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華

【關鍵詞】鐵蛋白;妊娠期鐵缺乏:缺鐵性貧血;診斷價值
妊娠期孕婦營養缺乏性疾病中鐵缺乏與缺鐵性貧血都是很常見的,在WHO推薦資料中顯示世界范圍內妊娠婦女貧血發生率達到40%,而貧血中一半以上因為鐵缺乏所致。SF(血清鐵蛋白)是機體內鐵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在球蛋白內存儲多余的鐵,以3價鐵離子形式存在,避免細胞內過多游離鐵影響細胞。在機體需要鐵元素時SF向血清釋放鐵滿足機體需求。所以說,SF可以有效衡量機體鐵元素儲備量多少。還有研究表明,隨著妊娠期進程,妊娠期鐵缺乏與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因此有必要及時檢測SF來篩查是否缺鐵或貧血,并及時進行糾正。現就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相關規定的孕婦病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0年全年期間收治的10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檢測其鐵蛋白與血紅蛋白指標,年齡23~38歲,平均(28.8±2.2)歲;孕周12周以內者35例、孕周12~28周者32例、孕周28周以上者33例;初次妊娠59例;均為單胎妊娠。人選者經孕婦本人知情同意,簽署意見書。排除合并存在軀體性疾病者、妊娠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者、言語障礙者、多胎妊娠者、地中海貧血者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者。
1.2研究方法
①檢測:讓受檢者在采集血標本前12h開始禁食,采集4ml靜脈血,分離血清后待檢。以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由專業的檢測師按照標準操作流程來監測SF、Hb(血紅蛋白)。②問卷調查:指導孕婦入組時填寫調查表,主要包括妊娠期飲食、營養狀況、家庭狀況、孕產次、年齡、孕周等。孕婦填寫調查表前先進行集中培訓,講解清除填寫方法,有專業的婦女保健人員對孕婦現場調查,指導孕婦規范填寫調查表,主要內容又專家組討論、修改,最終定稿,包括家庭情況、孕產次、年齡等。
1.3觀察指標
鐵蛋白水平低于20g/L判斷為鐵蛋白缺乏。Hb正常范圍:女性110~160g/L,血液檢驗Hb低于110g/L或血細胞比容低于0.33者診斷為妊娠期貧血,Hb低于60g/L為重度貧血,Hb高于60g/L且低于110g/L者為輕度貧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①本組100例孕婦SF平均值為(32.5±2.6)ng/ml,其中32例孕婦SF水平低于20g/L,診斷為鐵蛋白缺乏。29例Hb低于110g/L,診斷為缺鐵性貧血,包括輕度貧血16例、中度貧血13例。②隨著孕周延長,SF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鐵蛋白缺乏發生率、缺鐵性貧血發生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且孕28周以上鐵蛋白缺乏發生率、缺鐵性貧血發生率要明顯高于孕12周以內,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貧血是血液系統疾病中的一種,比較常見多發,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血紅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數較正常值低的情況,與紅細胞消耗過量、紅細胞增生不足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妊娠期女性貧血發生率更高,母體及胎兒的多種影響因素會影響體內鐵代謝,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妊娠期女性中大多數都合并不同程度的鐵缺乏(ID)或缺鐵性貧血(IDA),有數據表明我國妊娠女性貧血發生率達到了70%,其中以缺鐵性貧血為主要貧血類型。體內鐵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SF(血鐵蛋白)是鐵的主要儲存形式,是Fe3+與去鐵蛋白的復合物,發過科學家早在1937年就開始檢測SF,以30g/L為臨界值時的貧血診斷靈敏性為90%、特異性為85%,在SF低于30g/L臨界值時意味著鐵耗盡。我國在2014年提出妊娠期m臨界值為SF低于20&g/L。育齡期女性因妊娠、哺乳、月經等各種生理、病理原因都會使得體內儲備的鐵元素減少或鐵代謝異常,繼而出現貧血。缺鐵性貧血者鐵元素缺乏引起珠蛋白、血紅蛋白等合成減少,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體內鐵元素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下紅細胞也失去充盈,紅細胞體積隨之改變。血液檢驗中會出現紅細胞體積不均、血紅蛋白及鐵蛋白減少情況。缺鐵性貧血者則主要補鐵。檢驗分析血液中鐵蛋白水平可以反應體內鐵代謝及儲備的平衡狀態,再與正常范圍進行對比,不難診斷是否缺乏鐵元素,也不難鑒別貧血類型。血常規檢測也有助于診斷貧血,且操作快速、準確、費用低,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目前,我國婦產科孕婦產檢中以將鐵蛋白篩查列入常規項目,這對保證母體及胎兒身體健康意義重大。事實上,體內鐵元素水平不足,不僅影響孕期胎兒生長發育而增加胎兒生長受限、缺氧、智力障礙的風險,也會增加產后出血風險。機體以血清鐵蛋白形式儲備鐵元素,在骨髓、脾、肝等處含量最高,血清中鐵蛋白也是最敏感的體內鐵儲備反映指標,是判斷早期鐵缺乏的靈敏指標。發生缺鐵性貧血之前,體內儲存的鐵就已接近耗竭,因此也有人說貧血只是嚴重性缺鐵的后期表現之一。在整個妊娠期中,相比于孕早期,孕晚期鐵蛋白水平明顯下降,孕婦鐵缺乏發生率、缺鐵性貧血發生率明顯升高。所以說,要及時監測血清鐵蛋白水平,及時補鐵糾正,以防鐵元素持續減少而發生貧血不利于妊娠結局。另外,雖然骨髓鐵染色是缺鐵性貧血的診斷金標準,但相比之下還是血清鐵蛋白檢測的實際應用可行性更高,具有無創性、價格便宜、操作簡單的優勢,臨床上推廣起來簡單易行。雖然妊娠期缺鐵性貧血較多,但也不可盲目性補鐵,要先進行鑒別,臨床上不難診斷貧血,針對貧血的治療思路也比較成熟,在治療開始之前要對貧血類型進行鑒別診斷,從而選擇對應的治療措施。臨床上將貧血分為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出血性貧血以及溶血性貧血,其中分布最多的也是最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這兩種。地中海貧血臨床特征以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為主,缺鐵性貧血是鐵元素吸收障礙、鐵原素需求量升高、鐵元素攝人不足等引起的。
綜上所述,鐵元素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妊娠期缺鐵或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都不利于妊娠結局,也影響幼兒生長發育。在孕期產檢中要定期檢測血清鐵蛋白,這是監測體內鐵元素儲備的重要依據,及時發現缺鐵情況而進行補鐵治療,并根據血清鐵蛋白水平來指導補鐵治療,也不可過度補鐵,否則可能造成血液高凝、色素沉著。除此之外,血清鐵蛋白濃度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指標之一,這是因為肝臟作為鐵主要存儲臟器,鐵含量抬高也會損失剛功能,從而會增加胰島素抵抗,使得血鐵蛋白濃度降低,特別是人們飲食中肉類比例增加下期中所含的血紅素鐵更容易被吸收,繼而肝臟鐵儲存增多而影響胰島素分泌合成,引發妊娠期糖尿病足。所以為了保護母嬰健康,應定期檢查血鐵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