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雯婧
(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大眾2015年提出全新純電[1]平臺MEB,基于ID概念車的首款量產EV車ID.3計劃2020年交付30萬臺, 2025年交付1百萬臺,2023年中國市場提供10款車型。MEB采用模塊化底盤平臺開發,整體平整電池包置于車底,驅動形式為后驅或四驅。底盤總體架構針對純電底盤開發需求進行專屬設計,前常規麥弗遜懸架,擺臂反置,后五連桿懸架;轉向器前置;前副車架框型六點安裝,剛性連接,后副車架四點柔性連接;支撐式懸置。
電動汽車底盤有著更多差異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同時需要提高通用性來降低成本。利用模塊通用性,互換性和相對獨立性的特性,模塊化的開發理念與電動汽車底盤開發新需求相匹配。
MEB作為全球同步開發項目,要求1年內完成PV調試、全國首個16K臺架性能驗證,產品開發與驗證周期短、要求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質保量保成本地完成項目開發,項目管理策略[2]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在保證精益投資的前提下,實現這些新要求和新技術,是本次項目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了應對挑戰,在項目管理上,通過項目策劃風險管控來優化項目投資[3],通過試制過程數字化管控來保證散件首輪尺寸合格率90%的要求,同時項目目視化管控(PM系統)也開始搭建,全方面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焊接工藝質量。
在汽車領域中,后副車架是底盤的重要支撐件,在滿足剛度、強度、可靠性的前提下,還需滿足整車輕量化、NVH性能需求。MEB后橋是五連桿結構,在焊接[4]上難度十分大。
MEB平臺五連桿后橋如圖1所示,焊接總成工藝方案具體工藝道序根據客戶產量要求、項目預算、生產場地控制、工序操作工人員等因素,最終從以下兩種中選取了第一種,如圖2所示。

圖1 后橋總成圖(a)與爆炸圖(b)

圖2 后橋焊接工藝布局方案圖
優選第一種焊接方案工藝路線如下: OP05 凸焊;
OP10:框架總拼;
OP20:OP10完成件和后梁蓋板,加強板以及小支架焊接;
OP30:OP20完成件和套筒以及支架焊接;
OP40:OP30完成件和防撞梁和支架以及穩定桿支架焊接;
OP50:OP40完成件和后梁套筒,后沖孔支架以及封板焊接;
OP60:OP50完成件和前梁套筒和支架焊接
OP70:螺柱焊接;
OP80:打鋼印;
OP90—OP100:后沖孔;
OP110:自動檢測100%;
OP120:焊縫檢查檢驗整理。
最初工藝策劃選擇了1.0mm的焊絲,其復雜的結構總成尺寸超差嚴重(最大超差3.2mm),如圖3所示。

圖3 1.0mm焊絲第一輪后橋總成藍光報告
3.2.1 焊接變形項目管理研究
根據項目管理控制與專家分析研究,可能導致總成尺寸不好的因素有:散件尺寸、匹配間隙、焊接變形等。首先通過對所有的散件進行尺寸外觀評審、對焊接匹配間隙,每個工序的白光掃描報告進行分析。同時通過更換焊絲,調整焊接散件進行藍光掃描尺寸對比,發現1.2mm焊絲對于后副車架這種多連桿的大焊接件來說,影響型面尺寸比1.0mm的焊絲小,如圖4所示。

圖4 1.2mm&1.0mm焊絲焊接總成藍光報告
3.2.2 焊接變形控制技術實施與改進
通過以下9個方式同步調整焊接變形:
(1)焊絲切換1.0mm→1.2mm;
(2)調整參數,降低熱輸入;
(3)夾具增加限位;
(4)增加反變形裝置;
(5)平衡左右梁變形量(OP40增加縱梁輔助定位銷);
(6)優化沖壓件匹配間隙;
(7)為節省項目周期,通過手工樣件臨時驗證;
(8)前梁預置反變形;
(9)前梁BC基準移孔。
將1.0mm焊絲切換成1.2mm焊絲,調整焊接參數,降低熱輸入量。焊絲規格切換后,在保證熔深等焊接質量的前提下,針對影響型面尺寸的焊縫進行焊接參數調整,降低焊接熱輸入量,目的是減少焊接熱變形對框架型面尺寸的影響,調整后整體熱輸入量降低30%,如圖5所示。

圖5 1.2mm&1.0mm焊絲焊接參數優化前后熱輸入量對比
(1)夾具增加限位機構—OP20框架點固及部分焊縫焊接,如圖6所示。

圖6 OP20增加限位機構
(2)夾具增加限位機構—OP30框架續焊,如圖7所示。

圖7 OP30夾具增加限位機構
(3)夾具增加反變形機構—OP40框架續焊后梁蓋板,左右加強板,01支架后片,后沖孔支架焊接,如圖8所示。

圖8 OP40夾具增加反變形機構
(4)夾具增加限位機構—OP50/60框架續焊后套管及各小支架,如圖9所示。

圖9 OP50/60夾具增加限位機構
(5)夾具增加限位機構—OP40框架續焊后梁蓋板,左右加強板,01支架后片,后沖孔支架焊接,如圖10所示。

圖10 OP40夾具增加限位機構
(6)優化沖壓件匹配間隙,例如優化左右縱梁與后梁蓋板匹配間隙,如圖11所示。

圖11 優化左右縱梁與后梁蓋板匹配間隙
(7)前梁沖壓件預置反變形,如圖12所示。

圖12 前梁沖壓件預置反變形
(8)前梁B/C基準孔前移2mm—原孔堆焊,重新加工,如圖13所示。

圖13 前梁B/C基準孔前移2mm
最終整改后尺寸數據如圖14:

圖14 MEB后橋總成尺寸前后對比
經過2個月的調整與改進,作為全球同步開發項目,通過項目管理控制與焊接技術的改進與優化,最終自制件的左右縱梁型面尺寸對稱性與CKD水平相當,總體Y向變形量 接近CKD件,總成樣件尺寸滿足客戶交樣要求。
鋼構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焊接變形是難以避免的,采取合理可靠的項目管理策略是可以有效控制焊接變形的,從而既能滿足結構件生產質量的要求,又能滿足客戶與企業的技術和經濟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