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從一名寂寂無名的主播到突破100萬粉絲,B站UP主墨茶Official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確切地說,只用了四天的時間。2021年1月21日晚,墨茶Official去世的消息沖上了微博熱搜榜。
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破舊的小房子,滿地的空瓶子以及墨茶Offical在空間里的留言,很快一個被貧窮限制、被疾病困擾的故事先是在B站,然后在整個互聯網上迅速流傳,直到周日下午媒體對其身世背景進一步披露。
周日下午,界面新聞發布了題為《“餓死的B站UP主”人生另一面:家境尚可,因違法多次被拘留》的新聞,這幾乎推翻了那個感動整個社交媒體的故事。家境尚可、叛逆、從其父手里拿錢租房子、不遵醫囑等等,很難講整個社交媒體的反應是否會跟隨著事實出現一次翻轉,亦或是墨茶的故事會被更大的流量擠到無人關注的角落。
既定的事實是,墨茶不幸的根源不再是貧窮與疾病,而是來自原生家庭和自我選擇。事到如今,再就事論事的討論墨茶本身或許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不管事實翻轉前后,以墨茶為個體探討貧困或是疾病難免有些勉強,可無論是在在“虛假”的故事還是真實的真相里,墨茶都足以稱得上是不幸的。只不過和不幸本身相比,從一個不幸到另一個不幸的過程也許才有值得討論的地方。
也許是疫情奠定了今年的基調。如果用幾個詞描述過去的2020年,“人文主義”無疑是合適的。當宏觀的不幸被打碎、被分散在個體身上,比如快遞員、外賣員,我們開始帶著“關懷”的目光看待身邊的世界。
一定程度上看,去世前只有少量的粉絲、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的B站UP主因為死亡而被整個互聯網關注也是基于同樣的原因。
當感性驅逐了理性,毫不夸張地說,人文主義式的關懷很可能催生一個個鬧劇。在我們討論一些“弱勢群體”時,固然他們是被剝削的一方,但所有的討論似乎都沒有涉及到他們背負的契約,以致于矯枉過正之下,任何一點正常存在于工作里的困難都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欺凌,任何一點生活里很常見的波折也能被戲劇化成感人的戲碼。
我們該將其歸咎于屈從于流量的“自媒體”或“媒體”么?也許是的,但更重要的是一次次翻轉早已在提醒我們,只是我們視若罔聞罷了。不過互聯網從來就不是一個崇尚理性的地方,從來都是一個用理性收割感性的世界。
一個新的形容方式是,我們習慣感性地將某個個體群體化,比如“外賣員們”、“快遞員們”、“墨茶們”,他們的故事不僅滿足了情感上的需求,也在互聯網信息高速流通的環境里,讓我們開始急于下一個滿足自己、滿足社交的結論。當然,習慣于奉承我們的互聯網又急于一次又一次展示“你對了”的答案,如此往復。
現在,原版本故事的塑造者已經刪除了互聯網上的文章,帶著收獲到手的流量隱藏在人群中。也許關于墨茶的討論仍會繼續,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在原生家庭和自我選擇之間。
2021年1月21日之前,墨茶Official直播時的最高人氣不過一千。四天后,墨茶Official的粉絲數已經突破了130萬。2021年1月25日下午3點半,墨茶Official的粉絲數是135.4萬。
是否認清生活的真相好像并不妨礙人們熱愛自己的生活。但有時候,知道自己為什么感動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你對他的同情和事實一起翻轉了,那么不妨問問自己,到底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