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那些因為經濟、社會、文化等原因被迫遠離數字文化的群體,這些人大多數是不懂使用智能工具的老年人。“數字難民”“數字原住民”(80后甚至再年輕些的這代人,一出生就面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字移民”(指因為出生較早,在面對數字科技、數字文化時,必須經歷并不順暢且較為艱難的學習過程者)構成數字時代人類數字鴻溝所劃分的新的“三個世界”。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如購物收付款時沒有智能工具的老年人想用現金支付卻被店員拒絕等。也許老人們蹣跚的步履并不能追上科技發展的腳步,但我們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也可以走得再慢一些,為他們開辟一條特殊的“懷舊”通道。真正的文明,不是拋棄那些走得慢的人,而是讓每個個體都有尊嚴地活著。
因為基金大跌而破滅坐擁百萬資產夢想的1990年以后出生的“韭菜”們,稱之為“韭零后”。“韭零后”的出現,是由于最近在媒體平臺上有許多“基金大神”展示購買基金之后的收益,并以“教小白/新手/大學生買基金”“新手閉眼買無需操作”等噱頭吸引年輕人購買基金。再加上購買基金的門檻比股票低,買入賣出更簡單,而且也比理財產品更加靈活,以及收益比理財產品更高,吸引大批年輕人涌入基金市場。但近期基金市場不景氣,導致他們不斷虧損,因此才出現了“韭零后”的稱呼。這個群體的出現也給年輕人上了警醒的一課——任何時候都不能盲目跟風,在對某個領域尚不熟悉的時候不要貿然涉足,而是先做足功課,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后再去嘗試新鮮事物。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如果我們的教育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我教了四十多年高中了,在我看來,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遠比讓他們早識字重要;讓孩子多讀書,遠比讓他們做那些閱讀理解題重要。一周七八個補習班,逼到最后沒了興趣,也就沒了學習。”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
“我想對青年學生們說幾句話。不管你將來從事什么職業,有什么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創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把基礎打牢了,將來就可以觸類旁通,行行都可以寫出精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1957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她是一名基層教育者,始終以“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終身使命,堅守滇西貧困山區的教育扶貧主戰場。她于2008年8月,在華坪建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校期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達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從教的這些年,她的工資幾乎全部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愿從工作崗位上離開。無數個家庭貧困被迫輟學的女孩被她挽救了回來,她擋在那些阻攔女孩們上學的家長身前,用自己的力量幫女孩們走出大山。她對孩子們不僅是學業上的關注,還有生活上的照料,很多學生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