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耀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浙江 杭州 311112)
近年來,隨著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在逐漸增多。在現有的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汽車在行駛中跑偏而產生的交通事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所謂汽車行駛跑偏,一般是指汽車以一定的速度在平直的道路上進行直線行駛時,在對方向盤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放開方向盤行駛),看汽車是否走直線(除去路面不平等因素)。如果不走直線,就是跑偏。即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發生向左或者向右偏離原行駛方向的現象。跑偏試驗方法如圖1所示。
在日常行車過程中,跑偏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對于一些行駛里程長使用年代久的車輛,由于有些駕駛員平常不注重車輛維修,因此跑偏現象常常會發生。汽車行駛跑偏本身雖不是很大的故障,但長期駕駛有問題的車輛且得不到及時檢修,會造成汽車技術狀況逐漸變壞,輪胎磨損加快,會引發爆胎和車輛失控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國家標準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6. 7條規定:機動車在平坦、硬實、干燥和清潔的道路上行駛不應跑偏,其方向盤(或方向把)不應有擺振、路感不靈或其他異常現象[1]。可見對于汽車跑偏國家標準已有強制規定,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及時排除故障,這樣方能保證汽車的安全行駛。
所謂四輪定位,是指以汽車的四輪參數為依據,通過調整以確保汽車良好的行駛性能并具備一定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減少汽車的磨損和油耗,延長輪胎及底盤相關零件的使用壽命。四輪定位參數主要有前輪外傾、前輪前束、主銷后傾、主傾內傾、后輪外傾和后輪前束等幾種[2],這些定位參數若不符合原汽車的規定范圍,或定位參數相互之間不匹配,就會引起汽車跑偏故障的發生。

圖1 汽車跑偏試驗示意圖
2.1.1 前束
前束是指沿前進方向上,兩輪后端距離與前端距離的差值。前束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消除車輪外傾帶來的不良后果[3],在車輪有了外傾后滾動時有向外分開的趨勢,但實際上由于受車橋約束,不能向外滾開,車輪將相對于路面進行側向滑動,這樣會增加機件的磨損,有了前束能夠起到相互協調作用,減輕輪轂軸承和輪胎的磨損。在進行四輪定位測量時(如圖2所示),一根軸上的總前束是由軸上左右兩個車輪的前束角之和來計算的,是以角形輪圈為基準的。單獨前束對后輪來說是指汽車中心線與車輪中心線間的夾角,對于前輪來說是指幾何軸線(推力線)與車輪中心線間的夾角。如果汽車的后輪出現不等的單獨前束值,就必須使前輪的正前打直位置偏轉,使得前輪總前束的角半徑與后輪總前束(即幾何軸線)的角半徑平行。這樣汽車行駛軌跡歪斜,而且方向盤容易轉向,車輛容易跑偏。
前束值可以通過調節橫拉桿的長度來進行調整,若調整前束不正確,輪胎將不再直線行駛。若正前束過大,外側輪胎磨損,直線行駛差;負前束過大,內側輪胎磨損,駕駛性能差。具體調整值要參考不同的車輛進行。

圖2 前束測量示意圖

圖3 外傾角測量示意圖
2.2.2 外傾角
外傾角是車輪中心平面與垂直面夾角,當車輪頂部向外側偏移時為正,偏向內側時為負,外傾角僅以角度為單位來表示(如圖3所示)。外傾角的作用主要是抵消汽車受載時,車軸及懸架系統等在受載后的變形而引起車輪內傾,增加汽車直線行駛的安全性。當有外傾角時可使車輪轉向時減小偏移量和轉向力,但在滾動時會使兩側車輪有向外滾開的趨勢。因此外傾角必須設置正確,若不正確,可能引起汽車側傾或跑偏[3]。
外傾角的調整方法根據車型各不相同,有在車架和控制臂之間加減墊片法、有大梁槽孔調整法、有偏心球頭調整法等,調整的具體方法和具體數值要參考各車型的維修手冊。
2.2.3 主銷內傾角
主銷內傾角是指主銷向內傾斜與鉛垂線間的夾角(如圖4所示)。其作用是能使前輪受到外力而偏離直線行駛時能自動回正[3],并能減少轉向操縱力及回跳和跑偏現象。主銷內傾角的大小應符合原廠設計的要求,過大過小都對行車安全有影響。若內傾角過大,會使轉向與停止的力大,加快輪胎磨損;若內傾角過小,會使汽車行駛穩定性變差,不易保持直線行駛,而且會使轉向沉重;若左右車輪內傾角不等,易會使汽車傾斜。
主銷內傾角在懸架系統的結構和位置確定后就已固定,一般不需要進行調整。

圖4 主銷內傾角測量示意圖

圖5 主銷后傾角測量示意圖
2.2.4 主銷后傾角
主銷后傾角是指轉向軸線與地面的垂線之間的夾角[3](如圖5所示),其分為正后傾角、負后傾角和零后傾角。主銷后傾角為正時能使車輪自動回正,保證汽車直線行駛的穩定性,但過度后傾會使轉向沉重,操縱與制動力增加;主銷后傾角為負時會造成過度前傾,轉向復位變差,易損壞輪胎,方向不穩且容易跑偏;當左右車輪的后傾角不相等時,車輛易傾斜,保持直線行駛性能變差而跑偏,駕駛員控制轉向盤變得困難而引起駕駛疲勞等。因此主銷后傾角必須調整正確,其調整數值和調整部位應參考該車輛的維修手冊。
2.2.5 推進線和推進角
汽車后軸總前束的角平分線,為汽車的推進線(如圖6所示)。推進線與車輛幾何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叫作推進角(如圖7所示),當推進線位于車輛幾何中心線的左邊時為正值。推進線是汽車在道路上直線行駛時的實際方向,如果推進線與車輛的幾何中心線不一致,后輪沿推進線給汽車一個力矩,駕駛員必須轉向以保持汽車直線行駛,導致在推進線方向上轉向盤不正,就會引起汽車跑偏。另外,后輪定位不準(如兩后輪的前束不同),也會形成推進角,從而引起跑偏。

圖6 推進線示意圖

圖7 推進角示意圖

2.2.1 輪胎的氣壓和錐度效應
汽車兩側輪胎的氣壓不一致,會造成行駛時跑偏[4]。因氣壓高的輪胎,相對直徑也較大,每旋轉一圈行駛的距離也越長,另外輪胎氣壓高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滾動阻力小,所以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會向著輪胎氣壓低的一側跑偏。
汽車輪胎由于在制造時的不對稱缺陷和使用時的偏磨等因素,形成了輪胎的錐度。輪胎的錐度效應是指輪胎在滾動的過程中,由于錐度而受到錐形側向力的作用,錐形側向力力圖使輪胎要偏離原來的直線行駛方向,若此力超過一定值時,汽車就會跑偏,從而會影響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并會加速輪胎的磨損。
2.2.2 制動系統影響
汽車制動系統直接關系著安全行車,如果左右車輪制動器工作狀況不同,則可能因左右車輪制動力不均衡而引起制動跑偏,如制動管路因破裂而導致漏氣或漏油、制動系統部件損壞而導致制動失效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日常行車中最危險的情況,也最容易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2.2.3 轉向系統的影響
汽車轉向系的技術狀況好壞,將影響到汽車的操縱性。如轉向系統某些部件連接松動、軸承因磨損與孔配合間隙過大、轉向傳動部件彎曲變形等,將會引起汽車不能保持直線行駛,嚴重的會使汽車跑偏,或汽車轉向失靈而失去控制。
2.2.4 懸掛系統的影響
汽車懸掛系統故障造成跑偏的現象也是存在的,正常情況下汽車的車身高度差不能超過規定值,但有時候由于懸掛系統有故障,如懸掛系統中減震器有漏油,導致漏油側懸掛在車身重力的作用下,比正常的一側要低,這樣使汽車重心向車身低的一側偏移而導致汽車向漏油側跑偏。
總之,造成汽車跑偏的原因很多,有汽車四輪定位不準的因素;有汽車底盤各系統及部件本身技術狀況欠佳的因素; 有道路狀況問題;有平時維修保養不及時等等,在此不一一贅述。
(1)汽車有跑偏現象時,一般要檢查汽車的四輪定位,將車輪前束、外傾角、后傾角左右偏差等調整至標準范圍之內。
(2)檢查汽車輪胎氣壓,發現前后左右氣壓存在偏差時,進行校正補足。
(3)檢查輪胎胎側位置的實心紅色標記是否在車輛外側,如果輪胎胎側實心紅色標記在內側,則需將輪胎及輪輞分離,并將輪胎對調安裝。同時,將左右輪胎的氣壓調整一致。
(4)檢查輪胎的磨損情況,如果存在輪胎肩部偏磨現象,則對前后輪胎進行換位。
(5)檢查汽車底盤各系統及相關部件的完好狀況,對發現有故障的轉向系統、懸掛系統及制動系統等部件要及時維修和更換。
(6)檢查車架的變形情況,若兩側軸距相差過大,超出范圍時應進行校正。
汽車跑偏在行車中是比較常見的故障現象,其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四輪定位參數不準、汽車底盤各系統技術狀況不佳等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對行車安全性危害較大,不僅會加劇汽車輪胎的磨損,更嚴重的會使汽車在行駛途中失控,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因此,如何準確判斷汽車跑偏的問題,熟悉和掌握汽車行駛跑偏的各種成因,對于汽車維修專業人員和使用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過對汽車跑偏故障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汽車跑偏故障的處理措施,對于提升車輛維修人員和使用者的認識,減少汽車行駛的安全隱患,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