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燕
考前關鍵詞:
掌控復習、加強信心、調整心態、適當運動
掌控復習對于加強信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知道高考能不能考好,主要的原因是對自己所學知識沒有把握,屬于一種對不確定性的恐慌。想避免這種情況,那就要做好復習規劃,用實際行動給自己增添信心。同學們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前,確認自己完成的復習任務與收獲,每天都提升一點自信。
適度的緊張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潛能的發揮,可以提高我們大腦的活躍度,減少分心和避免不必要的打擾。然而,過分的緊張是有害的。比如過度緊張可能會影響睡眠,導致大腦的前額葉無法正常思考,自己被負面情緒所控制;杏仁核產生的負面想法充斥在腦海中,產生不安,導致自己無法專注于學習與理性思考。這會給本來就很有壓力的高三學生帶來更大影響:情緒低落,總想哭,失眠;越想好好學,越學不進去;情緒煩躁,擔心和恐懼加劇了負面情緒,導致自己更無法專注于學習,從而出現惡性循環。
要想調整緊張程度為適度,需要良好的大腦控制力。良好的大腦控制力依賴于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體育運動。神經學家用很多科學實驗證明,每天一個小時左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增加大腦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內啡肽、5-羥色胺等化學物質的分泌,這些是神經元傳導信息的基礎物質,也是理性思考和保持良好積極心態的物質基礎。
此外,體育運動還能使負責記憶的海馬體中的腦細胞增大、增多,有效提高記憶力和情緒調控能力;體育運動還能提高前額葉的活躍程度,有效提高大腦的注意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曾有日本心理學家提出“7+1>8”理論,即7個小時工作或學習加1個小時鍛煉,大于8個小時純工作或學習的效果。所以,同學們不用擔心鍛煉身體會浪費時間。越是需要大腦高效運轉的時期,越需要加強體育運動。
考中關鍵詞:
心無雜念、專注當下、積極心理暗示
良好的生活規律,規律的睡眠和運動可以保證考試時擁有最佳狀態。考試時,如果心神不寧,不能專注于當下的題目,思緒飄到別的地方,或者想要是考不好怎么辦,引發負面情緒,越想就越無心應考。而且,當自己意識到因為走神而浪費時間時,會產生負罪感,增加心理負擔,產生更多負面情緒,更加無法保持專注。這個時候要暗示自己:沒關系,我可以靜下心來專注在這道題上,我只是有一個短暫的走神,回來就好。
考試過程中,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先跳過去,去做會做的題,抓住每一個會的知識點的分數,最后再回過頭來思考那些有難度的題。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潛意識里也許已經有了解題提示或解題思路,再次回來思考時,就能很快想出答案。就算還是不會,那也要告訴自己:別人也可能不會,只要我已經盡力拿到我會的知識點的分數就行了。
考后關鍵詞:
接納現實、順其自然、規劃新生活
在所有科目的考試結束之前,最好是先忘記考過了的科目,休息好準備應對下一科考試。這樣可以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等所有科目都考完了,成績出來了,再根據現狀思考具體如何做也不遲。就算考得不夠理想,自己也要想:這是人生的一次考驗,還需要繼續努力,我并沒有失敗。就算考到不理想的學校,也可以從新的起點開啟新的沖刺,爭取考上理想的學校的研究生。
總之,在高三最后沖刺階段,做好心理準備與調適,對于考前提高學習效率,考中以正常水平或超水平發揮,以及考后進一步做出人生規劃非常有必要。
結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三年很苦,但希望你能回憶起來的,只有苦后的甜。也許起步太晚,也許目標太遠,但是請不要放棄,站起來,去戰斗吧!吹響沖鋒的號角,你就是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