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關鍵詞】糖尿病眼病;低血糖:原因分析;護理措施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居民生活節奏、飲食習慣等也都隨之發生了巨變。近些年,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與之對應的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問題也明顯增多,對患者病情控制、預后、生活質量、身心健康等都產生了不利影響。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持續性高血糖狀態會累及眼部引起眼病,在降血糖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低血糖事件。糖尿病眼部病變患者治療過程中要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謹防發生低血糖繼發性并發癥問題。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間眼科收治的20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出現低血糖事件患者,包括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齡介于40~75歲,平均(52.2±13)歲。
1.2護理方法根據患者低血糖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在護理操作執行過程中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糖尿病、糖尿病眼病、并發癥等主要發生誘因、危害性、處理對策等,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知和應對低血糖事件,能正確了解在低血糖防控中合理規律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運動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尤其是在飲食中藥按時就餐、控制含糖食物的攝入、少食多餐,謹防饑餓。②血糖監護:幫助患者監測血糖變化,并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圍內為宗旨。6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要控制空腹血糖不超過8mmol/L。關注患者用藥反應情況,并及時上報主治醫師調整劑量,預防低血糖發生。動態監控飲食、用藥情況,及時發現血糖異常情況。③低血糖護理干預:加強巡視、詢問、觀察,警惕患者出現心悸、緊張、蒼白、出汗等癥狀,總結患者24h內血糖波動最大的時間段,進行重點監護。對輕度低血糖癥狀者輔助應用餅干、糖水、面食等緩解癥狀,對于重度低血糖患者可遵醫囑采取營養葡萄糖注射液、糖皮質激素等治療。④護患溝通:糖尿病患者要長期接受降糖治療,但是整體效果仍不夠理想,不少患者缺乏治愈信心、不配合治療。因此醫護之間、醫患之間、護患之間都要加強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病情程度、治療效果等,共同提高低血糖防控效率,也方便及時根據患者血糖變化來調整醫護干預方案。眼部手術治療期間尤其要加強血糖控制和監測,預防低血糖事件發生,存在低血糖癥狀或征兆的患者要及時上報、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觀察干預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變化,并結合眼部病變癥狀改善情況、低血糖改善情況來評價護理效果。治療及護理干預后患者眼部癥狀及低血糖明顯改善為顯效,癥狀緩解為有效,無改善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①低血糖發生原因分析:200例低血糖患者中主要發生原因包括不規律飲食109例(54.50%)、自行饑餓療法38例(19.00%)、停用激素后未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27例(13.50%)、眼病手術誘發26例(13.00%)。②干預效果:200例患者在積極治療與護理對策干預后空腹血糖水平(4.7±0.5)mmol/L要明顯優于干預前(3.8±0.6)mmol/L,差異顯著(P<0.05)。醫療干預顯效151例、有效35例、無效14例,有效率93.00%。
3討論
現今居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但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也普遍存在,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都隨之改變,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一方面要加強控制糖尿病的發病率,一方面也要積極預防和解決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問題。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病程長、預后差,部分眼部病變嚴重者還需采取眼科手術治療。我院眼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糖尿病眼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低血糖事件較多,不利于眼病康復。鑒于此,在這類患者治療過程中采取積極的護理對策,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征兆就要立即檢測血糖、對癥處理。分析發現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發生主要原因在于不規律飲食、自行饑餓療法、用藥方案不合理、眼部手術等。所以在臨床護理中重點要通過飲食護理來提高患者的飲食認識,改善膳食搭配,按時按量進食,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多地了解自身疾病、醫療干預措施、注意事項等,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避免自行饑餓治療導致不良后果。再通過加強溝通護理,讓醫師能及時了解病情,及時合理的調整用藥方案,確保用藥的合理性、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眼病患者臨床護理中要積極控制血糖,也要謹防發生低血糖事件,出現低血糖后要及時對癥處理,以免引發惡性循環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