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潔菲
(廣東省廣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目前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根據住建部發布的2014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 年底,全國共有建筑設計企業13915 家,建筑設計是工程勘察中的主要行業”[1]。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建筑設計行業從業人員以每年10%左右的速率增長。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必須要理清目前設計院招聘現狀,并深挖造成招聘困難的原因,再針對具體情況提出解決對策。
建筑設計院的招聘工作可謂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每年設計院的人員招聘需求都有較大增長,根據J 設計院近年來的招聘情況,總結出以下特點:
抽取J 設計院近5 年的面試及招聘錄用人員數據發現,近5 年的人員招聘需求都在增長,具體情況見圖1-1。可見,該設計院的招聘數量平均每年以18%左右的幅度上升,招聘需求持續增強。推測由于行業持續蓬勃發展,導致人員需求量逐年上升,給人力招聘帶來新的挑戰。

圖1 -1 J 設計院近5 年的招聘錄用人員情況
經統計J 設計院近5 年新招聘員工的學歷情況(見表1-1),發現人員學歷水平持續提高,碩士研究生的上升速度尤為顯著。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及BIM 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對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表1 -1 J 設計院近5 年招聘錄用人員學歷分布情況
J 設計院每年招聘錄用人數總額都呈上升趨勢,近5 年招聘應屆畢業生及社會人員數量見圖1-2。其中,招聘錄用的社會人員比例越來越高,相反應屆生的招聘比例呈下降趨勢。推測是由于行業發展,急需能馬上上崗工作的人員,導致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在應聘中占優勢。

圖1 -2 J 設計院近5 年招聘錄用人員來源情況
J 設計院近5 年來平均每年招聘144 人,新招聘人員中,持各級職稱證的人數比例約占30%,具體變化情況見表1-2。因關乎資質維持,設計院在招聘中會著重關注持證人才。

表1 -2 J 設計院近5 年持證人員情況
梳理了J 設計院的人員招聘總體情況后,總結出J 設計院在人力招聘中面臨的難題:
從入職數據中可以發現,新招聘人員數量雖然一直增多,但占大比例的為本科學歷,具有助理級或以上職稱的人數占入職人員總數的三分一,有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比例只有不到8%,可見招聘的高端人才人數并不多,存在高端人才招聘困難。
根據J 設計院入職和離職人員數據,計算了近5 年該設計院的平均離職率約為18%。根據智聯招聘數據[2],建筑設計院年均離職率約為30%。雖然J 設計院的離職率較全行業的平均離職率低,但18%的離職率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每2 年就更換掉三分一的員工,這就需要人力資源持續、長期地招聘,對人力資源管理造成了巨大壓力。
J 設計院入職的新員工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他們需要適應新單位的工作流程和內容;二是應屆畢業生,他們需要從零開始重新培養。J 設計院反映新員工成長速度慢,進入崗位角色時間長,社會招聘員工需要3 個月適應新單位流程,而應屆畢業需要近半年時間才可以相對獨立開展工作,這種情況與要求高響應速度的建筑設計行業不匹配,成為制約J 設計院業務拓展的瓶頸。
J 設計院為國有設計院,有一定的薪酬限制,定崗定級后在限制區間里浮動幅度并不大,造成專業技術人員薪酬水平普遍低于房地產設計行業。根據前程無憂2019 年全行業薪酬平均數據顯示[3],2019 年房地產設計類別設計人員平均年薪約為25 萬,而J 設計院設計人員平均薪酬僅為20 萬左右,這樣的薪酬差距導致人才進一步流向房地產企業。
梳理了J 設計院人力資源招聘中面臨的問題后,嘗試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尋找產生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總結如下:
目前J 設計院招聘主要通過校園招聘會、網站招聘兩個方式開展,招聘渠道相對單一,而高端人才的招聘在這兩個途徑上很難打開市場,缺乏有效的資源流入,成為J 設計院招聘高端人才面臨困難的一大原因。
員工關系管理是通過企業采用柔性的、激勵性的手段,提高員工滿意度,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黏性,達到穩定員工的效果。在對J 設計院進行的員工關系維護調研的結果反映,最多員工反映的是希望獲得職業生涯方面的支持,其次是與上級溝通的渠道,而非簡單的禮物福利,但J 設計院提供的員工關系管理中,就只有工會福利一項,可見員工關系的維護情況是未能令人滿意的。
對員工缺乏持續有效的培訓,是J 設計院招聘困難的另一個原因。J 設計院的培訓只分為入職培訓與技術培訓兩大類,入職培訓后缺乏各種行政流程、工作規范等培訓,對新員工適應新單位,進入新角色造成了阻礙;缺少具針對性的持續深入培訓,大大影響了新員工的成長,反過來導致了J 設計院本身高端人才梯隊后繼乏力,只能通過外部招聘實現,給人力招聘帶來了困難。
薪酬激勵體系不完善是導致J 設計院人力招聘困難的根本原因。受國企固有薪酬體系的限制,J 設計院崗位定級、定薪的標準非常嚴格,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歷不高,但經驗豐富的求職者的薪酬水平。另外由于同一級別內薪酬浮動空間非常有限,缺乏激勵性,使定崗在同一級別,但能力、貢獻有差距的員工無法拉開薪酬差距,在招聘中造成薪酬水平談判空間非常有限,導致招聘困難。
除了保證現有傳統招聘持續順利開展外,還需積極拓寬招聘渠道。針對高端人才,可通過獵頭、熟人網絡等方式進行“挖角”,主動出擊,尋找與崗位要求匹配的人才。另外,針對基層技術人員,可更關注實習生的培養,通過實習轉正的模式來補充符合崗位要求的新生人力。只有獲取優秀人才的渠道足夠寬闊,才能保證有充足的新人可供選擇,從而解決設計院人力招聘的基礎性問題。
拓寬招聘渠道是為了讓新人“進得來”,而做好員工關系的全程維護是為了讓他們“留得下”。員工關系管理應貫穿全過程,在各種階段給予他們合適的協助和關懷,甚至還需要做好離職員工的關系維護,讓離職員工成為人力資源的“儲存窖”,為設計院的人力招聘帶來積極影響。
關注在職培訓,是減低人員流動性和補充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做好在職培訓首先可以幫助員工提升能力,縮短新員工進入崗位角色的時間;其次,規范全面的在職培訓,能讓員工體會到平臺的價值,增強員工對企業的黏性和向心力;最后,有效的員工培訓能讓員工迅速成長,實現人力資源的內部補充,從而減少招聘困難。
優化及完善現有的薪酬激勵體系,明確工作量和績效工資的具體關系,鼓勵多勞多得,向對業績有貢獻、對單位能付出的員工多作傾斜,避免不顧實際情況的“同工同酬”。其次是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定期對現在薪酬作出檢討,可升可降,鼓勵競爭,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保證優秀員工獲得與工作表現對等的薪酬收入,進一步穩固設計院的中流砥柱,降低招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