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張雍
“農為國本,種鑄基石。”種業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良種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中央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時代呼喚產業興農。
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在現代農業強國戰線上必然站在第一方陣。山東種業集團擔負著國有種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任,正努力成為種業領域的“山東艦”,在實現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的大潮中劈波斬浪,在推動和引領種業行業乃至現代農業產業規范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我省堅持把種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持續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打好種業翻身仗,為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奠定堅實基礎。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亟須攻克種源“卡脖子”技術,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挖掘良種潛力,加快種業自立自強,打好種業翻身仗。山東種業集團于2017年12月應運而生,作為省屬一級企業中唯一種子公司、專業化農業集團,將引領全省乃至全國新一輪的種業革命。
航母出海,有艦隊群護航;種業振興,也要多點起勢。山東種業致力于科技優勢向市場核心競爭力轉化,培育了“濟麥”“魯單”“牛牌”“魯壹”等行業影響力較強的農作物品種、品牌,在農作物分子育種、畜禽良種繁育、種植業“雙減”技術研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等領域深度耕耘,多家權屬企業享有較高知名度。
山東種業落實國家創新轉型發展政策導向,打造“四不像”新型科研機構,“1+N”創新體系初具雛形,以山東三農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為龍頭,成立果酒產業技術研究院、營養型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天敵和授粉昆蟲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契合協同創新平臺發展趨勢,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權屬企業主導“國字頭”創新聯盟,被推選為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國家營養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領銜建設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東亞中心)生物防治實驗室。
承擔省重點研發計劃“優質強筋小麥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魯研公司主力推廣濟麥系列小麥良種,參與培優耐鹽堿水稻品種系列,輔助研發濟花系列高含油高油酸花生品種。入選中國種業AAA級信用企業,濟麥系列高產優質小麥品種,累計推廣5億多畝,占領14%的全國市場,穩居國內小麥種子公司榜首。優質強筋“濟麥44”,每畝增產增收200元左右,累計增效約30億元。

山東種業集團培育的“濟麥22”,連續8年成為我國第一大小麥品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攝影/李德忠)
牽頭農業農村部項目“國家荷斯坦奶牛種質自主培育聯合攻關”,奧克斯畜牧種業成長為奶牛育種領軍企業,建有全國規模最大、遺傳品質國際一流的種子牧牛場、種公牛養殖基地,年產常規凍精200余萬劑、性控凍精10余萬劑,全國市場占有率20%。生產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是我國唯一實現“OPU-IVP”技術產業化的企業,解決了我國奶牛產業“缺芯之痛”,引領奶牛高效擴繁進入“5G時代”。
魯蔬種業番茄、甜瓜、白菜等單品種子,在省內區域擁有絕對話語權,從種到菜產業鏈形成,訂單生產,“兩點一線”直銷,利潤率接近30%;魯壹種業主打抗蟲棉種,銷售控制全國各大主要棉產區,實際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魯保科技專門從事天敵與授粉昆蟲大規模繁育研發生產,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在全國同類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智科農服“科學種田我來幫”深受農民歡迎,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呈幾何倍增趨勢;天地園藝果樹苗木“育繁推服”模式推廣復制性強,具有很高的市場話語權。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穩居全球第二,種子使用量常年穩定在125億公斤左右,2020年種子市場規模約1400億余元。然而,種子商品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且種子市場集中度偏低,缺乏航母型企業,行業空間潛力巨大,未來必然一片藍海。
基于對行業前景的深刻洞察,山東種業已將駛向種業新藍海的航線圖繪就:打造山東省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商業化育種創新產業中心,建設黃淮海種質資源庫(黃河流域種質資源庫),搭建全省分子設計育種平臺,精準攻關育種“卡脖子”技術,品種“按需定制”,打造研發本土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黃淮海分子設計育種中心,實現從傳統的“經驗育種”到定向、高效“精確育種”的升級,形成種業關鍵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
搭建山東省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的產業化與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山東省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擴大優勢種業規模,發揮小麥品種競爭力強、覆蓋面廣的優勢,提升大豆、花生、小雜糧品種優勢,玉米、水稻、經濟作物品種以及園藝種苗、畜禽疫苗等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加大品種與科研、資本、服務集成,構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機制。
建立“育繁推服”一體化現代農業服務中心。依托省級有關部門的政策、資金支持,協調海南、甘肅、四川及省內黃河三角洲地區和重點制種縣區,升級改造山東種業及權屬企業海南、甘肅等育種用地及配套設施,打造支撐種業強省建設所需的高標準良種繁育基地,打造“育繁推服”一體化的種子繁育體系,在國家制種基地戰略規劃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創設模式領先的山東種業資源整合平臺和農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運行規范、管理科學”的要求,健全科學規范的現代企業體制。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優勢,集團總部定位戰略投資、資本運營平臺,權屬企業定位以產業運作、生產經營為重點,全方位理順戰略與經營、決策與執行、投資與生產、管控與協同等機制。創新戰略投資管控,引領權屬公司、所屬機構轉型發展,聚能打造“種業+”農業種植一體化方案的服務產品,構建科技創新引領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航母艦隊的威力,來自全天候、立體化的作戰模式。山東種業集團以“種業強省”為己任,錨定“專業化、特色化、創新化、鏈條化、平臺化、國際化”戰略方向,布局旗、點、線、板、面、網、鏈“七個一”種業特色產業體系,構建“保育測繁推加服”全鏈種業,支撐服務“種耕糧服產加銷”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迅速成長為全省種業翻身仗“主力軍”和商業化育種體系“頂梁柱”,旗艦引領黃淮海區域現代種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扛牢種業科創“一桿旗”。堅定貫徹“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堅定落實“種業商業化科技創新”,打破科企界限“科企交融、嵌合發展”,完善科企共建、收益分享的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傾力建設山東省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聚集全省乃至全國農業創新、技術成果、人才、資金等優勢資源,探索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創制新機制,引領各類農業科技市場主體成功孵化、加速發展。
做強小麥種業“一個點”。面向我省大田作物高產連增需求,聚焦小麥種業,增資擴股、重點培育和全面升級魯研公司產業體系,在省級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基礎上,創建國家級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分子設計育種中心,發展輻照誘變育種技術,公益性與市場化有效結合,創建企業主體商業化育種“齊魯樣板”。3年達到年收入10億元,進入全國種業五強;5年內實現上市,持續提高全國龍頭地位。
做優設施蔬菜“一條線”。直面蔬菜領域“洋種子”和收益、農殘諸多“痛點”,從解決設施蔬菜效益偏低等難題入手,發揮種子源頭優勢,創建設施蔬菜創新中心,建設組培及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以種業創新引領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海南繁育加代基地優勢,適時啟動瓜菜種質資源庫籌建,做專做精高端設施蔬菜產業,培育拓展陽臺園藝、花卉苗木、植物工廠等現代都市農業,推動魯蔬種業公司走在國內前列,繼續鞏固我省領先地位。
補齊畜牧種業“一短板”。依托山東養殖、屠宰等傳統優勢,補齊全省畜牧種業短板,在承擔奶牛種業“補短板”國家項目基礎上,鞏固奧克斯公司全國奶牛種業細分領域“隱形老大”地位,提升活體采卵體外胚胎產業化的唯一性優勢,以產業反哺科研,加快科企共建我省畜禽種質資源庫(畜禽創新產業園區),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提升油棉作物“一個面”。針對全省花生、棉花等油棉作物種植面積銳減現狀以及傳統油棉加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大力發展油棉作物種業。牽頭籌建區域性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棉花、芝麻等)創新中心,建設高標準油料作物產業園,進一步優化山東魯壹種業公司,做大做強我省油棉作物種業,推動全省油料、棉花產業提檔升級。
織就科技惠農“一張網”。致力于滿足農業生產發展趨勢和“三農”市場需要,針對“地誰來種、地怎么種”痛點,創新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網格化模式”,“種子+種植方案+科技農服”保姆定制服務,打通科技惠農“最后一公里”。重點發展天敵植保產業,依托魯保科技公司成果、人才、項目、平臺,借助國家級創新聯盟影響作用,吸引外部戰略投資者廣泛撬動資金,并購、重組全國昆蟲生產企業,形成區域壟斷型綠色防控產業,上市融資并籌建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制定和引領全國行業標準創新。
打造“種業+”新型產業“一條鏈”。契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和功能性特醫食品市場趨勢,探索“種業+”現代高效農業新型產業鏈,服務保障全省“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民生工程。契合“互聯網+”趨勢,運用大智移云等工具,搭建基于種業全息數據的山東省特色農產品產銷平臺,創新性探索建立玉米產業“糧食銀行”新型交易和“產儲加銷”市場模式。
山東種業契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立足科研成果轉化和農業源頭優勢,定位行業前沿,探索“種業+”產業模式,實施全省種業及相關行業的資源整合、平臺運營、投資管理運作,致力于創新種業、共享種業、品牌種業建設,做新型種子企業的領跑者、高科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示范者、為農服務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的踐行者和高端高質量農業發展標準的先導力量,打造“全國農業看山東”齊魯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