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作者單位:安徽省池州市第八中學)
為進一步達成為黨選人、為國選才的目標,深化高考內容改革,2019年教育部制定并出版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高考命題以真實情境為載體、核心價值為引領,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為目標設問,考查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命題思路,是《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試題命制提出的新的建議和要求??茖W的核心就是科學思維,而“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作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核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涉及電離平衡、水解平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等,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更是高考的高頻考點。高考命題時以真實的中和滴定實驗為情境,以現代技術為支撐,實時記錄溶液的pH、溫度、導電率、分布系數等變化,計算機自動繪制出滴定曲線,考查學生獲取、整合信息及綜合分析的能力,進而考查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達成情況,因為考查涉及多點關聯結構,甚至思維拓展結構,對學生思維要求高,因此難度較大,常常在全國卷化學壓軸選擇題——第13題出現,已成為高考的熱點。本文即對2020年全國卷Ⅰ第13題進行分析,以期對2021年復習備考有所幫助。


圖1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曲線①代表δ(H2A),曲線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濃度為0.200 0 mol·L-1
C.HA-的電離常數Ka=1.0×10-2
D.滴定終點時,溶液中c(Na+)<2c(A2-)+c(HA-)
【命題意圖】本題以學生熟悉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二元酸為情境,題中給出了溶液中pH、分布系數δ隨滴加的NaOH溶液體積變化而變化的關系圖,同時引入雙縱坐標,其中蘊含的信息非常多,從而考查學生在復雜的圖表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與已有知識整合的能力,滲透了“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分析】在看到題干時首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二元弱酸,但是隨著氫氧化鈉的加入,發現溶液pH變化只有一個突躍點,因此進一步得到兩種猜想,一是二元弱酸的K1與K2非常接近,二是該酸一級電離為完全電離,二級電離是部分的,再根據圖像,曲線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數隨著NaOH的滴入逐漸減小,曲線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數隨著NaOH的滴入逐漸增大,二者只有1個交點,說明只有兩條粒子分布系數的曲線,如果代表的是H2A與HA-,即溶液中沒有A2-,很明顯是錯誤的;當加入40.00 mL NaOH溶液時,溶液的pH發生突躍,且曲線②代表的粒子達到最大值,接近1;加入NaOH之前,溶液pH約為1,說明H2A第一步完全電離,第二步部分電離,則曲線①代表δ(HA-),曲線②代表溶液δ(A2-),驗證了猜想二是正確的。

【解題策略】解決圖像類習題時首先必須弄清圖像的含義,觀察橫、縱坐標的含義及單位,明確特殊點的意義。如坐標軸的原點、曲線的起點、終點、交叉點、極值點、轉折點等(本題中根據滴定曲線的起點pH,結合溶液濃度,可以計算電離度和電離平衡常數;根據滴定終點以及溶液呈中性的點,半終點等可聯系三個守恒問題);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如斜率的大小及升降;進行信息提取:挖掘隱含信息、排除干擾信息、提煉有用信息,與已有知識進行整合,建立解題模型,分析相關數據,進行推理或計算,從而證實或證偽,選出正確答案。


為了解決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這類題,教師首先要帶學生對主干知識進行復習,只有掌握了必備知識,才能形成能力,化學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是學生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例如可讓學生回憶并嘗試畫出下圖2類似的知識主干網絡。

圖2
其次要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尤其是教學中涉及的現代科技的使用技能,使用pH傳感器、滴數傳感器、采集器、計算機等,讓學生進行數字化實驗,培養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并進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證據推理意識,例如常溫下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40.00 mL 0.1 mol·L-1CH3COOH,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圖3中標記的點,若A點等于3,可以求出CH3COOH的電離常數約為10-5,求出電離度約為1%;根據B點可比較該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也可以根據該點pH求出該酸的電離平衡常數;若C點溶液剛好呈中性,此時加入的NaOH溶液體積略小于40.00 mL,溶液中c(Na+)=c(CH3COO-),c(H+)=c(OH-);D點是恰好完全反應的點,但由于CH3COONa水解,此時溶液顯堿性。還可以讓學生書寫B、D、E三點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質子守恒關系,使其對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尤其是酸堿中和滴定及鹽類水解等知識的認識進入一個新的高度。最后讓學生分析強酸滴定弱堿時類似以上五個點的問題,幫助學生構建解決此類問題的認知模型,從而更加快速地解決此類問題。

圖3
【例1】室溫下,將1.000 mol·L-1鹽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溫度隨加入鹽酸體積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圖4
A.a點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mol·L-1


D.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電離吸熱
【答案】C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pH=1.2時,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時,c(HA-)>c(H2A)=c(A2-)
D.pH=4.2時,c(HA-)=c(A2-)=c(H+)
【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