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一海

羅阿姨患有蕁麻疹,幾年來經常反復發作,只要一復發羅阿姨就吃氯雷他定。但近一段時間發現,吃這種藥效果不太好了,到醫院問診,醫生說抗過敏藥吃的次數多了會產生耐藥性。
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人體接觸過敏源后出現的不正常的免疫應答。因過敏出現鼻炎、哮喘、皮膚變態反應時,抗過敏藥常常是人們的“救命稻草”。不過,抗過敏藥都存在耐藥性,患者長時間用同一種抗過敏藥,容易出現藥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作用。
抗過敏藥主要通過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起作用。抗過敏藥效減退的原因多樣,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是遺傳體質,包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的改變。第二是不規律服藥,劑量不足。第三是生活環境的改變,新的過敏源的出現。
專家指出,服用抗過敏藥時,不宜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可以考慮進行聯合用藥或交替用藥。這樣既能增強治療效果,又可預防耐藥的發生。
不同種類的抗過敏藥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機制和抗過敏特性,各種藥物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的側重點不一樣。例如,治療急性蕁麻疹,應選起效快的抗過敏藥,如鹽酸異丙嗪。治療慢性過敏性疾病,因需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則應選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比如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分散片。
白天宜使用無鎮靜作用的藥物,如氯雷他定糖漿,睡前可服用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如奧沙米特。長期聯合用藥者,在癥狀得到控制后,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應先停一種藥物,逐漸停用全部藥物,這樣可以減少復發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