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
關鍵詞:課程規劃;知識服務;智慧校園
摘 要:高校教育系統是培養專業化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高校學生是社會知識群體的主要構成單元,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科技研發、產業創新的重要人才基礎。在信息化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具備高信息素養的人才可以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兼具實踐操作能力與信息素養的專業人才,也成為高校現代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基于此,文章從提升高校學生群體信息素養的重要意義出發,對優化高校信息素養培育機制的有效對策進行了系統探析,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2-0068-04
當前,無線網絡的大范圍鋪設、信息技術應用成果的突破式進展,加快了知識產業的信息數據資源開發速度。同時,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資源整合模式成為知識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等高新科技領域的主要信息處理機制。而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離不開高素質技術人才、應用人才的支持,高校教育系統應將新時期的教育重點轉移到學生專業能力、信息素養、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上,提升學生收集、識別、評價、利用信息資源的整體水平[1]。
1 當前加強信息素養實踐教學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對素質教育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有推動作用
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將學生的個體發展作為教育中心,強調學生潛力的開發,注重學生道德品質與思維認知體系的培養,將推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作為根本教育目標。高校素質教育的現代發展目標將對學生信息和素養觀念的培養納入實踐教學體系中,而學生綜合信息素養的有效提升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實現的重要標志。同時,高校學生群體在信息素養方面的優異表現與高校內部的信息化進程也有直接的聯系,高校新時期教學目標與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信息素養教學目標的落實,對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有重要影響。
1.2 促進了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發展
隨著無線網絡覆蓋范圍的逐步擴大,信息平臺成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依托互聯網技術對知識資源進行整合與開發,逐漸成為高校實現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高校信息環境的整體建設水平對學生信息素養的整體水平有直接的影響,高校通過加強基礎環境建設投入、搭建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增加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及創新信息教學形式等方式,為學生信息實踐操作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客觀基礎。從知識資源開發的角度,高校信息化建設也是深入開發教育資源,為師生群體提供完整、專業知識服務的重要改革舉措。
1.3 在落實德育教育目標方面有積極作用
現階段,人們通過網絡平臺接收信息的數量呈幾何級增長,對信息數據的來源、構成、性質等進行系統的分析,并經過數據整合與信息提取,匯總為有價值的知識成果,成為當前高校開展信息課程的重要教育目標。信息平臺的交互性、開放性與共享性特征,使原有的高校教育工作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學生在獲取信息數據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消極觀念以及偏激的思想等,對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不利的影響[2]。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貫徹落實德育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技術發展情況,提升對有害信息的辨別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素質。此外,學生在對信息進行提取、整理、利用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面臨一些道德、法律問題,如抄襲論文、泄露信息、侵犯隱私等行為。部分學生是由于主觀因素觸犯了原則問題,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對網絡信息規范不了解而無意識引發了道德問題。為此,高校應通過相關的信息課程與德育教育,讓學生深刻、全面地認識網絡道德、法律原則,提升學生辨別數據信息價值、性質的能力,在提升其信息素養的基礎上,推動思政、德育工作的現代改革進程。
1.4 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思維習慣
高校學生作為社會知識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經濟發展與信息資源深入開發的主要生力軍。一方面,大數據、智能化、云計算等現代技術的跨領域、多元化應用形式,推進了相關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為社會的進步與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數據信息流量的爆炸式增長、科技研發成果與技術應用形式的復雜化發展形勢,需要進一步革新原有的信息理論體系。在高校學生的專業化培養過程中,高校應將信息素養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鼓勵學生通過專業教育、自主學習、技術培訓等方式,提升處理信息、整合資源、分析數據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思維習慣[3]。
1.5 有助于高校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
創新意識是信息技術深入研發、科技成果廣泛應用的重要推動力。如果一味地固守傳統、不知變通,不僅會阻礙人們思想意識的發展,對社會進步也會有消極的影響。高校作為培育專業實踐人才的重要教育系統,校內學習時期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與發展的關鍵階段。高校應通過信息素養能力的針對性教育,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術應用原理、操作技巧與信息利用理念的基礎上,正確認識信息資源的價值,將知識理論、認識能力轉變為實踐能力,提升信息知識的儲備量,從而奠定信息素養基礎,提升技術應用綜合能力。
2 高校在推進信息素養實踐教育改革進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2.1 信息素養綜合培訓課程規劃不合理
當前,高校教育形式受社會發展環境、教育產業、學生發展需求以及管理機制等影響,對學生群體信息素養的整體教育規劃不夠重視;將學生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單獨的教育環節,沒有納入教育系統;將信息教育的重點放在計算機課程上,忽視了信息素養的綜合教育特點,從而導致課程實踐目標不明確、課程安排不合理,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信息開發、利用相關課程的參與熱情,使信息教育課程形式重于實質[4]。
2.2 教學課程內容片面、單一
以信息素養為核心的教育學科主要包括文獻檢索、計算機基礎等課程,課程內容相對單一,部分院校甚至沒有開設文獻檢索課程,學生的實踐活動參與熱情不高。信息教育相關學科的內容更側重學生對計算機技巧的掌握情況,包括電腦的操作技巧、Word/Excel的使用以及輸入法練習等,以基礎性信息內容為主,課程內容相對陳舊。信息技術更新迭代的速率較快,技術成果的應用形式也有所差異,但高校信息課程相關內容的更新與調整卻存在滯后現象,一方面,由于文獻檢索與計算機基礎涉及的理論內容較多,實踐操作的比例相對較低,使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訓練;另一方面,電子閱覽室、計算機實驗室以及網絡鋪設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不足,使信息教學課程更側重工具程序的使用,信息檢索等教學內容達不到課程設置的既定教育目標。
2.3 圖書館知識服務機制不健全
高校圖書館是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與研究等提供信息資源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信息觀念、實踐能力與素養的關鍵所在。現階段,高校在建設圖書館的過程中,更注重館藏資源的擴充,但整體服務水平卻達不到要求,信息化水平不高,沒有發揮圖書館信息集散地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圖書館在服務機制建設方面的投入不足,部分新生對圖書館的借閱制度、服務設施、管理規范與館藏儲備等了解不全面,影響了信息篩選、利用的實效性。同時,高校對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夠重視,在設備、技術與創新理念的引進方面后勁不足,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水平不高。作為培養、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宣傳、教育陣地,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實際利用水平與其知識管理形式、服務機制、技術應用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當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在信息教育、資源開發等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缺乏資金和人力支持。同時,各高校圖書館沒有實現聯動,信息共享、交互程度不高,難以落實信息資源的開發目標,在高校學生信息觀念、能力、素養的培育方面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4 學生群體的信息意識相對淡薄
高校信息教育課程相關調查顯示,由于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實踐操作比例不高,學生普遍存在信息意識淡薄、實踐操作能力不強等問題。學生通常將信息平臺作為知識檢索的工具,對信息的匯總、分析能力不強,更依賴專業平臺的信息服務功能,實際信息素養不高,信息知識結構不完整。同時,學生個體信息綜合實踐能力存在差異,大部分學生只掌握了本專業、學科教育的相關信息源,具備一定的信息提取、分析能力,但在數據加工、應用、開發方面卻差強人意。此外,一些學生在查找信息資源時,對信息平臺的利用率不高,因關鍵詞不明確、圖書檢索分類不清晰、英語閱讀能力不強、不了解前沿資料信息等,致使信息檢索的效率下降。學生對有效信息的篩選能力不強,增加了無效檢索、借閱的比重,造成專業信息資源浪費情況,對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與提升造成阻礙。
3 以信息素養為教育核心創新高校教學模式的實踐措施
3.1 打造智慧校園,完善信息教育平臺服務功能
大數據、智能化等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現階段高校將信息化作為改革重點,重視對教育資源的深入開發,打造智慧校園的教育環境。智慧校園作為新型的教育模式,運用智能化、數字化及信息化技術,依托計算機、網絡平臺,對教育資源進行收集、歸類、整理,并通過平臺實現共享目標,將校園作為一個整體,在系統內部對信息進行實時傳遞、匯總歸納等處理,面向的服務群體包括教師與學生[5]。智慧校園建設將傳統高校教學、學習、知識管理等環節設計的資源統一起來,極大地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是高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對學生群體信息素養的培育有積極的作用。
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首先,高校應立足于學校現有的信息建設基礎,包括硬件設施、系統程序、教學資源、管理機制及網絡平臺的應用條件等,融入智慧校園的建設投入、教育改革目標及教育群體的實際需求等;其次,高校應設計智慧校園的框架,將信息化改革的舉措融入高校長期發展規劃中,重視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支持與成本管理,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對信息數據的處理、整合、利用等實踐能力;再次,高校應對配套的管理措施進行調整,針對信息平臺的管理與服務特點,加強對用戶網絡行為的規范管理,營造和諧、健康的信息校園環境,全面提升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力。
3.2 在分層教育的指導下開展信息素養實踐教學
高校學生群體在年齡、教育階段、專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差異,使高校在開展信息素養實踐教育活動時需要在分層教育的指導下進行。高校信息素養實踐教育體系的培養目標不同,按學生的受教育層次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階段、通用階段及專業階段。基礎階段信息素養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基礎操作技巧、圖書館資源利用、軟件應用及教育工具的使用等,針對的教育對象是大一群體,側重學生基礎信息能力、認識、操作等方面的培養。通用階段信息素養是對信息資源的來源、傳播途徑、性質等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信息利用方式,在進行關鍵數據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的重要性與關聯性進行客觀評價,提升資源整合的效率[6]。這一階段的信息能力教育更適合大二、大三階段的學生群體。對專業層次的數據資源進行整理與開發更注重對學生專業信息素養的培養,屬于高校最高階段的教育內容,包括對學科教育的就業、進修等信息的系統分析,對學科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知識結構進行綜合分析、評價,這一階段的信息素養培育目標群體通常是大四階段的學生。
3.3 充分發揮現代圖書館的資源整合、知識服務功能
高校圖書館作為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知識管理部門,是信息化改革的重點目標。傳統圖書館在提供知識服務的過程中,是以館藏資源為核心的,注重知識基礎的建設。現代圖書管理是從知識資源深入開發的角度出發,通過網絡平臺實現知識的共享,將用戶群體的服務需求作為發展重點。同時,作為高校知識傳播、信息資源利用的重要陣地,圖書館依托信息系統可以有效縮短信息檢索時間,利用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高校學生群體信息素養培育提供支持,也是高校學生進行信息處理實踐操作的重要平臺。新時期,高校圖書館信息化體系的建設與應用是信息素養實踐教育的關鍵所在。
高校在傳統圖書館資源開發、管理與服務形式的轉變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基礎硬件設施的投入方面,圖書館需要引進現代圖書服務設施,如自助服務設備、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等,及時更新知識服務系統,在提升圖書館資源配置效率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信息服務,為學生信息整合、處理、評價等素養的提升提供客觀基礎;其次,打造服務體系更健全的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合理利用移動終端的實時服務功能[7]。網絡平臺的信息資源在知識信息產業開發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一方面,圖書館館藏中電子化、數字化資源的比重越來越高,圖書館逐步建立了學術數據庫、電子題庫、網絡課件等信息庫,學生獲取專業資源的方式更便捷;另一方面,移動終端在高校校園的普及使學生接收知識資源的渠道被拓展,圖書館App、微博、微信、QQ以及門戶網站的建設投入逐步提升,智能化、人性化的圖書服務形式轉變已經成為必然。學生通過對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提取、整合與利用,更深刻地體驗了圖書館信息共享的服務功能,有利于增強自身信息素養。
3.4 以學生差異化的發展需求為基礎,完善溝通機制
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目標群體,其個體的差異化發展需求與群體表現特征是決定高校現代教育方向的重要參考。現代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教育機制中專業與專業、領域與領域間的壁壘,實現了知識傳播與利用的跨領域、多元化創新。與此相對應,傳統的高校教育規劃與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需求。教師應結合現階段學生的實際發展要求,以信息素養為重點培養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建立起互動性更強、交流方式更具體、問題反饋更及時的溝通機制。例如,在開展信息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客觀、平等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信息素養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在學生參與相關信息技術實踐操作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將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相互驗證,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
4 結語
網絡時代,高校應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從知識管理的角度出發,構建系統、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將提升學生群體的信息素養作為教育指導原則,通過轉變信息素養現代教育理念、創新課程教育形式、拓展師生溝通渠道、建設智慧化圖書服務機制等舉措,提升高校學生在信息收集、處理、整合方面的實踐能力,為我國信息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飛,郭輝,黨潔.基于MOOC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翻轉課堂”構建研究[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7(3):69-73.
[2] 田麗麗,劉竟.我國高校未來信息素養教育的五個導向:以信息檢索課程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1):71-76.
[3] 谷紫藤.“泛在化”知識環境下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12):118.
[4] 李峰,郭兆紅.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的視角[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3):44-48.
[5] 劉慶慶,何燕君,楊新涯,等.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以重慶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8(16):47-54.
[6] 陳英.MOOC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探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9):120-121.
[7] 徐春,張靜.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之新生入館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9(2):91-97.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