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東立 孔德高
【關鍵詞】兒童;過敏性紫癜;診療;臨床癥狀
過敏性紫癜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全身小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癥,雖然不具有傳染性,但是有遺傳的可能性。其主要病因為機體對過敏物質生成變態反應,從而造成毛細血管更加通透,導致皮膚、腸道等部位出現出血情況。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過敏性紫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群體中,但是發生率最高的為2~6歲兒童,其中男性兒童發病率高于女性兒童。過敏性紫癜在臨床中可分為腎型、腹型、關節型等不同類型。為避免發病后對患兒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需要盡早對患兒進行診治,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本文就我院97例兒童過敏性紫癜的診療效果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7例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女性各66、31例,年齡3~7歲,平均(5.14±1.45)歲;疾病類型:單純性、腎型、腹型、關節型、混合型各42、8、20、9、18例。
納入標準:①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進行詳細地了解后,自愿簽署相關同意書;②經診斷,患兒確診為過敏性紫癜。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患兒;②在診療期間家屬配合度低的患兒。
1.2診療方法當患兒臨床癥狀不明顯,且皮膚未出現紫癜情況時,則可能會出現誤診情況,需和敗血癥、外科急腹癥等疾病進行區分。輔助檢查則能夠協助進行診斷,采用血常規檢查后,若白細胞正常或增加,嗜酸粒、中性細胞增高,血小板計數升高,部分患兒毛細血管脆性檢驗呈陽性,則提示過敏性紫癜。尿常規檢驗則可發現紅細胞情況,嚴重者則可見肉眼血尿,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1.3治療方法主要治療方式包括:①一般治療:指導患兒進行臥床休息,對患兒出現過敏性紫癜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好抗感染、補充維生素等,針對存在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者,則需要給予抗組胺藥物治療,針對消化道有出血情況的患者,則需要對患兒進行禁食治療,給予患兒西咪替丁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方式,1次/d。②糖皮質激素:針對關節疼痛、腹痛患兒,需要給予患兒琥珀酰氫化考治療,按照5~6mg/(kg·d)劑量,連續治療時間為1星期;或者選擇口服潑尼松0.4~0.8mg/(kg·d),在患兒疼痛情況有所緩解后,可逐漸地減少服藥劑量,治療時間為1個月。③免疫抑制劑:針對出現腎炎患兒,則可采用免疫抑制劑,例如環孢素A、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等,能夠有效地抑制腎炎產生。④抗凝治療:為降低血栓產生,需要給予患兒阿司匹林藥物,每日3~5 mg/kg,每日服藥1次;或者給予肝素治療,每日0.5~1mg/kg,第1天服藥3次,第2天2次,逐漸為1次/d,治療周期為7d。⑤針對血管炎患兒,則需要硝苯吡啶,劑量為0.5~1.0mg/(kg·d)、消炎痛2~3mg/(kg·d),能夠有效地緩解血管炎;或者給予患兒活血化瘀類藥物治療。
2結果
經過對97例患兒臨床表現的觀察,對其病因進行分析并給予有效干預措施治療后,其中85例患兒痊愈,11例患兒關節腫痛、皮疹等癥狀有所緩解,1例患兒癥狀反復發作,但是進行針對性治療后,明顯好轉;所有患兒在治療后均順利出院。
3討論
根據近年來對過敏性紫癜的分析發現,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目前已知與細菌感染、遺傳、免疫紊亂有密切關系,此外還與患兒飲食、環境、自身隋緒等因素有關。在患病后,患兒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關節癥狀、胃腸道癥狀及腎臟損傷,同時還可能伴有呼吸道癥狀。若未及時地對患兒進行治療,則可能會導致更危險的腎臟損害情況出現,影響患兒身體健康狀況。
在對患兒進行診斷時,主要可通過癥狀觀察、詢問患兒是否存在過敏性紫癜家族史,有無服藥史等,明確其發病原因;隨后進行血常規檢查,通過血細胞計數分析患兒是否存在感染情況;根據尿常規檢查則可明確患兒是否存在腎臟損傷等情況;針對癥狀不明顯患兒,則可通過病理學檢查方式進行診斷,但是此方法對患兒造成傷害較大,因此不易被推廣應用。
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首先需要根據癥狀發現致病因素,對患兒的癥狀進行控制,督促患兒進行臥床休息,給予患兒維生素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給予患兒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抗過敏藥物等治療,積極改善患兒癥狀;為避免出現血栓情況,則給予抗凝藥物、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需要密切地關注患兒的癥狀以及病情恢復情況,若出現異常及時糾正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在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診療時,需要究其癥狀結合血常規、尿常規等檢驗,并予以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從而有效地改善患兒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