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志林
語言表達既包括口語表達,也包括文字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需要課堂語文教學,還需要多方努力、多元培養。小學正是學習語言表達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效率和效果。
一、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現狀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以溝通交流為基點。他們處在知識的學習階段,詞匯儲備有限,描述事物時,通常使用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口語詞匯。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讓學生評價一篇好文章時,他們一般使用“很好”“不錯”等簡單詞匯,缺乏語言的整體性和豐富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生活中出現了諸多不規范的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泛濫,給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重視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致使學生既沒有積累到更多的語言詞匯,也未能鍛煉到他們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
二、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1.創新教育方式,組織語言實踐活動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能離開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進行正確的語言表達,往往需要親切的雙向交流。語文教師要以熱心和熱情的態度,創新教育方式,激勵學生多進行語言互動。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通過課內遣詞造句和簡要描述課文內容等方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鄉下人家》一文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文清晰的結構層次、歡快的語言風格等特點,讓學生以“碧綠”“別有風趣”“華麗”或“田園風景畫”等詞語進行仿寫造句,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庭院種植的各種瓜類植物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并概括課文內容。
除了課內引導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組織一些班級演講、課文朗讀比賽等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這樣既訓練了他們的口語表達,也強化了他們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只有當語文教師重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將其視為必要的責任時,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加強家校合作,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基礎,家長與教師具有同樣的培養責任。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培養孩子積累表達詞匯、鍛煉表達能力的習慣。這時,也需要語文教師發揮好領頭作用,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家庭活動時,家長要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實施一定的監督,如果發現他們有表達不規范的地方,要及時給予糾正,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督促孩子規范語言表達。
如果條件允許,學校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聘請語言專家或有豐富語言表達經驗的教師,結合語文課堂具體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講解語言表達技巧方面的活動;將課內語文知識與課外閱讀相聯系,向學生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些書籍,激勵學生盡可能地多表達,給學生營造一個能愉悅進行語言表達的輕松氛圍,讓學生重視自己的語言表達。
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不僅僅關乎個人,還關乎我國語言文化的傳承。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方面的強化訓練,同時與家長共同努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