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關鍵詞】早產低體重兒:早期追趕生長:早期綜合干預;影響
早產兒指的是胎齡在28~37周的新生兒,早產低體重兒在出生后1年期間會出現追趕生長情況,因此進行促進其早期追趕生長極其重要?;诖?,該研究對300例早產低體重兒展開研究,分別為其實施常規干預和早期綜合干預,以此觀察早期綜合干預在促進早產低體重兒早期追趕生長方面的效果,以下為具體研究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本院預防保健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產兒中抽取300例低體重兒展開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劃分為對照組(150例)和觀察組(150例),針對對照組患兒實施一般的常規護理干預,針對觀察組患兒實施早期綜合干預。其中,觀察組中男78例,女72例;胎齡為31~36周,平均(33.12±2.04)周;平均出生體重為(2254±534)g;平均身長為(45.52±2.23)cm;平均頭圍為(45.02±2.65)cm;合并癥:腦病患兒28例,呼吸暫停患兒25例,顱內出血患兒22例,無合并癥患兒75例;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患兒62例,配方乳喂養患兒54例,混合喂養34例。對照組中男79例,女71例;胎齡為30~36周,平均(33.42±2.10)周;平均出生體重為(2262±517)g;平均身長為(45.12±2.54)cm;平均頭圍為(44.64±2.23)cm;合并癥:腦病患兒29例,呼吸暫停患兒23例,顱內出血患兒20例,無合并癥患兒78例;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患兒64例,配方乳喂養患兒51例,混合喂養35例。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相比相差較?。≒>0.05)。本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批準同意。
納入條件:胎齡低于37周;體重低于2500g;患兒家長對本研究均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條件:存在代謝性疾病患兒;先天畸形患兒;存在嚴重并發癥患兒。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實施一般的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定期為患兒喂奶、洗澡,及時更換尿褲等。
1.2.2觀察組患兒實施早期綜合干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育兒教育:對患兒的監護人展開系統性的育兒教育,組織科學育兒學習班,由專業人員進行講授。為監護人普及科學育兒的理念,教會監護人科學的嬰幼兒喂養知識和喂養方法,講解如何進行疾病預防、早期智力開發和早期心理撫慰,同時教會監護人掌握嬰兒撫觸、被動操的方法;②喂養干預:在早產兒出生1個月之內主要通過胃管喂養,之后2個月通過經口喂養的方式,在喂養期間間斷性地給予早產低體重兒假乳吸吮;③早期訓練干預:專業護理人員每天定期為患兒進行游泳訓練和被動操訓練,同時定時為患兒播放比較舒緩的音樂,并進行撫觸,主要是輕柔患兒的腹部,每次撫觸時間為5min左右,教會監護人撫觸方法,在出院后堅持進行。每日堅持為患兒進行視覺刺激以及語言交流,并保證充足的時間;④按摩:每周為患兒進行推拿按摩,由專業推拿按摩師進行;⑤隨訪干預:在患兒出院后,護理人員定期通過電話或者短信對監護人的綜合干預實施情況進行督促和指導,耐心積極回答監護人的問題,為其解答疑惑,在干預6個月后,測量患兒的體重、頭圍、身長等情況,并進行胰島素敏感性的評估。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兒的追趕生長情況。主要根據患兒的體重、身長、頭圍的實際變化量進行判斷,當△SDS<0.1表示無追趕生長;當0.1<△SDS≤1表示患兒的追趕生長情況良好;當△SDS>1表示患兒有追趕生長。②調查患兒家長的滿意度,使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值在80分以上表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相關數據在SPSS22.0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兩組患兒的追趕生長情況觀察組患兒干預6個月后的體重、身長以及頭圍的追趕生長情況相比于對照組更加優異,兩組比較相差較大(P<0.05),見表1。
2.2調查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為96.67%,與對照組的88.67%相比更高,兩組比較相差較大(P<0.05),見表2。
3討論
早產低體重兒是出生體重<2500g的早產兒。一般情況下,早產兒體重往往較輕,其原因主要與母體初產年齡、孕婦健康狀況、日常嗜好、孕周、胎次以及母體營養狀況等因素有關。早產兒通常器官發育不成熟,孕周越短,早產兒的體重越輕,吞咽能力越差,容易容易出現嘔吐等多種并發癥,預后較差。有關文獻研究表明,早產低體重兒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早產低體重兒的存活率得到提高,但是其生存質量仍然不容樂觀。由于早產低體重兒出現腦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視網膜病等并發癥的風險性極高,其生長發育及健康水平受到嚴重影響。撫觸、被動操、按摩以及其他訓練是早期綜合干預的相關措施,其中通過撫觸能夠增加患兒的胰島素、胃腸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進而可對患兒的胃腸道生長發育狀況進行有效的調控。
追趕生長是早產低體重兒在解除阻礙其生長的因素后迅速超過原有生長的速度并且加速生長的現象,而在此期,其胃腸道功能的發育情況、充分的營養支持、科學的養育環境等對于促進早產低體重兒的追趕生長具有關鍵作用。早期綜合干預是一種全面、系統的科學護理模式,將其應用于早產低體重兒的早期護理干預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其生長發育,改善預后。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干預6個月后的體重、身長以及頭圍的追趕生長情況相比于對照組更加優異(P<0.05),因為在具體的干預中,通過為監護人展開科學的育兒知識教育,教會其掌握相關喂養方法和相關知識等,可促使患兒得到充足的營養供給;同時通過為患兒進行視覺刺激、聽覺刺激以及觸覺刺激等,可營造良好的養育環境,促進患兒腸胃道功能的改善,促進體格生長和大腦發育。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為96.67%,說明為早產低體重兒進行早期綜合干預取得較好效果,該護理方法得到多數家長的接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早產低體重兒的追趕生長情況較差,可能因為其家長未重視早期綜合干預,缺乏科學的養育知識,因此臨床上應對家長積極進行科學育兒理念的宣傳教育,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
在林莉等人的研究中,將其收治的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取早期綜合干預措施,在該學者研究數據中可見,采用早期綜合干預護理的實驗組患兒的體質量、身長、頭圍的測量值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健康體檢的對照組患兒,并且實驗組患兒的神經心理發育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由該學者研究數據可見,對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采取早期綜合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患兒體質量、身長以及頭圍的測量值,糾正月齡,相較于常規干預措施更有利于患兒神經心理發育商的發展,表明結合個性化科學喂養可明顯促進低出生早產兒體格發育和神經心理發育,促進患兒早期追趕生長。
在張洪潔等人的研究中,將其收治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取綜合性早期干預護理措施,分析該種護理措施在患兒生長發育中的臨床價值。該學者研究數據發現,觀察組患兒的身高、體重和頭圍水平均明顯更高于采用常規干預的對照組患兒(P<0.05),此外,干預12個月后,觀察組VLBW精細運動、適應、語言、社交和大運動等智能發育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該學者研究數據可見,綜合性早期干預措施可明顯促進患兒的身體發育,能夠促進患兒身高、體重以及頭圍的追趕性生長,從而提高患兒的智力發育,幫助改善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預后,保證患兒的生長。
綜上所述,為早產低體重兒實施早期綜合干預,可促進患兒的腸胃功能的發育和成熟,進而促進患兒早期追趕生長,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