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艷 胡興

【關鍵詞】耳源性;良性陣發性;眩暈;臨床分析
良性的陣發性位置性的眩暈在臨床中屬于前庭周圍性疾病,又稱為耳石癥,是主要原因在內耳的眩暈癥。此病的好發人群是成人,根據發病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原發性的眩暈癥原因不明,繼發性的眩暈癥常是由于前庭神經炎癥引起、骨質疏松以及頭部外傷所致等。眩暈癥其中原發性占有50%~70%,繼發性真有30%~70%。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的眩暈癥的臨床治療分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耳石癥的患者200例分析,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比例39:61,年齡34~68歲,均值(46.4±2.5)歲,病程29h~~3年,均值(45.4±7.23)d,觀察組男女比例41:59,年齡30~65歲,均值(45.3±2.2)歲,病程30h一3年,均值(50.8±5.7)d,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信息無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口服甲鈷胺片、西比靈膠囊治療,急性期給予抗組胺類、苯二氮卓類或抗膽堿能藥物抑制前庭,控制眩暈的急性發作。觀察組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給予復位療法具體如下:
1.2.1實施Epley復位法Epley復位法是治療后半規管型眩暈癥,告知患者坐于病床上,頭部向患側旋轉45°后,立即躺于床上,保持頸后仰懸頭位,將患側耳部朝下,保持此位置1分鐘。頭部在向健側旋轉90°,此位置保持1分鐘;將頭和身體繼續朝健側位旋轉90°,最后將面部向下,此位置保持1分鐘,向健側坐起后低頭20s,如果患者的眩暈癥狀消失后停止旋轉,并給予觀察。
1.2.2采取Barbecue翻滾法Barbecue翻滾法治療主要是水平半規管(游離)型眩暈:告知患者坐于病床上,立即由坐位轉為平臥位,使頭部向健側旋轉90。,隨之使軀體和頭向健側整體旋轉90。(使面部朝下),然后向健側繼續翻轉90°,再向健側繼續翻轉90°,恢復仰臥位后坐起。以上為一個循環,一個循環后休息5min再繼續下一個循環,直至眼震及眩暈癥狀消失。
1.3臨床效果評價顯效是指患者的癥狀消失,仍有輕微的頭暈,進行各種試驗檢查均為陰性。有效是指癥狀明顯消失,經各種實驗檢查出現(±);無效是指經治療后癥狀無改變,病情惡化的現象。總有效率是指顯效與有效的和。
1.4統計學處理兩組數據分別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計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治療方法,其中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癥臨床中主要有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原發性的原因不明群可能與勞累以及情緒有關系。繼發性的原因明確主要與頭部疾病以及并發耳內病變所致,比如患有內耳疾病、前庭神經炎癥等,繼發性的眩暈癥由于病因的多樣化導致臨床誤診及漏診現象。
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主要治療手段是藥物治療聯合手法復位方法,其中后半規管型的眩暈癥選擇Epley管石復位法效果明顯,水平半規管型眩暈采用Barbecue體位翻滾復位法(向地性眼震者),臨床中背地性眼震者先選擇Gufoni法在實施Barbecue體位翻滾法。
綜上,對于繼發于耳源性疾病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的眩暈患者采取藥物聯合復位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