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小杰/通訊員 田玉慶 張善斌

上聯晉陜蒙,下達江浙滬,通江達海對接“一帶一路”
4月9日上午,百企云集,媒體奔忙,濟寧市梁山縣迎來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正式通航。
融融暖陽下,五彩繽紛的彩煙騰空而起,恰似濟寧港航發展集團“通江達海、輻射全國、通向世界”的瑰麗藍圖倏然展開;徐徐和風中,一艘艘滿載煤炭等大宗貨物的LNG新能源船舶沿京杭大運河南下,承載著濟寧市“打造成山東省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的壯志雄心昂揚起航。
承托起這份宏偉藍圖和博大雄心的,是得天獨厚區位優勢、高瞻遠矚戰略規劃、行業領先自身實力匯聚起來的磅礴底氣。作為江北最大內陸港,依托千年“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與我國第一條重載鐵路瓦日鐵路,梁山港上聯“晉陜蒙”能源基地,下達京杭大運河“江浙滬”經濟帶,通江達海對接“一帶一路”,成為連接中西部煤炭、糧食產地和長三角經濟帶的重要物流樞紐港,開啟了濟寧內河水運、多式聯運、智慧港航事業的新篇章。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調研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綿延179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對我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元朝時對大運河進行重建,“裁彎取直、棄‘弓’走‘弦’”,濟寧被幸運選中,因位于重建后的大運河中段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經濟輸血,繁華由此啟幕。“濟寧人號小蘇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古人《竹枝詞》中把濟寧比作“江北小蘇州”,贊美濟寧因運河而興,宛如江南水鄉。據記載,當年有幾萬家外地商人在濟寧定居,瓷器、茶葉、棉花、皮毛、紡織品等等各種商品在這里中轉,年營業額達白銀億兩以上。
如今,濟寧的區位優勢再度升級——
內河航運方面,濟寧市可謂潛力大、優勢強、基礎好:全市通航里程1100公里,其中京杭大運河主航道210公里,占全省的80%、京杭大運河通航里程的24%;全市吞吐能力6400萬噸,營運船舶7600艘,通航里程和運力在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均居第一位。
鐵路運輸方面,我國“西煤東輸”重要通道瓦日鐵路過境梁山。2014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通車的瓦日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山東日照港),是世界上第一條按30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鐵路。
而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的唯一交匯點,就在梁山縣境內。
如此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對曾經因河而興、有過數百年“萬商往來,四海綿歷”榮光的濟寧來說,是又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瓦日鐵路開工建設的第二年,即2011年12月,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就超前布局港航物流產業,注冊成立了濟寧礦業集團物流有限公司(2021年1月22日,正式更名為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
近年來,為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重要指示精神,濟寧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依托運河航運,把濟寧打造成山東省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的思路目標,做出了“以濟寧能源為主體,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濟寧市的部署,2020年5月,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在梁山縣城北的梁濟運河右岸建設梁山港,打造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的內河現代化港口,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
2015年4月開工建設的梁山港(原名山東京杭鐵水聯運項目),項目總概算投資68億元,一期工程包括9.18公里的鐵路專用線、17.1公里的航道疏浚、8個2000噸級泊位和占地206畝的中國最大鋼結構儲煤棚。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具備了1500萬-2000萬噸年貨物吞吐能力。二期工程也已開工建設,1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和鐵路專用線將于今年6月底投產運營。項目整體竣工后,將具備5000萬噸吞吐能力,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從瓦日鐵路連接線進入梁山港的運煤列車,每兩節車廂被分為一組,由牽引裝置牽引至卸車區域。隨后,分列左右的1號、2號兩套國內最先進的折返式雙翻卸車系統將整節車廂托起,平緩勻速地進行翻轉。與此同時,卸車系統自動啟動干霧抑塵裝置,白色的水霧迅速捕捉并屏蔽了粉塵擴散。40多秒鐘后,煤炭卸畢。整個過程一鍵操作,用時僅為4分鐘。

梁山港火車進站

國內最先進的折返式翻車機正在卸煤炭
這是4月8日下午,記者在梁山港萬噸列車智能卸車機房親眼見證的場景。據介紹,該卸車機房擁有C60、C70、C70E、C80、C96等全系車型智能萬噸卸車機。萬噸重載大列,一部卸車機2.5小時即可卸完,兩部同時雙翻,每天則可接卸煤炭10萬噸以上。
煤炭卸車后,通過地下運輸通道到達國內最大跨度鋼結構儲煤棚中(總長度660米,總寬度206米,中心高度52.8米),再通過全封閉運送系統運抵碼頭,智能移動裝船機以每小時1800噸的速度將煤炭傾瀉到船艙。數小時后,港口的千噸船隊便順河而下,把寶貴能源輸送到沿岸各地。
“晉陜蒙地區每年的煤炭輸出量為7600萬噸,過去都是通過瓦日鐵路運到日照,再通過海輪運到南方地區,每噸運輸成本約240元。現在通過瓦日鐵路運到梁山港,然后經京杭大運河運到南方,成本降到了每噸180元左右。這樣,每噸就可節約運輸成本50-60元。”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陳哲指著展板上的多式聯運圖,給大家算了筆賬,“以梁山港現在每年1500萬噸運輸能力來算,一年就可節約8億到10億元。”每噸五六十元,每年8億-10億元,對用煤單位來說,節省的可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國內最大跨度鋼結構儲煤棚(高峰時段最大儲煤量可達90萬噸)、我國第一個接卸C96車型(國內載重量最大的敞開式車型)的萬噸列車智能卸車機房、國內首臺智能火車清車機、全國首個無人放倉裝車系統、全國最長撥車機軌道線……一項項“國內第一”,昭示著行業領先的強大實力,成為梁山港磁石般吸引上下游合作企業的“利器”“神器”——梁山港通航儀式,就匯聚了15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合資合作企業和金融機構。
梁山港還致力于建設智慧港航運營平臺,整合車、船、貨物、上下游客戶等資源,實現港口生產管控自動化、物流服務智能化、商品交易線上化,為成立濟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奠定基礎。
作為京杭大運河上“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航運物資集散地,梁山港正吸引物流、商流、信息流、貨流、人流等航運全要素在此集聚;梁山港也因此獲得山東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和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等榮譽稱號。
我們將全力以赴做好“濟寧港航”這篇大文章,把濟寧打造成山東對內陸開放“橋頭堡”和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新高地”。——濟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于永生
“一帶一路”建設、交通強國戰略、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一系列國家和省級層面的宏大戰略相繼落地實施,讓人精神振奮、歡欣鼓舞。置身大開放大發展的新時代,曾經因河而興的濟寧,能否好風憑借力,再創新輝煌?
臨河就是沿海,腹地也是前沿。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對內服務腹地產業,對外延伸向海經濟,內河航運同樣能做出大文章。在這方面,國內的徐州港、周口港,美國的孟菲斯港,都有可借鑒的成功模式。
“梁山港的正式通航,不僅更加凸顯了濟寧‘東西互濟、南通北達’的樞紐地位,也為服務全國全省戰略、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強勁動力。”通航儀式致詞中,濟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于永生對譜寫京杭大運河復興新輝煌滿懷信心,“我們將全力以赴做好‘濟寧港航’這篇大文章,高水平建設運河物流產業帶,把濟寧打造成山東對內陸開放‘橋頭堡’和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新高地’,為國家大運河經濟帶建設作出濟寧貢獻。”
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承擔起了做好“濟寧港航”大文章的使命。自2020年成立以來,該集團秉承“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歷史使命,一體推進港口運營、船舶運輸、港航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新能源船舶和集裝箱制造、信息化平臺建設、臨港物流產業園等八大業務板塊建設,整合3家區域優質港口資源,組建了全市第一支LNG新能源船隊。培育發展臨港產業園、物流園、工業園,圍繞“前港后廠”發展模式,使港口+貿易+金融+免稅港區+港產城建設深度融合。目前,以物貿為龍頭帶動,港口運營、船舶運輸、金融服務等多個產業呈現出協同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一季度,濟寧港航發展集團實現收入26.85億元,全年收入有望突破100億元。
“我們將攜手上下游生產、制造、貿易、物流、金融企業,建設大港口,布局大產業,發展大航運,延伸產業鏈,提升供應鏈,創造價值鏈,培育港航經濟新動能,努力把濟寧港建成‘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江北大宗貨物交易中心’,書寫千年運河的‘濟寧新精彩’。”通航儀式上,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濟寧港航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擘畫了一幅令人滿懷期待的濟寧港航發展藍圖。
面向未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將堅持“一體兩翼、雙輪驅動+園區經濟”戰略定位,按照“三步走”戰略目標,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超前布局港航物流網絡和內河綠色航運,通過逐步整合全市內河港口和船舶運輸資源,培育京杭大運河最大的現代物流“企業航母”。通過10年的努力,至2030年,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打造千億級港航物流平臺,真正成為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一流綜合能源集團和大宗物資供應鏈服務商。
2020年,蘇州以一城之力創造了2.017億元GDP,在全國城市排名中高居第6位,超越貴州、山西、黑龍江等省份,“富可敵省”,被譽為“地表最強地級市”。同樣因河而興的蘇州,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其發展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十四五”壯闊新征程上,新舊動能轉換時代大潮中,作為目前京杭大運河通航河段最北端的港口,梁山港在闊別百年后重新融入這條“黃金水道”,打開了濟寧通江達海、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對外開放新通道,必將助力濟寧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續寫現代版“江北小蘇州”的傳奇。

梁山港碼頭俯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