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山西·白英

群英薈萃
正月里,鬧新春,沸騰的河北大地上,太行山中、京畿福地、長城腳下處處洋溢著過大年的歡樂氣氛,河郭鄉抬皇杠、桃林坪舞社火、暖泉鎮打樹花……在這個美好的新時代,盡情釋放著歡樂的心聲,處處呈現著紅紅火火慶新春的景象。
河北省石家莊的桃林坪村,民風彪悍,崇武尚勇,數百年來,村子里流傳著一種被稱為“畫在臉上的故事”的花臉社火,每年正月,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前兒童,村民們都會在臉上畫上神秘的臉譜,拿起刀槍棍棒,走上街頭舞玩起來。

花臉社火

打樹花
咚!咚!咚咚咚!天剛蒙蒙亮,隆隆的戰鼓敲醒了寧靜的大山。桃林坪村的街上已是人影晃動,三三兩兩的村民不約而同地奔向村頭戲臺廣場。只見戲臺前一幅巨大的錦旗高高掛起,上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林坪花臉社火。幾位鶴發童顏的老人揮舞鼓槌,將一面巨型戰鼓擂得震天響。廣場四周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觀眾,急切地等待花臉社火的開演。

抬皇杠

萬人空巷抬皇杠
伴著鏗鏘有力的鼓聲,首先出場的是花臉社火中最精彩的“三英戰呂布”。只見一員英俊小將頭戴雙翎銀盔、身著銀甲素裝、手執方天畫戟飛身入場,面部臉譜只用白線勾勒圖紋,一支方天畫戟狀的圖案點綴在鼻梁正中,額頭、兩腮分飾三朵白色蓮花,紅彩點蕊,英俊瀟灑,不用看就知道是人稱“馬中赤兔”的呂布。緊接著猛張飛挺一支丈八蛇矛、身披黑盔黑甲躍身上場。只見他圓睜環眼,滿面漆黑,五官正中繪一朵白色圓環,兩眼窩分飾兩個鳥首形的黑色圖案。武神關羽身著鸚鵡戰袍,手擎青龍偃月刀飛馬上場。只見關羽赤面黑須,鳳眼圓睜,額頭倒豎三把長刀,滿臉透著一股殺氣。最后劉、關、張三英協勇斗呂布,呂布落荒而逃。緊接著“三打韓通”“金龍珠”“盧俊義上梁山”“徐寧上梁山”等節目依次上場。這一張張生動鮮活的面孔帶著觀眾穿越時空,進入那戰火紛飛的遠古年代。
“抬黃杠,送黃糧,送給黃巾做糧餉,黃巾吃了打豪強。”在冀南平原的邢臺南和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說的就是古老的抬皇杠活動。傳說東漢末年正月,黃巾軍在與官軍作戰時,河郭村的運糧隊遭遇官兵前來搶糧,村民手持鐵耙和長槍,與黃巾軍共同打退了官兵,保護了運糧大隊。此后每年正月,河郭村村民都要備下三十二副皇杠代表送糧,由三十二名騎著高頭大馬的勇士和眾多村民護送游行。年長日久,逐漸演變成一種民間大型社火活動,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跑馬護皇杠
來到河郭鄉,寬闊的大街上密密麻麻擠滿了看熱鬧的村民,一排排碩大鮮艷的“雞毛撣”子如同一排排茂密的森林聳立在人群之上,隨著五顏六色,威風凜凜,氣勢宏偉的鈴鐺聲有節奏地左右搖擺著。將近中午,皇杠隊伍拐入一片開闊的麥田,杠頭把令旗往地上一插,緊隨其后的頭道杠便開始引導著隊伍按照古老的陣法進行穿花演陣,三環套、四大金剛、寶葫蘆、四大瓣、對瓣棗花、鳳凰單展翅、鳳凰雙展翅、雙頭蝴蝶、外十二倒肩,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快看,野雞旋渦開始了”。只見緊緊卷起的令旗豎了起來直指蒼穹,馬隊開始向麥田中間集中,密密的皇杠開始呈螺旋形順時針包圍馬隊。突然令旗一橫,就聽會長喊道:“放馬!”這時圍困其中的馬匹頃刻間如出海蛟龍一躍而出沖出圍城,呈反包圍之勢繞著杠圈飛奔。就見馬上勇士個個策馬揚鞭,呼嘯著俯身驅動坐騎,胯下戰馬翻蹄亮掌,場內頓時萬馬奔騰,狼煙四起。待戰馬繞杠兩圈后令旗重新豎起,引導隊伍又呈逆時針方向開始反向旋轉包圍剛才沖出的兵馬隊,重演包圍與突圍的精彩場面。幾番反復后,就見令旗迎風展開,精彩的野雞旋渦宣告結束。此時,鞭炮、掌聲、喝彩,匯成歡樂的海洋。

打樹花

南和抬皇
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部的暖泉古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因鎮中心有一四季長流、冬暖夏涼的泉水而得名。新春之際,暖泉的大街小巷紅燈高掛、游人如織,大大的紅“福”和剪紙把古鎮裝飾一新。除了花燈會、剪紙等傳統民俗文化外,最具年味、最吸引游人的就是暖泉鎮傳承了300多年的絕技——“打樹花”。
夜色剛剛降臨,原本安靜的暖泉鎮熱鬧起來,專門為打樹花表演修建的“天下第一堡”廣場里,已聚集不少人。“打樹花”表演的主角是三位頭戴草帽、反披著羊皮襖的藝人,待滾燙的鐵水被倒進城墻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師傅就上場了。只見他把手中白色的勺子伸向鐵水,火苗子一下就躥了起來,他把一勺鐵水奮力拋灑向城墻,在他手中化作一簇優美的弧線,這簇弧線經過城墻的攔擋與碰撞,火花四處飛濺,形成一朵朵美麗的樹花,點亮了古鎮的夜空。緊接著幾個壯漢一個接一個開始端著鐵水拋向天空,此起彼伏,頓時繁星點點,流光溢彩。鐵水從高空墜落時仿佛天女散花,飛瀑流星,濺起萬絲金色火花,金蛇狂舞,及至散落地上時又如潑金撒銀,化作無垠怒放的黃菊,金光燦燦,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此情此景,場上藝人的精彩表演,場下觀眾的狂歡如潮,交相輝映,千年石村沉浸在歡樂喜慶的海洋里。

樹花盛開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