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軍


Experiment of Quantifying “Arched Power”
ZHENG Lijun
(Changshan Huib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213)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2.041
拱形結構的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學生在測試紙拱承重能力時,只能看到拱足向外推,但這個外推力究竟有多大卻不得而知。我嘗試把教材中的實驗加以改進,通過量化的數據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拱形的外推力。
實驗材料
木工板、卡紙、測力計、導軌、滑塊、鉤碼等。
制作方法
1.將木工板切割成一塊長100 cm、寬15 cm的木板,在木板的兩頭各釘上20 cm×15 cm的木板固定。
2.把長約60 cm的導軌用螺絲釘固定在木板中,把三個滑塊放在導軌中,中間放一個,兩端各放一個。
3.用卡紙制作成一個拱形,將拱形的拱足用雙面膠固定在導軌兩端的滑塊上。
4.在紙拱的兩端用錐子戳兩個孔,用棉線穿過兩個孔綁在測力計的兩端,把測力計放在中間的滑塊上。
使用方法
紙拱受力時會產生一個向下和向外的推力,當產生向外的推力時,會把實驗裝置中的測力計向兩邊拉伸,這時測力計的指針可以顯示拱形受壓時所產生的外推力。
實驗一:沒有抵住拱足,測試紙拱承受重物的能力,觀察拱的外推力。實驗中學生會發現,鉤碼壓在拱頂,拱足在滑塊上就會向外滑動,能清楚地看到紙拱所產生的外推力(如圖1)。
實驗二:抵住拱足,測試紙拱承受重物的能力。在實驗中會發現,在紙拱的拱足處抵住拱足,紙拱就能承受較大的重量(如圖2)。
實驗三:利用改進的器材測量紙拱產生的外推力,并驗證紙拱的承重能力與抵住拱足的力的大小關系。
分別測量拱頂沒有承受重物、放1個鉤碼重物和2個鉤碼重物時產生的外推力(如圖3),并記錄每次推力的大小。通過上面的實驗發現,當拱承受壓力時,測力計就會被拉伸,從而測出此時紙拱產生的外推力。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拱承受的壓力越大,測力計顯示的數值就越大,拱的外推力就越大。
實驗優點
1.在紙拱下面加裝測力計,用直觀的數據讓學生對拱形的外推力由定性感受轉化為定量感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紙拱產生的外推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促進他們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2.在紙拱下面加裝導軌和滑塊,當拱足受到向外推力時,拱足和接觸面會有較大的摩擦力,加裝導軌和滑塊會使摩擦力降低,能夠直觀地看到拱的外推力,使測量出來的數據更接近真實的外推力。
3.實驗裝置制作簡單,操作方便,可以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