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秀

【關鍵詞】急救護理;創傷性休克;死亡;搶救成功
患者出現創傷性休克是由于自身機體大血管發生破裂,促使血量循環持續下降,是一種急癥,若未得到有效治療則會威脅到個人生命安全口】。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搶救過程中,提升醫護人員個人職責,縮短搶救時間,確保整個操作過程處于無菌狀態至關重要。本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中共選取病例數68例,探析急救護理在創傷性休克患者中的價值作用,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中共選取病例數68例,均為創傷性休克確診患者,隨機分組,一組以常規護理(對照組34例),一組以急救護理(觀察組3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1例;年齡22--77歲,平均(36.35±4.32)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9例;年齡23--76歲,平均(36.18±4.4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病情監測、基礎健康宣教、用藥指導。
1.2.2觀察組:(1)采用通俗易懂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屬病發因素、位置等,查看是否存在內出血現象。增強各項生命體征以及臨床癥狀監測力度,在血壓水平未發生顯著改變前予以休克治療。患者出現呼吸頻率以及心率加快,血壓水平幅度較大,尿量減少等現象時,應增強監測力度,實施二次輔助檢查以及查體。情況允許下,可實施腹腔穿刺,B超檢查及x線檢查。(2)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監測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若患者存在嚴重低氧血癥,則予以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控制吸氧濃度。(3)實施護理過程中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及時供氧,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引發窒息。針對存在堵塞者,及時清除口部及咽部血塊,舌頭則采用舌鉗子將其拉出,清除分泌物。(4)由于該疾病患者管腔存在扁縮狀,內徑減少,增加穿刺難度,促使搶救時間延長。因此,早期創建靜脈通路,放置留置針,以足部內踝大隱靜脈為主;貴要靜脈前壁為輔。(5)對患者血壓水平、血液性質以及體溫等進行觀察,測量時間為每間隔半小時,做好相應記錄。觀察患者循環情況以及意識狀況,發生異常及時上報并處理。對患者尿量進行觀察,記錄每小時尿量,因為患者腎臟灌注情況可通過尿量反映出,判定休克情況,若患者尿比重長時間偏低,則視為腎功能障礙。(6)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創建良好護患關系。大部分創傷性休克為突發意外導致,因此患者情緒方面極易暴怒,可能引發不必要的醫患糾紛事件。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心理情況做出詳細評估,隨后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工作,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消除內心負面情緒,穩定患者情緒。
1.3觀察指標兩組經不同方式護理后死亡率以及搶救成功率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死亡率顯著偏低,搶救成功率顯著偏高,P<0.05,見表1。
3討論
低血壓是創傷性休克的顯著癥狀之一,一旦出現氧供不足則無法確保患者呼吸順暢,微循環無法正常運行。導致患者出現創傷性休克的相關因素包括:其一,失血過多,當細胞缺血、血容量不斷減少,患者會出現缺氧跡象;其二,發生創傷后,會導致細胞受損,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凝血加速,形成血栓,引發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為了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實施早期有效急救護理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實施急救護理后患者的總死亡率顯著偏低,搶救成功率顯著偏高,P<0.05。可見,搶救護理能夠促使整個搶救工作變得有序、高效率,提升搶救成功率。將危重癥患者首診負責制作定義為指導,基礎則是熟練搶救技能,促使醫院整體搶救質量顯著提升。規范的急救搶救護理流程及完善規范護理環節,能夠促使醫患之間創建良好護患關系,使工作作風和諧有序,便于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總之,將急救護理應用在創傷性休克患者中能夠確保患者個人生命安全,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