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運
摘 要:在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企業管理者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對企業進行全面轉型,從而使企業具備能夠應對越來越大競爭壓力的能力。本文針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所采取的有效管理方法展開詳細分析,為我國企業全面數字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企業;管理方法
引言:在我國社會改革發展水平不斷優化的背景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以及生存發展壓力越來越大,迫使企業管理者紛紛加大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力度,從而使企業各項運營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保障。通過將數字化重構措施合理運用到企業管理工作中,能夠使企業對傳統商業經營模式、組織管理模式、產品形態等多元化方面進行不斷優化與創新,使制造行業的創新發展意愿更加強烈,能夠主動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提高創新強度。也就是說,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模仿創新以及協作創新的效果,占有更多優勢。在企業“吸收能力”這一中介變量的作用下,企業能夠通過對數字化轉型相關措施的有效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企業想要確保各項管理要素的數字化重構目標得到有效實現,需要對數字化轉型各項措施進行不斷完善,而這一目標需要在企業各項業務轉型順利完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此,只有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力度,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使企業在各項創新理念和創新措施的輔助下,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積極幫助。
一、數字化轉型的定義
對于數字化轉型而言,主要是以數字化升級和數字化轉換為基礎,對企業核心業務進行不斷觸碰,以建立一種全新商業模式為目標的企業高層次轉型。也就是說,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主要是對數字化技術和對應知識能力進行不斷開發,為企業建立一個具有較高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根據對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相關過程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明確了解,企業想要確保數字化轉型各項措施順利開展,不僅要對企業傳統IT業務進行重新定義,而且還必須對相關業務進行全面性和系統性的重新定義。企業數字化轉型只有在重新定義各項業務的開展模式、流程內容、組織活動、員工能力等各個方面時,才能得到有效實現。
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企業管理
在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不僅我國經濟改革程度得到了逐漸加深,同時世界經濟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技術憑借自身具有的多元化優勢逐漸成為這一全新時代的主導者,因此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促進制造行業和信息技術進行充分融合,不僅能夠使相關產業進行全面改革,而且這一改革的影響較為深遠,為企業發展建立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商業模式、產業形態、生產方式。雖然這一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外各企業全面轉型提供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促進企業在生產制造、研發手段、運營組織、管理方式、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同時也促使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必須要對各項管理措施進行數字化重構。
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對各項管理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措施
1.對產品的實現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
企業在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對產品設計研發以及產品制造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在對此部分內容進行數字化重構時,要將企業的核心產品作為重構要點,通過對各項流程牽引以及多元化數據驅動的充分應用,從而使企業具備較強的數字化生產能力,確保產品實現過程能夠全面是端到端的數字化重構。在對企業產品實現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過程中,為確保最終的重構效果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企業要將用戶的真實體驗作為核心,確保創設的數字化轉型場景思維能夠以用戶實際體驗驅動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項產品的生產規劃,并對各項生產措施進行數字化重構。
第二,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保構建的產品管理流程具有較高數字化特征。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產品成熟度評估指標制度,并確保該制度具有較高多維度特點,從而對企業產品規劃以及年度計劃進行規范指導。
第三,企業在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過程中,所采取的設計方法應該以“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為主,確保建立的研發體系具有較高精密性。
第四,企業在對產品進行生產和制造的過程中,在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最后一個關卡進行打通時,要盡可能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將“制造執行管理”和“產品數據管理”進行有效結合。
企業在對具有較高復雜性的系統產品進行數字化重構和研發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是如何運用“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設計方法以及怎樣才能使對應的數字化協同研發平臺具有的作用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對于“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設計方法而言,主要是將企業傳統的文檔化設計運用現代化數字建模全面替代,將傳統系統設計中包含的軟件、電子、機械等各專業內容與產品的數字化模型進行有效銜接,所涉及內容包含詳細設計階段、方案設計階段、需求分析階段,從而使驗證環節、試驗環節、聯試環節得到有效串聯和集成。與此同時,數字化研發平臺能夠將各種專業設計工具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各種技術規范和設計規范能夠得到真正落實,對產品實現過程中的各類模型庫以及相關參數、組件庫以及相關參數進行規范管理,從而確保各部門的專業工作人員能夠在統一的平臺中,通過互相協作確保相關工作順利完成。這樣不僅能夠使產品實現過程的數字化重構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使產品的數字化模型得到建立健全,并且能夠隨著企業發展以及市場需求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使復雜系統的數字孿生狀態得到形成,最終使企業產品設計研發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得到全面實現。
2.對運營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
根據對企業運營管理相關內容展開的實際調查和研究能夠知道,運營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控制、協調、指揮、組織、計劃等多元化內容的總稱,通過對企業信息資源、財產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有效實現投入效率和產出效率最大化的目標,確保企業制定的戰略規劃發展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企業在開展運營管理相關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要以企業實際經營目標為核心,將企業發展計劃、合同、生產項目等眾多內容作為主線,以此為基礎,不僅要開展核心業務管理工作,而且還要對企業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人力資源等各項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在對企業運營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過程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核心業務管理的數字化重構、關鍵資源管理的數字化重構、戰略管理的數字化重構。
第一,對于核心業務管理數字化重構而言,主要指的是企業以計劃執行、項目執行、合同執行的全過程作為核心,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多元化業務渠道得到徹底開展,從而使各個環節具有的數字化管理需求要素得到充分滿足。
第二,對于關鍵資源管理數字化重構而言,主要指的是企業將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人力資源等關鍵性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并以此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對數據整合措施和數據治理措施進行靈活應用,從而使其以企業數據資產的身份出現。然后通過對多元化分析模型的靈活運用,確保數據智能化應用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從而使數據具有的潛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
第三,對于戰略管理數字化重構而言,主要指的是企業通過對數字化措施的充分應用,使績效管理、目標管理、戰略管理得到有效結合,呈現出閉環狀態。在此基礎上,對量化的績效考核措施、指標化的目標體系、數字化的戰略規劃模型手段進行充分應用,使企業制定的戰略規劃發展目標得到有效實現。
在對企業運營管理相關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過程中,并不僅僅局限在對企業管理進行信息化改革這一傳統意義上。企業的信息化改革主要是建立在全面優化企業業務流程的基礎上,確保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多元化信息在信息技術的管理中發揮出最大價值,從而使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目標得到真正實現。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士需要注意,企業開展的各項業務流程應該作為數字化重構的核心,通過各種軟件系統工具的輔助,相關軟件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就是數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則是企業管理的數字化重構,主要是對數字技術具有的作用和價值進行深度剖析,通過對數字技術進行充分應用,構建出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該數字世界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全場景、全連接、全感知特點。通過這樣的改革創新方式,能夠對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產業模式、管理模式進行重新塑造。
企業對運營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的目標,主要是傳統數據業務化和傳統業務數據化。
第一,對于企業傳統數據業務化目標的實現而言,主要是指在企業中建立數據平臺,使企業數據資產得到累積,為后續數據治理工作和數據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在此基礎上,通過與企業各項業務的有效結合,為企業數據服務應用進行全面設計。
第二,對于企業傳統業務數據化目標的實現而言,主要指的是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具有較高信息化和專業化特征的系統,使企業業務管理的數據化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管理要素具有的內在指標化特征的有效應用,使企業業務數據具有可改進、可分析、可利用的特點,從而為企業后續開展更加精細化的運營提供積極幫助。
全面數字化作為企業對運營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思想理念的核心,在對具體應用場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具體目標以“基于數據的智能應用”為主。在對具體系統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將重點集中在“統一數據底座”的構建方面。因此能夠使企業建立的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以及管理平臺具有較高的智能化、集約化、一體化特點。在此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構架主要以數據和業務雙中臺為主,具有一定的橫向拓展能力和柔性調整。這樣不僅能夠使企業運營管理過程的一體化目標得到有效實現,而且還能確保各項管控要素得到集中體現,并且能夠以數據為基礎展開智能分析。
3.對供應鏈進行數字化重構
企業在對運營管理過程和產品實現過程進行數字化重構時,主要是從企業內部視角出發,對其進行數字化塑造,然而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承受的競爭壓力隨之提高,從企業內部視角出發的各項管理措施已經無法為企業提高自身競爭能力提供幫助,因此企業必須對傳統發展理念和發展措施進行改革,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要將發展視角輻射到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從宏觀層面對企業供應鏈數字化重構進行分析能夠知道,企業的產業布局供應鏈數字化重構之間具有較高的密切度,與企業技術準則和法律規則之間的互相承認關系,對企業基礎設施之間的互通互連要求較高。從微觀層面對企業供應鏈數字化重構進行分析能夠發現,企業想要通過靈活運用數字化技術使供應鏈的全鏈成本大幅度降低,不僅要為企業提供一套具有較高有效性的協同發展機制,而且要通過與其他企業或產業的積極合作,確保為企業發展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較高競爭能力。
在對企業供應鏈進行數字化重構的過程中相關人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對企業底層基礎信息設施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想要確保具有較高智能性和便捷性的數據集成、機器人物流、機器人互動、數據采集等相關工作有效開展,必須利用物聯網技術具有的優勢給予足夠重視,確保物聯網技術具有的功能能夠充分融入到相關工作中,從而使供應鏈物端的數字化重構目標得到有效實現。
第二,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發展需求建立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平臺,從而使采購供應內部、外部、全過程協同作業的數字化目標得到有效實施。這樣通過對數字化平臺的應用,能夠使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物料定位進行快速,確保各種原料的采購數量和采購內容清晰,對技術要求和外協訂單進行準確確認。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云端平臺的充分應用,使云共享、集團云、多工序、多工廠等多元化層次以及豐富平臺的聯通與聯系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幫助企業運用更寬闊的視角和更高的層次有效開展供應鏈運行、供應鏈監測、供應鏈業務處理、供應鏈協同作業的各項工作。
第三,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以及對通過大數據獲取的信息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從而使企業評估數字化、供應商管理數字化、采購預測數據、采購計劃數字化、供應鏈輔助決策數字化、供應量風險控制數字化等目標充分實現。
4.對企業人才管理進行數字化重構
根據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知道,現代化社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分為勞動關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績效管理、培訓與開發管理、招聘與配置管理、人力資源規劃等六個方面。對于很多企業,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對招聘人才和發展人才給予高度重視的方式無法滿足現代化企業員工個性與能力充分發展的需求。通過對人才管理進行數字化重構,能夠使企業開展的人才招聘與配置、學習與培訓、評估與預測等各個方面得到優化與完善,從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目標的有效實現提供積極幫助。
四、結束語
根據以上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采取的有效管理方法展開的詳細分析,我們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通過對傳統管理理念的全面改革以及對數字化技術的充分應用,不僅能夠使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得到全面優化,而且還能確保各個環節之間得到有效銜接,使企業管理體系更加完整。幫助企業有效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的同時,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20(10):135-146.
[2]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20(1):95-107.
[3]李兵,岳云嵩,陳婷.出口與企業自主技術創新:來自企業專利數據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2020,39(12):72-94.
[4]夏后學,譚清美,白俊紅.營商環境、企業尋租與市場創新——來自中國企業營商環境調查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20,54(4):84-98.
[5]張峰,黃玖立,王睿.政府管制、非正規部門與企業創新:來自制造業的實證依據[J].管理世界,2020(2):95-111+169.
[6]吳延兵,劉霞輝.人力資本與研發行為——基于民營企業調研數據的分析[J].經濟學(季刊),2020,8(4):1567-1590.