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鄉村振興;文化振興
摘 要:文章介紹了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實踐,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2-0042-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關心關懷鄉村生產生活、關注關愛農業農村農民的重大發展戰略。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包括物質生活、基礎設施、社會福利的改進提升,還包括精神與文化的富足發展。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陣地,依托其教育開展、信息傳播、文化娛樂等文化服務職能,能夠在多方面、多層次發揮多樣化的作用,延伸服務觸角,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助力,這既是公共圖書館自身屬性下的責任義務,也是新時代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重大制度安排。
1 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實踐
1.1 助力農村閱讀設施建設
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改善鄉村公共文體設施,將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公共圖書館通過“總分館制”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中樞作用,將公共閱讀設施與服務體系覆蓋延伸至鄉村,以為鄉村提供文化產品以及供給服務為主要手段,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公共閱讀“最后一公里”的暢通[1]。
當前,公共圖書館助力農村閱讀設施建設的主要途徑與方式是支持農家書屋建設。農家書屋作為全面普及的、財政支持建造、由農民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務的基層文化設施,以其便捷性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的閱讀學習等文化需求。面對農家書屋圖書來源有限、資源更新滯后、后續資金缺乏、專業管理人員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公共圖書館通過紙質資源支持、提供管理員專業化培訓等方式,為豐富農家書屋資源、推動農家書屋的正常開放與運轉提供了有效幫助。為助力農家書屋發揮最大效益,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逐步將農家書屋納入服務管理體制中,按照縣、鄉、村總分館體制,對農家書屋實行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便捷化管理。以東營市為例,從2016年起,東營市逐步將農家書屋納入公共圖書館服務管理體系,將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引入農家書屋,實現了農家書屋與公共圖書館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共用,居民持有一卡通在任何一家農家書屋服務點或公共圖書館,都可以通過自動化管理系統隨時借還紙質資源,共同利用數字資源,最大程度地滿足自身的閱讀需求。
部分公共圖書館更是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文化陣地,如:瑞安市在各鄉鎮設置了無人值守的24小時開放式百姓書屋,將城市書房延伸至農村社區,使閱讀服務對于村民來說變得觸手可及;青島西海岸新區圖書館關注弱勢群體,設置流動服務點,為村民流動送書,致力于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建設書香新區。
1.2 推廣鄉村閱讀
策劃與推廣各種閱讀服務,也是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相比于城市地區而言,鄉村居民可接觸到的閱讀機會以及文化服務較少,開展鄉村閱讀推廣既能補充鄉村文化服務短板,為廣大村民帶去更充實、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豐富鄉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助力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還能夠有效激發村民的閱讀熱情,提升其閱讀意識,鼓勵其主動閱讀,有效發揮農家書屋的閱讀服務職能。當前,公共圖書館在推廣鄉村閱讀時主要面向兒童及弱勢群體。一般情況下,市區級以及縣級圖書館是閱讀活動開展的發起單位或牽頭單位,而當地圖書館或農家書屋則是閱讀活動開展的具體組織者與實施者,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類宣講會、經典朗讀等[2]。公共圖書館推廣的鄉村閱讀活動豐富多彩,既有面向少兒的閱讀啟蒙活動,著眼于學生發展、創建良好校園文化的書香校園閱讀,也有面向弱勢群體如留守兒童、老年人、殘障人士的公益閱讀活動以及面向廣大農民群眾的各類主題閱讀。
1.3 提供鄉村文化培訓
鄉村振興的直接創造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公共圖書館鄉村文化培訓活動為農民提供了學習實用技能的寶貴機會,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提升其參與鄉村建設和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為實現美好幸福生活以及鄉村振興提供幫助。公共圖書館主要通過與基層圖書館的合作,或是聯合農業部門、文化部門等開展鄉村文化培訓活動,邀請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等開展專題講座或文化課堂,為農民提供農業信息技術、電商運營、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指導與交流。例如,云南省昭通永善縣圖書館立足當地旅游資源與絲茶文化,邀請鄉村研究者為農民開展民俗改造、文化創意、茶藝書法等公益講座,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學習技能,接受了文化熏陶,拓寬了經濟來源,生活更加幸福。
1.4 開展文化惠民工程
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重要實踐。公共圖書館通過深入鄉鎮、結對幫扶等形式送文化進鄉村,通過發揮自身優勢、依靠圖書館自身力量為當地提供文化服務,助力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類文化惠民工程雖然規模較小,但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農民的現實需求,帶動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例如,青島市圖書館走進旅游資源豐富的平度市舊店鎮九里夼村,為該村帶去了文化旅游類的實體書刊以及數字資源閱讀卡,充實了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精神家園”;榮成市圖書館深入當地鄉鎮,開展推進實施“村民自主選書”等文化惠民工程,鄉村讀者可自由選擇書目,圖書館提供購買服務,滿足了鄉村讀者的閱讀需求。
1.5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助推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是公共圖書館因地制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推手;另一方面,將地方特色文化與市場相結合,如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業、美麗鄉村等對發展當地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大有裨益。公共圖書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既可以通過協助文旅部門編制文化宣傳資料,也可以利用自身信息資源建設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并利用平臺進行廣泛宣傳[3]。
2 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嚴峻的文化形勢
由于不良風氣的影響,文化空虛、文化淡漠在鄉村發展中愈加凸顯,一部分農村居民過于追求經濟的發展,忽略了文化的汲取,而因農村的基礎文化設施相對落后,文化活動較單一,導致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一些不良風氣甚至開始死灰復燃,傳統、淳樸的文化氛圍受到沖擊。如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加強文明新風尚的宣傳、提升廣大農民的精神風貌,以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是公共圖書館助推鄉村振興必須深入思慮的問題。
2.2 服務對象需求多元化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正在逐步打破與模糊傳統意義上的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邊界,當前農村人口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生產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農村人口對城市完善的基礎設施及文化服務設施有強烈的需求,他們對文化服務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農業書籍、報刊閱讀,他們更希望公共圖書館能夠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希望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權益,享受同樣的文化成果,對公共文化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2.3 公共圖書館自身建設不足
在經濟、文化、重視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之間也存在巨大差距,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于中西部地區資源更為豐富[4]。一些地區重視農家書屋建設,并將其納入服務管理體系,一些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對農家書屋管理不到位,導致農家書屋名存實亡、資源閑置,其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3 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
3.1 做好鄉風文明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公共圖書館應該深入鄉村,立足于鄉村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國人民在世代的農耕生活中孕育了特有的鄉土文化,包括民俗風情、村規民約、傳統技藝等,這是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的智慧結晶。公共圖書館要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及宣傳手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融入鄉風文明之中,通過宣傳標語、書籍讀本、村民手冊等形式,加大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宣傳,通過教育培訓、送文化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村群眾的業余生活,使廣大農村居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增強斗志,提升幸福感與獲得感。
3.2 加速數字圖書館建設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公共圖書館在滿足農村讀者的閱讀需求時應注意到當前人們閱讀方式的巨大變化,將資源建設與數字圖書館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數字圖書館建設實現不同地區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進一步豐富館藏資源,強化公共圖書館自身建設;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媒介,多平臺、多渠道、多終端為群眾提供文化資源與更多選擇空間,讓農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與城市居民享受到一樣的文化資源,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3.3 有效整合社會資源
鄉村振興是一項巨大的、長期的、系統的建設工程,鄉村振興的實現有賴于多方面的支持與保障,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同樣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公共圖書館面對當前地區發展不均衡、資源配置不均衡、服務管理不到位的局面,在尋求政府財政支持的背景下,更應主動出擊,有力整合社會資源,與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區建立起通力合作的關系。公共圖書館不僅需要建立健全圖書館資源共享聯盟與鄉村閱讀聯盟,促進優勢互補、信息互通,同時還應深化跨界機構合作,形成廣泛多元的全民閱讀推廣合力,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張柏林.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模式與優化路徑[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0(6):18-21.
[2] 鄭衛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公共圖書館作為及價值實現[J].圖書與情報,2020(4):127-130.
[3] 湯玲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服務及實現機制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0(5):33-39.
[4] 朱國萍.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精準服務及實現路徑研究[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20(2):55-59.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