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黃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的《龜雖壽》將人到老年仍保有的雄心描繪得淋漓盡致。不過,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對服老有了諸多的感慨。一位學生家長,退休十幾年天天早上堅持爬山,有時甚至一次上下兩個來回,贏得一些人的驚嘆。前段時間,他在下山時因為速度太快摔了一跤,頭部腿部均受傷,臥床不起,很快就過世了。
社會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的壽命,也讓許多老人擺脫老態龍鐘的傳統印象,六十歲健步如飛,七十歲鶴發童顏,八十歲精神矍鑠者越來越多。然而,老化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人到了一定年紀,很多事情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要學會服老。
服老,不同于服輸。服老是一種智慧、一種感悟、一種修養、一種風范,是老年人的理性選擇。人老了,對社會上無良之徒的不良行為的識別力和抵抗力都會下降。現實生活中,因為不服老,還害苦不少老人。我表姐夫今年79歲,每月有養老金外加三間店面房租收入,衣食無憂。三年前表姐去世,他痛苦不堪,經孩子和親朋多方安撫勸慰后,走出陰影。但不久,孩子們發現他喜歡往城里跑。姐夫家在郊區,離市區有20公里,雖則是乘車,免不了安全隱患。可是他不服老,說自己有能力把握自己,一意孤行,也不肯跟子女同住。后來侄子了解到,原來他跑進城里大部分時間是為了參加各種養生保健講座,買了許多保健品,還接觸了不少“女友”,幾年來被騙走幾十萬。
我原先也是不肯服老的,近幾年才真正感到不服不行了,對晚輩也多了點依賴。比如每次出門旅游,沒有孩子陪同還真的感覺不便。“世間公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人老了,眼花耳聾發白,牙齒脫落,腿腳不靈,思維遲緩,多病纏身,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這是忽悠人的廣告詞。做事要量力而行,須知,人如同一部持續運轉的機器,到了老年,盡管看上去健康,但生理機能已經衰退,身體各個“部件”很容易出故障。也就是說,老人精神上可以不服老,身體上則不能不服老。否則,就可能出現意外。老年人如果硬撐著,過高地估計自己身體的實力,只能自討苦吃。所以,人老了應該保持清醒,保持理智,追求一種成熟的美、智慧的美,努力讓自己步入寧靜、平和的境界,穩健、平和、不逞能,這是理性選擇,也是身體健康長壽的一個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