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都重陽

過敏是一種很特殊的疾病。食品、動物、植物、空氣等等,都可能成為過敏源,使人們發生過敏反應。過敏癥不單是起丘疹、瘙癢、咳嗽、呼吸困難,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人們為什么對不同的過敏源產生反應呢?科學家一直在探索這個問題。1962年,是過敏癥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日本醫生石坂夫婦從過敏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出一種過敏抗體,在自己身上進行了試驗。由于他們兩人都沒有任何過敏癥,因此注射試樣后都無反應。可是,當他們注射了患者的血清,然后再注射試樣,便出現了紅腫和瘙癢。為了搞清血清中是哪種成分引起過敏反應,他們把患者的血清分解成各種成分,然后用每種成分再在皮膚上做試驗,終于找到了引起反應的成分——免疫球蛋白E。
人體免疫系統制造的抗體種類很多,每種抗體只與某種外來物質起反應。在正常人體內多數抗體在血液中自由運行,排除異物。可是,免疫球蛋白E與其他抗體不同,它不能自由運行,它的分子尾部是附著在細胞膜上的。每個細胞可附有50萬個免疫球蛋白E分子,每當遇到過敏源時,兩個相鄰的免疫球蛋白E分子便與過敏源結合,使細胞膜發生變化,放出組織胺和其他化學成分。過敏反應的程度則視過敏源和免疫球蛋白E分子的數量以及細胞釋放組織胺的數量而定。所以,因空氣傳播花粉、塵埃以及藥物、食物等引起的過敏反應,都可歸咎于免疫球蛋白E。研究發現,過敏病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E分子,比正常人要多十倍至百倍。
免疫球蛋白E發現后,人們只看到了它對人體的副作用,但很快科學家就發現,免疫球蛋白E是人體內的一種重要抗體,人在患寄生蟲傳染病時,它的數量會立即增加,有助于防止寄生蟲的入侵。它還可引起腸肌肉收縮,以利排除寄生蟲。因此,免疫球蛋白E高的人染上傳染病的機率較正常人要低。
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有過敏癥的人,也不是每一次與過敏源接觸都能觸發過敏反應。因為體內免疫球蛋白E的數量不一定足夠在所有情況下引起反應。如今,科學家嘗試利用一些藥物來調節人體的免疫球蛋白E,以控制過敏癥。但目前,最可行治療過敏癥的還是傳統的方法,即避免與過敏源接觸或消除過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