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泰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可以說如今中小學生在獲取信息的習慣與認知渠道上都與過去的幾代人有很大的區別。想要促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成長,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需要讓他們閱讀一些經典的內容,這其中漢語言文學能夠為孩子們提供很多養料。而基于認知方式的不同,就必須了解中小學網絡環境,并基于技術進行漢語言文學傳播。文章中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談一談中小學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傳播相關問題。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網絡傳播;中小學教育
一、 引言
文學記錄了一個國家歷史當中的細節,每一個時代人們的精神樣貌和思想特征,都在文學當中有真實的傳達。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僅要學習教材中的必備知識,更需要培養自身的心性,了解民族的歷史和人文特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立足于這個社會面對生活。讓中小學生多多閱讀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內容,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滋養心理,更可以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人溝通,發展自身的能力。
二、 漢語言文學在網絡傳播中的特性
(一)網絡環境中的漢語言文學資源豐富多樣
互聯網技術使得信息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之下,漢源文學的資源逐漸變得豐富多樣,這不僅是由于漢語言文學本身的豐富多樣性,更是由于互聯網可以在多個端口同時上傳這種人人參與的現狀,讓漢語言文學的資源變得更加豐富。比如說今天去到書店當中能夠看到的漢語言文學資源一般是仍然在印的書本,但是一些比較稀少的資源就很難在書店中找到,如果進一步地想要在圖書館當中尋找,則需要調動全國的圖書館資料庫,有時一些比較稀有的孤本,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才能夠獲得。這就讓尋找相關的資源變得比較困難。但是互聯網可以讓不同的用戶上傳自己手中的資料,一些孤本,可以通過掃描影印的方式上傳到互聯網當中,這種信息資源可以無限復制,所有人也都可以無限制的獲取。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人們能夠獲取到的信息資源呈指數級增長。同時隨著互聯網當中信息的逐漸規范化和正規化一些官方的資料機構也開始在互聯網當中設立網絡平臺。類似于國家的圖書館系統聯網平臺,就可以讓用戶在自己的互聯網終端當中隨時查找信息,如果擁有賬號還可以直接獲取相關信息。這就讓互聯網當中能夠獲得的漢語言文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
(二)互聯網的傳播有很高的自由性
互聯網最初的產生,擺脫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對于信息的束縛,這也讓互聯網在平民當中開始普及以后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在信息上的極大自由。這種自由性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很多時候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使用者的性質以及信息的內容來判定這種自由帶給人們的影響。
筆者今天所討論的是中小學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問題,而面對的主要對象其實就是中小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去閱讀哪些內容,可以去閱讀哪些內容,同時又有可能接觸到哪些不良的內容,這都是需要注意的。如今互聯網當中的信息內容已經被多次整合,中國政府也先后進行了多次的凈網的活動,這確實使網絡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凈化,但是在網絡當中仍然可能會見到一些質量不高,被篡改,甚至是惡意傳播的信息內容。
比如說在找到一些相對比較生僻的資料時,無法保證這些資料的完整性,同時也有可能在資料傳播的過程當中,被加入了一些并不是作者原意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學的學生分辨能力還不足,如果直接閱讀了這些質量不好的內容,則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再比如說,漢語本身就具有浪漫的特征,相對來說不如德語、法語等語種來的精確。因此在理解漢語言文學的作品時,想要進入這種意境,必須要有更加準確的注釋和翻譯。有時在講解一首詩之前,教師會讓學生先去搜集這首詩的相關資料,學生自然的首先去百度,可是在百度百科或者百度首頁出現的一些網站索引當中,所給出的翻譯是比較粗糙的。學生看到了這方面的內容,沒有太多的能力進行分辨,于是直接就予以采信。如果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依靠這種方法獲得了關于這首詩的注釋和背景信息,那么在上課的時候就很難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印象。這也是漢語言文學在網絡傳播,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的網絡傳播過程當中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想要擺脫這些問題所造成的影響,也需要在之后的工作當中,要更加及時地采取措施來應對。
三、 提高中小學網絡漢語言文學傳播的質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上文當中主要提到了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傳播的兩個特征,首先是資源豐富,其次是比較自由。這兩個特征都是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可如果運用的資源質量不高,則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而究竟應該怎樣選擇這些資源,教師在這其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雖然學生也都會自行地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資源,可是關于資源的使用以及判定資源質量的相關工作,大部分仍然是由教師來做的,在這方面教師就需要重點提高兩方面的素質。
一方面是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判斷的素質。教師自身必須要有廣泛的閱讀量,了解經典文學的基本內容,并且對于當下比較流行的文學發展動向也有實時地跟進。比如說一些經典作家都有過哪些作品,在當前當代文學的一些作家有哪些創作上的新發展,以及在評論界對于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評論是如何變化的等。這對于能夠駕馭漢語言文學的教師來說,應該是專業基本功。比較困難的一點就是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地去關注這些內容的新動向。教師只有擁有了這樣專業的判斷,才能夠在學生給出了眾多的網絡資源信息之后,迅速地為學生判定哪些資源是值得閱讀的,而哪些資源是質量不高的。同時教師在自己檢索相關資源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減少時間的浪費,更多地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對于良好內容的搜集上,從而為學生呈現更好的教學內容。
教師關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素質。這一素質是在今天的教育工作當中,教師需要逐漸優化的技能。從本質上來講,教學的過程就是一種信息傳遞的過程,而在今天,教師必須要注意到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這與教育是緊密相關的。舉個例子來說,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遇到一些困惑,或者在課后完成家庭作業時,會非常自然地在互聯網當中搜索一些資源。可是究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才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以及如何判斷搜索引擎當中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這些不僅需要專業的素質,還需要對信息技術有足夠的了解。教師必須要有關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素質,才能夠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些信息技術工具。只有真正掌握了這些技術,教師才能讓互聯網成為與教學相融通的領域,將更多的信息納入教學范圍來,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更加有效的指導。如果利用得當互聯網工具,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