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吉 索朗卓嘎


【關鍵詞】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綜合護理;護理有效率;妊娠不良結局
缺鐵性貧血(IDA)是臨床上孕產婦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若孕產婦伴有缺鐵性貧血,則認為屬于高危妊娠。懷孕期間的總鐵需求量明顯高于未懷孕的人。懷孕期間孕婦對鐵的需求呈指數增長,以滿足胎兒胎盤單位不斷增長的需求,以擴大孕婦的紅細胞數量,并在分娩時補償鐵的損失。在80%以上的世界各國中,貧血在懷孕的女性中的患病率>20%,可以被視為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估計,全球孕婦貧血患病率約為41.8%。即使在發達國家,缺鐵性貧血也經常在妊娠中發生,這一事實表明,生理適應性疾病通常表現為不足以滿足患者增加的需求,比如鐵的攝人量通常低于營養需求。未經診斷和未經治療的IDA會對母嬰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慢性鐵缺乏癥會影響母親的整體健康,并導致疲勞和工作能力下降。可能導致面色蒼白、呼吸困難、頭痛、頭暈和煩躁不安。有證據表明,貧血的嚴重程度與早產、低出生體重、子宮內生長受限、新生兒鐵水平低、子癇前期和產后出血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為探討研究護理干預在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中的護理效果分析,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90例,依據護理方法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操作,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包括對患者的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護理。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血紅蛋白含量、葉酸水平以及血清鐵蛋白含量。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妊娠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90例,依據護理方法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操作,針對實驗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其中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35.21±3.28)歲,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6.18±2.9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孕周等之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實驗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操作,實驗組進行綜合護理,包括對患者的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以及心理護理。用藥護理:患者在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耐心講解藥物用量、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督促患者按時服用藥物。飲食護理:告知患者應該注意多食用高蛋白、高鐵類物質,從而對其缺鐵的癥狀進行改善;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從而保證熱量的攝人。健康宣教:采用健康宣講或宣傳手冊的發放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為其講解關于缺鐵性貧血的相關知識,加強患者的認識,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密切關注孕產婦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1.3觀測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血紅蛋白含量、葉酸水平以及血清鐵蛋白含量。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妊娠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患者經過護理后,將所得數據應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明顯低于實驗組,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后,實驗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的發生率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后,對照組患者中發生早產4例,新生兒窒息發生3例,產后出血發生2例,總不良妊娠發生率為20.00%;實驗組早產2例,新生兒窒息1例,不良妊娠發生率為6.67%,不良妊娠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貧血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大約影響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即貧血影響了大約20億人。導致貧血的原因是不同的,包括:血紅蛋白、微量元素缺乏(如葉酸、維生素B12和核黃素),血吸蟲病、寄生蟲病、急性和慢性感染、慢性腎臟疾病等。在大多數情況下,IDA發生在慢性營養不良地區,但是,無貧血的鐵缺乏癥也是發達國家常見的健康問題。由于其他營養缺乏癥,鐵缺乏癥的患病率可能因不同情況而異。婦女和兒童面臨更大的患有IDA的風險,這種疾病在嬰兒期、孕婦(42%)和育齡婦女中普遍存在。盡管IDA在低收入國家最常見,但最近的數據顯示,歐洲40%~50%的未懷孕婦女體內鐵質含量低。據了解,與同年齡的男性相比,女性的鐵缺乏癥患病率要高得多,患病率是男性的10倍左右。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月經期間經常失血,這通常與鐵攝人不足有關。
鐵是參與各種生理功能和細胞活動的重要元素。它作為許多酶的輔助因子,并參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Hb)的氧轉運,還參與不同的細胞過程,包括DNA合成和氧化還原反應。此外,動物模型已經表明鐵在大腦發育和功能中的作用。鐵水平不足決定了酶功能的降低和紅細胞生成的降低,從而減少了組織的氧氣供應。由于這些影響,鐵缺乏癥和IDA會引起廣泛的身體和認知影響。鐵缺乏癥的臨床表現通常以各種癥狀為特征,包括疲勞、易怒、虛弱、脫發以及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工作表現差等。
IDA是懷孕期間的常見病,據估計,全球孕婦貧血患病率約為41.8%。但是,尚無貧血的鐵缺乏癥的患病率百分比是未知的。懷孕期間的總鐵需求量明顯高于未懷孕狀態。這是由于鐵的需求呈指數增長,以擴大血漿量,產生更多的紅血球,支持胎兒一胎盤單位的生長以及補償分娩時鐵的流失。孕婦的生理鐵需求量大約為1000~1200mg,平均體重為55kg。該數量包括與胎兒和胎盤生長相關的近350mg,與紅細胞量的擴張相關的約500mg,以及與分娩時失血相關的約250mg。在妊娠過程中,鐵的需求量呈變化趨勢,并呈增長趨勢。實際上,妊娠前三個月鐵的需要量較低(0.8mg/d),妊娠三個月中鐵的需求量較高(3.0~7.5mg/d)。在懷孕開始時,大約40%的婦女顯示鐵儲備低或沒有,而高達90%的婦女鐵儲備<500mg,這不足以支持增加的鐵需求。即使在發達國家,公開的IDA在孕婦中也經常出現,這表明生理適應能力常常不足以滿足增加的需求,鐵的攝人量通常低于營養需求。懷孕的IDA,如果不加以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對母嬰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患有IDA的孕婦表現出各種癥狀,包括臉色蒼白、呼吸困難、脫發、頭痛、眩暈、腿抽筋、不耐寒、頭暈和煩躁。IDA還可能導致產后期間體溫調節降低、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降低、產婦母乳產量下降以及產婦鐵存儲減少。此外,產后抑郁癥的風險在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孕婦中更高。貧血引起的疲勞和沮喪可能會對母子關系產生負面影響。此外,患有IDA的孕婦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增加,例如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心血管機能不全、子癇、失血性休克的風險更高,或者在失血過多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圍產期輸血。孕產婦死亡的風險與IDA的嚴重程度直接相關。IDA與低出生體重和早產的風險增加相關,尤其是在妊娠的前三個月和第二個中晚期發生鐵缺乏的情況下。但是,在其他貧血病例中,這些風險的增加很小。相反,在妊娠中期的孕婦中,早產的風險顯著降低。孕婦早產的增加也與貧血的嚴重程度有關。在中度或重度貧血的情況下,患病風險大約增加了一倍,而在輕度貧血中,患病風險增加約10%~40%。懷孕期間的IDA可能導致胎盤問題、子宮死亡、感染以及新生兒體內鐵含量低。鐵作為輔助因子對中樞神經系統發展過程的酶和蛋白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鐵缺乏癥可能會帶來重大后果。確實,早期鐵缺乏會改變腦細胞的形態和代謝,對少突膠質細胞改變以及髓鞘形成有負面影響,并損害神經傳遞。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一段時間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明顯低于實驗組,實驗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不良妊娠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孕產婦進行全面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提高護理有效率,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可用于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