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林

團拜會,一種集體祝賀節日的禮儀形式,這個大家都清楚,不需贅言。北宋時候也有團拜會,不過人家不叫團拜會,叫正旦大朝會。這些事情,在宋代孟元老先生的《東京夢華錄》里,有詳盡生動的描寫:
正月初一一大早,皇帝端坐大慶殿,四位披盔戴甲的高大武士立于大殿四角,四個武士稱之為“鎮殿將軍”。官員“皆冠冕朝服,諸路舉人解首亦士服立班……諸州進奏使,各執方物入獻”。
這些人是各級官員和國內各界代表。
精彩且比較詳盡的描述在各國使節身上:
大遼大使頭戴金冠,金冠的后檐尖而長,如同大蓮葉。大蓮葉如何有尖而長的后檐,令今人頗費思量。接下來的描述是:“服窄紫袍,金蹀躞?!贝筮|使節穿緊身紫袍,腰里系著金腰帶。副使也是金腰帶,但穿的是漢服。大使覲見皇帝的時候,“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副使則使用漢人禮義叩拜皇帝。
看了這一段描述,我們會感到很有意思,甚至挺可愛。大遼使節一正一副,參見宋朝皇帝的時候,正使穿遼服,行遼國禮,副使穿漢服,行漢人禮。這里面的意思大概是,既申明遼宋兩國之間的平等地位,又充分顯示兩國之間兄弟般的友好關系。
接下來出場的是大夏國使節。正副使節“皆金冠短小樣制,服緋窄袍,金蹀躞,吊敦,皆叉手展拜?!?/p>
這里解釋兩個詞。吊敦,簡單點說就是連襪褲,保暖性能好。
叉手展拜。叉手,即雙手在胸前交叉的禮節,男女通用,最早出現于西晉,流行于唐、五代、遼、宋、金、元時期。叉手是古代流行的禮節,當年柳宗元被貶官后發配廣西,有詩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把世態炎涼描寫得非常傳神。
展拜,即跪地拜謁。
大遼國使節后面緊跟著高麗和南番交州使節,其“并如漢儀”。高麗大家都知道,那么南番交州在哪里呢?交州地盤其實挺大,包括現今廣東廣西大部,南至越南順化,北至湖南南部。有人會問了,交州不是在西漢時期就屬于中央政府管轄了嗎?如何在北宋派出了使節?其實宋朝(含南北宋)并非大一統王朝,在相當于現在的中國版圖內,當時除了宋朝,還有遼、西夏、大理、吐蕃和西域諸國。還有一個問題必須搞明白,那就是古代的國家觀念跟當今差別很大,一些中央政府權力達不到的區域,如南番交州,算不上完全意義上的國家,只是自行管理而已。
接下來是西域諸國?!坝陉D皆小金花粘笠,金絲戰袍束帶,并妻男同來乘駱駝氈氈銅鐸入貢?!?/p>
還有“三佛齊皆瘦脊纏頭,緋衣上織成佛面”。三佛齊,是7-14世紀存在于巽他群島的一個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強國。起源于蘇門答臘島東南部的巨港,在其鼎盛時期,勢力范圍包括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
“又有南蠻五姓番,皆椎髻烏氈,并如僧人禮拜,入見旋賜漢裝錦襖之類?!?/p>
為什么拜見皇帝之后立刻賜給“漢裝錦襖”之類呢?以筆者猜測,這些“南蠻五姓番”來自南方,估計衣衫單薄,甚至光腳丫穿草鞋也不一定,所以大宋皇帝即刻賜給“漢裝錦襖”,充分顯示了天朝大國的博愛之心。
此外還有真臘、大理、大石等國,“有時來朝貢”。就是說這些國家的使節不一定每年都來,但是“時來朝貢”,看來跟大宋朝的外交關系也相當不錯。
作者還詳細交代了這些使節居住的地方。大遼在都亭驛,夏國在都亭西驛,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紇、于闐在禮賓院,諸番國在瞻云館或懷遠驛,住宿安排好了,至于這些賓館是什么星級,有沒有差別,我們就不清楚了,但是吃飯問題確實是區別對待的?!稏|京夢華錄》記載:“唯大遼、高麗,就館賜宴?!边@是不是說明在北宋時代,遼國和高麗國跟北宋特別交好,屬于戰略伙伴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