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好風憑借力,行業揚帆正當時
美白、補水、抗皺、緊致····人們對“美”的多元化定義,推動了美容小家電在需求與規模上的雙突破。以最典型的美容儀為例,智妍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中國美容儀需求量從131.9萬臺增長至655.2萬臺,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7.79%;整體市場規模也從2014年的20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66.22億元,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00億元,到2026年將突破200億元。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容儀,在“顏值經濟”的推動下,美容小家電市場整體都保持高度增長態勢。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美容小家電市場表現依舊堅挺。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前9個月,美容小家電市場規模依然實現了17%的增長。以需求驅動,美容小家電的品類也在迅速豐富,潔面儀、脫毛儀、美腿儀,等等,都成為了愛美人士的心頭好。據拼多多美妝數據顯示,2021年年貨節期間,居家美容相關品類如潔面儀、美容儀、脫毛儀、美腿儀等銷量同比增長4倍以上。蘇寧易購人群消費數據也顯示,因為天氣升溫,女性消費者開始醞釀脫毛計劃,2021年3月1日到4日脫毛儀銷量同比增長118.76%。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顏值經濟活躍用戶規模接近4億人,約占整體網民四成。以他們的“愛美”需求驅動,美容小家電市場的增長空間可想而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美容小家電市場爆發出的巨大增長潛力吸引了各路企業搶灘。除了專業的美容小家電企業,更有家電品牌、國際日化美妝企業的跨界加盟。單是美容儀產品,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境內的美容儀相關企業已經超過了8萬家。
從業企業激增,產品品類日益多樣,美容小家電市場步入了真正的爆發期。而且,與大多數小家電品類以“性價比”起家不同,美容小家電以“她需求”、“顏需求”推動,自帶“高貴”基因,成為了整個小家電市場品質化升級的先鋒軍。以美容小家電“推貴賣高”為契機,小家電市場固有的低價標簽正在被淡化,“小而精”成為了新的潮流標簽。
爭議中前行,市場有序發展挑戰大
伴隨著市場的升溫,美容小家電市場的爭議也不斷。美容小家電是共性的產品,而服務對象卻是特別的人,因此,需要更嚴謹的技術、精密的算法來達到既定的效果。但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由于行業強制監管標準的滯后(安全性標準不完善)、缺位(功能性標準接近空白),導致了行業亂象叢生,比如,產品質量不過關、虛假宣傳、山寨侵權等。這些問題會直接作用到消費端,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美容小家電的信任感和期待值,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完善行業標準,這是美容小家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前提。但是,這并不容易。首先,美容小家電在中國尚屬于新生事物,無論是相關部門、檢測機構還是消費者,對其認知都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基于技術的進步、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專業認知程度的加深,相關標準的制定才能不斷完善,更加科學。其次,美容小家電是學科交叉、跨界創新的產物,不僅涉及到傳統的電氣領域,還包括了美妝、算法等領域。以美容儀為例,其核心部件包括了芯片和算法,結構涉及用電安全、溫熱控制等,同時,還與皮膚學相關,而女性的皮膚類型本就有干性、油性、中性、敏感等區分,還會因為氣候條件、紫外線輻射等產生變化,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此,作為普適性的標準既要有共性,又要兼顧特性,難度自然不小。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被無數創業者奉為圭臬。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飛得更高,就必須“長出一對小翅膀”。美容小家電已經站在了“風口”,乘風而起的企業不計其數,但是,風停下來之前,能否“長出翅膀”?這就需要行業、企業、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作為行業機構,應盡快建立健全強制性安全標準,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作為企業,應本著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向消費者普及美容小家電的相關知識,幫助消費者理性選購;作為消費者,則應該理性看待美容產品,拒絕“智商稅”,懂得科學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