“一帶一路”。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將發揮平臺作用,強化智庫產業、高校科研、經濟,對接并探索實施更多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接軌的對策措施,匯聚高端智庫資源和創新資源,強化知識產權成果保護轉化,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構建產業創新聯合體。
絲路人才港作為開放的平臺,以新型智庫共同體為載體,廣泛開展合作,聚焦人才、信息、金融、創業等關鍵因素,促進人才、科技、產業、金融有機結合,加快絲綢之路國際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最后,李國強在總結發言中說道,這是一次圓滿成功的會議,成果豐富。在新型智庫共同體平臺上,共同助力中國新發展格局、踐行新發展理念。協議不僅是各自單個的協議,更是大家共同的協議,這就需要將智政產學研相結合,推動人才港不斷取得新成就、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