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支媛 曹曉芳 谷沛



【關鍵詞】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臨床護理:綜合護理模式
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泵注胰島素是當前治療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過計算機系統模擬人體胰腺功能,將外源性胰島素定時、定量泵入人體以彌補內源性胰島素不足或利用無效的缺陷。胰島素泵的應用為2型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但受患者對胰島素泵認知程度及治療依從性等因素影響,攜泵期間患者存在使用不規范、穿刺部位更換不及時、泵注量調控失衡等問題,影響治療效果。加強對攜泵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可有效減少這些風險事件的發生。本研究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收效較為滿意,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采取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300例進行研究,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均分為兩組,并分別以觀察組和對照組命名,各150例。對照組中,男79例,女71例,年齡20~60歲,平均(47.79±5.85)歲,病程1~7年,平均(3.11±1.03)年,攜泵治療時間5~12d,平均(6.22±1.05)d。觀察組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23~60歲,平均(48.01±5.79)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2.95±1.15)年,攜泵治療時間5~11d,平均(7.01±1.1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有胰島素泵適應證且為初次進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者。③患者對研究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意見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意識障礙、語言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研究開展者。②合并糖尿病腎病者。③心肺功能較差者。④妊娠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患者。
1.2方法兩組均給予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攜泵期間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人院宣教、飲食指導、床邊護理等基礎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包括:①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定期組織本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要求其掌握糖尿病基礎知識、胰島素泵治療原理、操作規程、常見故障處理等,提升護理人員操作技術水平。②健康宣教: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選擇口頭結合視頻、圖片、PPT、健康手冊等多樣化方式實現糖尿病知識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糖尿病發病機制、相關危險因素、治療方法、胰島素泵使用方法,使患者自覺采納健康行為,調動其自身健康管理的積極性。③攜泵期間護理: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及血糖水平的檢測,對攜泵初期患者在三餐前后及睡前進行監測,此后根據患者血糖波動情況,對監測頻率進行調整;此外,在夜間增加胰島素基礎量,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在凌晨3點至清晨9點期間增加胰島素基礎量。并預防黎明現象(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在黎明時分因激素不平衡分泌引起的清晨高血糖狀態)的發生。此外,應當加強對患者病情觀察,及時發現酮癥酸中毒征兆[5-71。胰島素泵每隔3~5d更換一次穿刺部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確保穿刺間隔,穿刺部位可涂抹適量紅霉素軟膏,預防穿刺點感染。治療期間仔細檢查藥液含量,做好管道護理,預防管道堵塞,及時更換電池,確保胰島素泵正常運行。結束治療卸下胰島素泵后,以75%乙醇擦拭消毒。④心理護理,糖尿病病程長,需終生接受藥物治療,社會角色的轉變及治療增加的經濟負擔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使其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傾聽患者內心想法,給予其支持和鼓勵,消除患者鼓勵,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①臨床指標:記錄兩組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住院時間。②并發癥:記錄兩組低血糖發生情況、黎明現象及酮癥酸中毒發生情況。③護理不良事件:記錄兩組攜泵期間發生針頭脫落、皮膚硬結、導管堵塞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情況,計算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④遵醫行為評分:以自制遵醫行為評分表對患者遵醫行為進行評價,包括合理飲食、遵醫攜泵/用藥、適量運動、自我監測四個維度,每個維度25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遵醫行為越好。⑤護理滿意度:以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評估,問卷共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四個選項,記錄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度。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樣本總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 20.0軟件處理資料,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觀察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及住院時間均短(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攜泵治療期間,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遵醫行為評分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指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體內血糖水平升高,臨床可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等癥狀,當前2型糖尿病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但通過規范治療和改善生活習慣可達到長期控制,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引起眼部、腎臟、心臟、足部等器官及組織嚴重并發癥。
胰島素泵也實現成為人工胰島,其模擬人體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特點,連續向患者體內泵人微量胰島素,可保持血藥濃度處于穩定水平。同時有利于人體對胰島素的吸收,此外還可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實現對胰島素餐前劑量、臨床基礎率的調節,應用更加方便,對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理想且迅速。但胰島素泵使用期間不規范操作可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影響治療效果的同時加重患者痛苦。鑒于此,筆者考慮將綜合護理應用于采取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中,目的在于確保患者治療安全,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及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有效減少了胰島素用量,縮短了治療時間,這主要有賴于綜合護理更重視對患者的健康宣教,通過多形式宣教模式加深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提升了其治療依從性,進而確保治療的有效性。此外,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及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胰島素泵應用過程中的并發癥和風險時間,確保治療安全性。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的應用有效提升了護理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期間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預防并發癥和護理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縮短治療時間,確保治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