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忠會

【關鍵詞】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血常規檢測:治療應用
血常規檢測對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和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血常規檢測的結果不準確,那么對疾病的病變情況反應程度也比較低,醫療工作者無法根據這些不準確的數據為病人提供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據了解,與全自動血液檢測儀相比,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的模式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因為它自身具備診斷性和靈敏性等特點,不僅可以降低誤診的風險,也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但是目前臨床上對于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那么本次研究主要根據這一課題進行探討,分析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查當中產生的價值,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我院收集的112例血液標本作為研究樣本,將這些血液標本根據正常與否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每組各5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為(62.6±8.4)歲;常規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齡為(64.2±7.4)歲。除了患有此項疾病之外,病人并不存在其他類型的器官病變情況以及血液系統疾病,而且對于本次研究的內容均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最后,本次課題研究的內容已經由我院輪流委員會批準。
1.2方法研究人員使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兩組病人進行血常規檢查工作,其中常規組病人進行常規的檢查,也就是在檢查之前告知病人檢查的注意事項,并使用全自動血細胞檢測儀對其標本展開血液檢測工作,所有的標本都是在清晨進行抽取,而且保證病人在靜脈血抽取時處于空腹狀態,必須進行離心操作之后才能檢測。研究組則進行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需要分別展開涂片制備,染色和顯微鏡檢查的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仔細分析,再作出判斷,只有這樣才能為病人的疾病治療過程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從而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提高病人的疾病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此次研究過程需收集的指標主要有兩組病人血液指標檢查結果以及總體效能。
1.4統計學方法使用醫院專用的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具體的數據分析工作。
2結果
兩種血液指標檢查結果對比,見表1。
3.討論
目前大部分醫院均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方式進行血常規檢驗工作,而且這已經成為血常規檢驗的首要選擇,然而這種檢查方式在技術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國內很多全自動血液分析,只能針對紅細胞白細胞的細胞數量和分布進行檢測,對細胞核以及細胞的形態無法進行準確的掃描,所以在需要了解病人細胞核及細胞形態時,醫療工作者無法使用血液分析儀的方式了解相關的數據。而且在很多疾病中,血常規檢驗的結果不能滿足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如果可了解病人血液細胞形態學的特點,那么就能極大提高疾病的診斷效果和治療效果。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則可以滿足以上要求,該檢查方式可分為三個步驟,分別為涂片準備,染色以及顯微鏡檢查,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可以大幅度提高血液樣本的檢測效果和準確度,而且彌補了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存在的缺憾。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血液形態學檢查的病人,其最終的血常規檢測準確率相對較高,這對于病人的疾病診斷而言可產生激勵作用,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療信心,減少誤診率,為病人的疾病治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