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錢效應消失,明星基金經理也帶不動“貨”了。今年年初火了一大批基金,無論是老基還是新發售的基金基本都是萬人空巷,實施限購的也不少。
近期的基金像是變了個樣子,各個板塊都在跌,一個比一個跌得狠。曾經“一基難求”的部分爆款基金,如今陷入規模大幅縮水的窘境。
隨著基金募集失敗增多,基金募集規模也在快速下降,Wind數據顯示,4月新成立基金110只,發行份額僅為1406.86億份,較3月環比下降50.11%。此外,4月新成立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為12.79億份,也為今年以來新低。
除了跟市場調整、基金凈值下跌有關,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情緒不好。
這些大幅縮水的爆款基金有一個共同特點:在2020年規模猛增。之前整個資本市場都火熱得不行,說是爭相涌入也不為過。經歷過好幾輪回撤之后,市場情緒冷了下來,大批投資者選擇贖回,也有部分人止盈。說到底,市場情緒的變化給基金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那么,大家都在議論的“五窮”魔咒到底靠譜嗎?
2021年開年,伴隨著A股市場的火熱,基金發行市場也一片紅火。1月6日,一季度新成立基金429只,合計發行超1萬億元,發行基金數量和規模均為歷史次高。
1月6日,滬深兩地同現爆款基金,多只基金一日售罄,募資規模超百億元,引發開年的基金投資熱潮,由興證全球基金陳宇掌舵的全合興兩年封閉運作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首發募集,該基金此前設定了80億元募集上限,發售一日即售罄。據渠道消息,一日便吸引了超200億元的認購。數據顯示,一季度“日光基”有62只,甚至帶動基金屢次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
但自春節以后,全球股市都出現了一波明顯的調整,“抱團股”受傷尤甚,基金的賺錢效應逐步消失,甚至出現明顯的浮虧,基金發行也隨之降至冰點。
新發基金接連募集失敗,是目前基金發行降至“冰點”的信號之一。事實上,進入4月以來,股市的持續震蕩,令基金發行再度降溫,新發基金的數量和發行份額銳減。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536只;總發行份額達12095.01億份,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具體類型來看,前4個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38只,發行份額達1565.72億份;混合型基金324只,發行份額達8753.05億份;債券型基金69只,發行份額達1616.54億份;此外,還有5只QDII基金,發行份額達159.70億份。
具體來看,前3個月分別有122只、120只和184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分別為4901.40億份、2966.80億份和2819.95億份;而4月新成立基金110只,發行份額僅為1406.86億份,較3月環比下降50.11%。此外,4月新成立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為12.79億份,也為今年以來新低。
4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2只,發行份額達76.31億份;混合型基金66只,發行份額達786.74億份;債券型基金22只,發行份額達543.80億份。與此同時,投資者風險偏好也在持續下降,前4個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新成立基金發行份額的總體比例逐漸下降,債券型基金發行份額所占比例則從1月的6.59%上升到4月的38.65%。
認購戶數是基民認購新基金熱情的“溫度計”,觀察4月以來發行新基金的認購戶數,可以發現這一指標明顯“降溫”。今年1到3月新成立的基金中,有63只基金認購戶數超過了10萬戶,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廣發興誠、匯添富數字未來認購戶數更是超過100萬戶,分別達到219.39萬戶、136.42萬戶、104.41萬戶。在4月以來新成立的基金中,僅有工銀瑞信戰略遠見認購戶數超過10萬戶,易方達悅安一年持有、興全合遠兩年持有、嘉實價值臻選等5只基金認購戶數超過5萬戶。29只基金認購戶數不到1000戶,其中,7只基金認購戶數不足10戶。
曾經讓基民高攀不起,如今基民卻對它愛答不理。2020年新發基金中的“爆款王”成立不到一年規模已遭“腰斬”。
當年年內新發規模最大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規模達321億元的南方成長先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縮減了176億元,整體縮水54.84%。
不僅這一只,一些在發行時被“全民瘋搶”的基金同樣面臨如此窘境。較發行時期基金規模縮水超100億元的還有匯添富穩健收益A、華安聚優精選兩只基金。此外,工銀高質量成長A、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A、鵬華匠心精選A等基金也較發行時的規模縮減了80億元。
部分爆款基金規模縮水比例超過60%甚至80%。例如,Wind數據顯示,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的易方達均衡成長,作為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發行規模達269.67億元,然而今年一季度末規模降至103.57億元,整體規模減少166.09億元,縮減比例達61.59%。成立于2020年1月14日的富國龍頭優勢,規模從發行時的54.61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73億元,基金規模減少了46.88億元,縮減比例超八成。成立于2020年2月的永贏科技驅動A,規模也從發行時的79.20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1.31億元,規模減少67.89億元,縮減比例達85.72%。
統計發現,多只近兩年成立的基金,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遭遇大量贖回。其中,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的規模縮減比例達80%,有些甚至超90%。
Wind數據顯示,成立于2020年4月的財通資管行業精選,發行規模為22.10億元,但截至2021年3月31日,最新基金規模僅余1.87億元,整體減少了20億元,規模縮減比例達91.53%。
業內人士表示,規模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關于今年一季度市場的大幅波動。隨著一季度權益市場回落,市場情緒也逐步趨冷,部分在市場火熱期進場追逐爆款的投資者尋求退出市場,集中贖回,也有部分投資者是在高位獲利了結。
雖然在A股市場回調的大背景下,投資者的信心也因此遭到打擊,導致新發基金銷售一度遇冷。而在經歷了前一段時間的“冰點”期后,新基金銷售終于在近日透露出一絲暖意,5月的前兩個工作日基金發行市場突然擁擠起來。
數據顯示,“五一”假日后的兩個工作日就有22只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開始扎堆發行。同時,5月10日之后到月底還有55只基金排隊等待發行。談及5月基金發行擁擠的原因,有專家分析:“就公募基金而言,5月份新基金發行數量相比于春節后,數量明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基金在3月份4月份遭遇了募集難題,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有的新基金發行失敗,有的將發行推遲到5月份。”
從本次新發基金的“掌舵者”來看,2020年股基冠軍匯豐晉信基金經理陸彬和消費領域績優基金經理季新星等均選擇在本月發行權益產品,此外,還有景順長城毛從容等也均有產品發行。
此外,可以觀察到,陸彬的兩只混合基金募集期都非常短,僅有不足半月時間,顯示其對資金較有信心。
此前銀河證券還進行過統計稱,5月以來,公募基金最大可動用買入A股股票的資金大約為8875億元,其中包括已經披露季報的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資金7136億元、未披露季報的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資金1511億元,以及2021年4月新成立股票方向基金剩余資金228億元,暗示未來A股增量金融界資金依然可期。
據某中型公募高管透露,目前他旗下也有一只權益類基金正在發行中,雖然在當前時段發行比較困難,但也迎來了較好的建倉期。“根據歷史經驗而言,當基金發行火爆時通常比較難建倉,基金產品的業績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從長期的業績回報來看,當前發售的基金產品可能更值得期待。”
盡管當前市場情況仍未明朗,但部分業內人士對新基金后續發行情況仍持樂觀態度。上述業內人士提到,雖然年初新進的很多投資者可能有虧損,信心也遭到了打擊,但基金發行向來是“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因此只要市場好轉,新基金銷售情況也會隨之見好。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從長期來看,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還是沒有改變,大量居民還是會“借基入市”,所以基金后續發展趨勢也相對樂觀。待行情回暖后,基金銷售大概率會重新火爆。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前期的市場波動后,投資者相對此前而言可能不會再那么沖動。桂浩明認為,在經歷市場波動后,投資者對基金的認識可能較此前而言更深刻了,在后續行情好轉的時候可能也不會再“復制”之前的操作,在投資決策上可能表現得更加成熟,或會更加遵循科學規律的方法邏輯去進行投資操作。
股諺有云,五窮六絕七翻身。但5月基金迎來了密集發行,是否意味著A股市場迎來了布局良機?
不少市場人士分析認為,“Sell in May”魔咒的根本原因是,業績披露季過后,市場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后疫情時代的通脹壓力之下,各國央行的政策愈發謹慎,5月恰巧是政策信號的敏感時點。從A股來看,雖然基本面并未改變,但節前漲幅過高導致部分行業和股票估值偏高,存在調整壓力。外在導火線是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五一期間耶倫的表態“為確保經濟不會過熱,可能必須提高利率”更是加劇了這一情況。因此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認為還不明朗,不宜過度樂觀,中長期視角來看,市場仍呈現結構型行情。
“短期市場仍處在混沌階段,市場難以快速形成一致預期,后續重點關注信用收縮程度和海外市場風險。風險充分釋放后或迎來反彈,核心驅動因素或來自全球經濟共振復蘇。”國金證券認為,短期印度疫情大規模爆發給全球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中長期來看,市場仍呈現結構型行情,向上空間有限,向下調整幅度同樣有限,指數將呈現區間波動趨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展望后市,本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有助于穩定市場,偏利好的因素伴隨4月市場偏強震蕩已經有所反映,不宜過度樂觀。微觀資金面近兩個月環比持續走弱,股市資金處于存量格局,4月外資邊際貢獻較大,A股大幅調整,外資買入意愿提升,伴隨A股反彈,預期外資進一步大幅增配意愿環比降低。全球宏觀流動性邊際有望逐步回歸,價格數據將進一步加速政策的常態化。
經過兩年上漲,部分行業板塊已經處于估值高位,性價比高的低估值板塊或是5月A股市場青睞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